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都城,雲渡監。 羅清手執身份玉牌,通過雲臺,走向雲監深處,準備乘坐都天雲舟。 按照規製,身為平都山水郎自然可以免費乘坐都天雲舟去往平都任何下轄之地,但是為了不暴露身份,羅清選擇出示自己身份玉牌跟隨普通修士一同前往清風城。 倒是可憐了自己的三千五百枚精珠了,羅清暗想。 自從上次見過冷月真人後,她給了羅清一枚玉符,裡麵介紹了這方世界一些基本概況,對這個世界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後,羅清心中越是警醒,越發不敢大意,在煉化好兩件法器後,又悄悄找到督院決明真人,私下借了一萬枚精珠,以做花費,不然今天光是舟費就要將自己榨光了。 此方世界被本土修士稱為周天大界,簡稱周天,之所以有這樣的稱呼,是因為此界遠古出了一位通天大修士,以凡人之軀,逆閥天道,開創皇庭,立國號為周,而後證就人皇果位,更是此界稱尊,附屬周遍萬界共尊人間至尊。 這位至尊在位三百六十五載,威壓上古大教,赦封七洲眾神,震懾六海妖靈,驅趕西方魔教,剿滅東方邪修,文治武功,前所未有,最終逆轉先天,帶領一眾證道飛升,留下部分血脈永鎮周天。 此後不知多少年,周天演化,多處許多不知名之地,異族林立,強者不知凡幾,邪魔外道先後證就神通,威壓周天生靈。 雖然皇室虛弱,但是畢竟底蘊深厚,當代人皇更是人中豪傑,為鎮壓萬邦,當時大周人皇以驅逐妖邪,匡扶正義,共護周天,分封管製為號,說服上古大教訂立盟約,天下太平後皇室與修士共治理天下。 當時共有九大宗門實力出眾,率領一眾上古大教二驅西方魔教,三剿東方邪修,九閥異族,封禁陰府,分化七海妖靈,成就萬世之功,當代人皇挾著一眾臣子與大派祖師白日飛升。 這兩次大事件成為周天歷史中上古和中古的分界線。 中古之後是為近古,但是近古卻史書不顯,周天無痕跡。 不知過了多久,直到三千年前人皇遷都東周洲後,重定山海,共同簽訂山海盟約,形成了如今的格局。 如今八派坐鎮五洲三海,西方魔修東進,東方魔修死灰復燃,陰府落入現世,四海妖靈龜縮深海,異族韜光養晦,萬界自顧不暇。 歷經中古之後,皇庭更加虛弱,祖地中州被第一大派玉清占據,其餘七派各自占據山海,唯獨青陽一宗,被破滅山門,門中典籍散逸各處,弟子死傷無數,隱遁大千。 但是山海盟約卻仍然約定皇室與九派共治天下,因此誰能占據天時地運,脫穎而出,被周天認可,成為第九大宗門,得享大道一直被周天關注。 羅清所在的山門平都教,不是歷史悠久的古老大教,而是在近古之末出現的,在充定山海盟約後,因為功勛顯著,被賜予北冥洲北方的廣袤土地建立宗門。 平都山立派後,按照大周舊製,以三百萬兆裡為界限,以平都山下的青都城為中心,外設立三十六城,青都城協助管理三十六座城池,每城自行設立府縣,自行治理,歲繳供奉。 為了增加各大城之間交往,在每個城中設立雲度監,通行各大城,按照每百萬裡一百枚精珠作為路費,為何雲舟運行,平都弟子按照品級不等,享受不同待遇。 為了避免走漏風聲,羅清選擇了自行乘坐都天雲舟,雖然是築基的平都弟子也免不了要花費三千五百枚精珠,這一大筆路費,也是夠此時的羅清心疼好久的。 都天雲舟,雖然巨大,但是速度著實不慢,若是兩座標準的城池之間不過三天便可到達,但是平都地處北地,歷經數年征戰、演化和吞並,早已經不是最初的大小,雖然靈韻不及其他大洲,但是卻地廣人稀,因此城池之間有些建製已經超過了大周規製,最大的甚至統轄九百萬兆裡,已經不亞於三座巨城大小。 正是因為距離太遠,普通修士來往不變,平都特製了雲舟,便於各大城池之間貿易往來,繳納歲貢。 作為平都築基修士,羅清單獨安排在一件靜室,房間不大,僅有一個蒲團和一張小幾,修道之人鐘鳴鼎食受得,餐風宿露自然也受得,羅清安做驚世潛心修煉,不曾外出一步,就連聽聞平都弟子再此,想要結交一番之人也被擋在外麵,找書苑 www.zhaoshuyuan.com 雖說雲舟不會深刻入定,但是貿然打擾惹人不快,就違背本意了,就這樣一直到雲舟停靠到清風城,羅清才從靜室中出來。 清風城地處平都西北方,是西北方最大的城池,處於平都封地的邊境,接近整個北冥洲的外部,處於外部和中部的交接地帶,一直是小宗門和一些不服周庭管教之地。 清風城的位置十分緊要,不僅要管理好內部封土,還要處理好大小宗門之間的糾紛,更要隨時防備野地毛神和邪魔外道騷擾滲透。 為此清風城專門安排一位金丹老祖坐鎮,統領北方六城,協助青都代行管理之權利。 但是金丹老祖畢竟隻是威懾,常年閉關修煉,不履凡事,因此,清風城實際的管理著仍然是紫府真人 按製,羅清為當代山水郎,與清風城主品級相同,因為代平都督查山水神靈,行走天下,甚至隱約還能壓城主一頭,但是羅清畢竟隻是築基修士,雖然前世修為高深,此刻也不敢托大。 原本羅清打算先悄然擺放清風城主,亮明,身份以期配合,但是不等羅清走出雲舟,山水郎密召卻先將平都密令發來。 秘詔字數不多,可是羅清卻越感壓力大增,無他,密詔留言:“拜羅清為徐縣督管,統轄一切事宜。”隨同此詔書一起還有一枚玉令,證明身份。 不等羅清思索,第二道詔書就隨同而來,密言:“明察徐州,暗訪清風,都命山水,萬事自決。” 如此密詔,不可謂不重,同時也說明此中牽扯甚大,羅清眉頭一皺,思索山中深意,人卻隨著大眾悄然離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