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哦……,”白滿川看他的神情,大概明白這位袁老板的意思,便再問一句:“袁老板,不知你做的是哪類服裝?做了有多久了?” “他家幾代都是車衫師傅啦,”阿濤在旁插話道,“他家裡做的衣服都講究真材實料,你說的那個市場,他是看不上的。” “沒有了,哪有看不上,隻是在那邊賣,我做的衣服,材料好、人工足,價錢很難做低的啦。”袁老板苦惱的攤手。 白滿川霍然有個想法冒出來:“袁老板,我想問問,你運動服、踩腳褲能不能做?” 哈,阿濤突然笑了一聲,白滿川看過去,他又忍著笑不說話,隻是指向袁水旺。 袁老板苦笑著開口:“我那裡以前主要加工男裝,前段時間,有機會平價接了批運動服衣料,現在不太好賣,所以,先看看能不能在這裡找個檔口賣賣看。” “嗯……,”白滿川聽完點頭,也不說話,再細細的琢磨一下。 袁老板看白滿川停下來想事情,忽的像是意識到什麼。他看看阿濤,又望望白滿川。 阿濤頓一下向白滿川開口:“白老板……,你那邊有什麼路子,介紹一下,交個朋友,幫幫忙啦。” “白老板如果能幫忙,我會給你返傭的……。”袁水旺也接著說。 “袁老板客氣了,”白滿川擺手謙虛,他指指麵前的街道說,“我第一次來這裡,就有好幾位老板推薦我同阿濤老板拿貨,果然,這裡的貨,每次拿回去都很好賣。”說著他對阿濤拱拱手,也不管阿濤被他的舉動弄的意外,忙不迭的也拱手回禮。 接著說道:“今天,雖然和袁老板是初次見麵,我感覺袁老板也是個誠實的生意人,”他停頓一下,認真的看看兩位,“我確實有些辦法,能幫到袁老板,並且,我隻怕你的庫存不夠多,不夠我賣……。” “……,”兩人看白滿川不再說下去,互望一眼,袁水旺心裡是不太相信的,可轉眼又想,不管怎樣,先問問看嘍,也許有可能呢……。 他便直接開口問:“白老板,你想要我怎麼做呢?” 這個回應,既充分表明想法、又表明了態度,白滿川心中暗自點贊:“袁老板,我和人合作,希望大家擺明車馬,把事情做的明明白白。而且,我說到必做到。” “我要先看看袁老板的服裝質量……,” “你放心,我能保證,我的服裝不管是麵料、版型還是做工,都是一級品。”袁老板忙保證。 “你誤會了……,”白滿川擺手說,“不管什麼等級的服裝,都要有合適的辦法才好賣。” 看倆人神色有些奇怪,他稍微一想就明白他們可能誤會了,“這就像你的服裝不願意去沙河賣一個道理。什麼品質就是什麼定價,什麼檔次就賣給相應檔次的顧客。” 倆人恍然點頭,袁老板不由增添了幾分信任:“那我去拿些服裝過來。”說著就要起身。 “別……,”白滿川忙拉著他:“別急,不知道我去你的廠子看看,是不是方便呢。”說完就注意看著袁老板的神色,想看看他的反應。 袁老板先有些意外,馬上就高興的說:“方便,方便,當然方便,就是……,”他有些不安道,“我那裡隻是間小小的作坊,隻怕白老板嫌棄。” “哪裡哪裡,”白滿川轉頭問,“阿濤,有沒有興趣一起走一趟。” 阿濤正在好奇他有什麼辦法,更有對朋友生意的關心,即使他不問,自己也會一同去的,見此,也就順勢答應下來,三人馬上便離開檔口。 袁老板的服裝加工店,比白滿川想的大多了。本以為不過是三、兩間房子大小,沒想到眼前的三間房,隻是專門做裁剪的地方,旁邊有間收衣房和兩間庫房。 袁老板見白滿川疑惑的樣子,解釋說:“中間的活,都是街坊鄉親拿回家中做的,做好以後拿過來,檢查合格以後才能入庫啦。” “嗬嗬,”袁老板介紹完,看著若有所思看過來,還對他比個贊的白滿川,會心的笑笑。 白滿川相信,袁老板這個安排,肯定不是缺乏場地,而是因為,這個時候“七上八下”的爭論還高懸於頂……。 改開在現在看來,似乎理所應當,在當年用歷經坎坷都不夠形容。 81年,第一報二版,《一場關於承包魚塘的爭論》的調查報告,引發了一場驚濤駭浪般的爭論。 這篇文章講的是,79年一位農民承包魚塘掙了3100元,第二年他擴大了承包規模,活太多就花錢請人幫工,年底收入7250元,找書苑 www.zhaoshuyuan.com 而當時一個農民一年務農毛收入最多不過1000元。 同類引發爭議的還有“傻子瓜子”、“太歲雞”等事件。與此對應的數據,據統計,1979年底,全國批準開業的個體工商戶約10萬戶,兩年後的1981年,統計數據就變為101萬戶,翻了10倍。這其中的“雇工問題”肯定是多有存在。 經過長時間的多番討論,暫時出了一個結果,“8個人以下就叫做請幫手,8個人以上就叫雇工,8人以下不算剝削。”這就是“七上八下”的由來。 不要說現在,在當時也有不少對此嘲笑不滿的言論。 但是,如果你有心查閱當年的報刊,能看到當時上層言辭溫和的做了許多的安撫情緒、調節爭端、擱置矛盾、緩解對立的工作。 再回首看時,有意無意已經不可考,“七上八下”提出,雖然沒有使爭論平息,可至少給處理來個當時能接受的說法。 這就是一種進步,是從零到一的理論突破。 由此而看,它緩和沖突,找到缺口的正麵作用,是毋庸置疑。 此後幾年間,高層多次頻繁的吹風,以小步緩進的方式,穩重而堅定的推動著改開的進程,其中艱辛不勝枚舉。 1987年發布的“5號文件”,最終去掉了對雇工數量的限製,時稱“16字方針”:“允許存在,加強管理,興利抑弊,逐步引導。”這十六個字,寫了6、7年。 “16字方針”為爭議頗久的雇工問題蓋棺定論,也為日後私營經濟的發展徹底掃清了障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