第37章 前世糾葛今延續 智慧缺失難化解(1 / 1)

吳越夢 夢斷吳越 3111 字 2024-03-16

眼見高家叔侄圍繞同文中學的話題聊得正歡,史婉蓮心生一計,故意觸及敏感話題,向高元健探詢起他堂兄高元凱的往事。   她語氣帶著幾分捉弄的意味,說道:“元健,我好奇得很,你怎麼從來沒有詳細提及過你的堂兄高元凱呢?按理說,既是堂兄弟,又是同文初中的同窗,你們之間的感情應該十分深厚才是啊?”   這番話如同拋出了一塊小石頭,激起了層層漣漪,讓原本輕鬆的氛圍多了幾分微妙與緊張。   高元健滿臉怒容,語氣中透露出難以抑製的憤慨:“唉,那家夥真是讓人摸不透!雖說用眼中釘、肉中刺來形容他對我的態度有些過分,但他從小對我真的是百般挑剔、無事生非。有一次,他居然跑到數學老師那裡去告我的狀,說我寫打油詩醜化老師,結果,我被數學老師罰站了一節課。反正,我無論哪方麵都不能比他好——如果我比他強,他就冷嘲熱諷;如果我不如他,他就幸災樂禍。別提他了,一提他我就火冒三丈。也許,我和他前世就結下了冤仇吧!”   史婉蓮聽了高元健的話,不由得笑出聲來:“哈哈,你不是一直堅稱不相信有前世嗎?難得見你這樣情緒激動,可見他給你留下的陰影確實不淺。”   “反正我倆即使多年勿見麵,見麵也就跟烏眼雞似的,坐下來說勿上三句準鬧崩……這個問題我也想了多年,但想勿靈清究竟是什麼原因,讓他對我有介深的成見。我隻能用前世有冤仇去解釋咯!”高元健無奈地嘆了口氣。   “叔叔,您勿要生氣啊!不過元凱叔叔對姆媽和我都蠻好的。有一年清明,他和元珍嬢嬢來給小爺爺、小嬤嬤上墳。臨走,他倆各掏了五十塊錢塞給我姆媽,說這筆鈔票是專門給我讀書用的。姆媽嚇得堅決勿肯收,三人推來推去推了木佬佬辰光,最後姐弟倆把鈔票扔在柴堆上就跑了。這件事,姆媽勿敢告訴阿嬤,怕阿嬤罵她沒骨氣。所以呢,這筆鈔票現在存在信用社裡,每年還有幾塊錢的利息呢。嘻嘻!”小小少年口無遮攔、興高采烈地說著。   “哦?我隻曉得元凱、元珍很感激你姆媽給他們看房子,節頭節尾還給他們爹娘上上墳,所以對你們一家是勿錯的。但他們給你們塞鈔票,這是我想勿到的。這說明元凱還有點家族觀念,而且比較重視對後代的培養。”高元健若有所思。   “嗯,元凱叔還跟我說,勿管遇到什麼困難,都勿要停止讀書!他的話跟您講得一樣,不過您反對死讀書,更看重一個人的實踐能力。對吧?”高武威扭頭說道。   “那當然!”高元健毫不猶豫地回答道。“我們讀書的目的從來都不是為了簡單地儲備知識,而是要將所學的知識應用於實際生活中,指導我們的行為和實踐。如果一個人讀了很多書,卻無法將所學知識與現實生活相結合,那他豈不像個‘兩腳書櫃’一樣毫無作用?這樣的讀書方式顯然失去了真正的意義和價值。”   好奇心驅使著史婉蓮,不禁詢問起高元凱的近況。高元健詳盡地為她做了介紹,顯然對這位堂兄弟的情況了如指掌。   高元凱,這位東北某工學院畢業的高材生,選擇到家鄉浙江錢塘工學院來教授動力學。他熱衷於探索物體如何在力的作用下運動,以增進人類對自然界的了解,推動科技的進步。而他的妻子,也是錢塘工學院的教師,夫妻二人都熱愛學術與教育,並為此傾注了全部的心血與智慧。   高元健談起堂兄高元凱時,自豪之情溢於言表。史婉蓮聽後,感慨萬千,不禁思忖:勾踐與文種之間糾纏千年的恩怨,似乎仍在他們的後世身上延續。這份深重的糾葛,究竟何時才得以終結?   高元健介紹完堂兄的情況後,看到侄子高武威已經累得滿頭大汗、雙頰泛紅,顯然快要脫力了。他心中一緊,立刻跑上去替換侄子拉車。   高武威被替換下來後,揩了揩額頭上的汗。雖然很是疲憊,但看到叔叔在替換自己拉車,他還是強打起精神去推車。   聽著叔侄倆的對話,史婉蓮對暨陽人“耕讀傳家”的傳統有了深刻體驗:無論貧富,讀書始終是他們的頭等大事。這種傳統不僅代表著一地的民風,更顯示出一種深謀遠慮。   回想起自己的成長經歷,她心中生出一種復雜的感觸。   盡管她家裡的條件比元健家優越許多,但在她十三歲那年,為了節省開支,父母曾讓她輟學半年,專心在家照顧弟弟孝義。   即便後來她以優異的成績完成了初中學業,父母仍堅持讓她讀技校而非繼續深造。盡管父母對她寵愛有加,但那份根深蒂固的重男輕女觀念始終如影隨形——如果是弟弟忠信,他們恐怕會毫不猶豫地傾盡所有,供他一路攻讀至大學。   如今,她聆聽著高家叔侄的對話,心中已然不再是幾天前那種對父母未能供她上大學的埋怨,找書苑 www.zhaoshuyuan.com以及對嫁入書香門第、擁有一位學養淵博丈夫的自豪。   經歷了種種,她變得更加理性,更加深刻地認識到:“人生在世,若缺乏大智慧,即便讀破萬卷書、才高八鬥,終究也是枉然,無法賦予生命真正的意義。”這一番沉思,讓她對未來的人生道路有了更加明確和堅定的方向。   ……   不知不覺,三人已經抵達了越峰汽車站。   高元健夫婦登上了前往城關的汽車,而高武威則繼續肩負重任,拉著一車物品向暨陽縣城進發。阿嬤和姆媽的囑咐猶在耳邊:“送叔叔嬸嬸,要送佛送到西天。”   中午時分,高元健夫婦順利抵達同心苑。   鄰居們得知他們此次回鄉不僅探親,還辦了喜酒,便前來道喜並討要喜糖。   史婉蓮熱情地把從西坑供銷社買來的水果糖各抓了一大把,分給每戶鄰居,還將冬筍等土特產與兩位主婦分享。   午後三四點鐘,高武威經過一路打聽和艱辛跋涉,也終於拉著雙輪車抵達了同心苑。   高元健夫婦倆急忙幫侄兒卸下貨物,然後遞給他一些錢和糧票,叮囑他到街上吃碗麵條後再趕路回越峰,以免路上饑餓難耐。   “武威,路上一定要小心汽車啊!回到學校記得立刻給我寫信!”高元健站在路邊大聲叮嚀,眼中滿是不舍和擔憂。   “知道啦,叔叔!”少年武威揮揮手,拉著空雙輪車輕快地小跑起來。   他的身影在夕陽的餘暉中逐漸模糊,最終消失在高元健夫婦的視線範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