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五章 張曉的新折騰(1 / 1)

大明文抄公 滴滴達達 3008 字 2024-03-16

萬歷十九年的下半年,大明朝堂之上發生了重大變局,大明內閣首輔申時行上疏乞骸骨,得到了皇帝的批準,許國也辭去了閣臣的位子。王家屏接替了首輔的位子,而王錫爵擔任次輔。申時行在辭呈上還推薦了趙誌皋和張位兩位大臣進入內閣,大明內閣現在有了四位閣臣。   當時天下最有名的兩位名將,戚繼光因張居正受到牽連罷官,前兩年已經去世。而威震遼東二十年的李成梁又剛剛被罷官。   但是這一切和張曉沒有關係,他正在冥思苦想怎麼把熱氣球給造出來。自己一時激動說了出來熱氣球這麼個名字,現在有點騎虎難下了。原時空自己雖然看過一些科普視頻,但是畢竟沒有能夠深刻了解。   依照目前現有技術的話,是可以造出熱氣球的,畢竟那就是一個大號孔明燈。可是哪怕是目前看起來實現起來比較方便的熱氣球,也不是馬上能造出來載人實用型的,因為燃料的問題並不是那麼好解決,氣球的材質也要選擇和處理好。熱氣球造出來不難,難的是怎麼讓它飛的起來,還飛的更高,飛的更遠,能載得了更多的東西甚至是活人。   如果是製造氫氣球和氦氣球,倒是可以確保飛的高和飛的久了。問題關鍵在於,自己哪裡知道怎麼製造充氣所用的氫氣和氦氣。氦氣製造那可是高科技。至於說氫氣,要是自己真要大力出奇跡硬是土法造氫氣,張曉怕自己玩著玩著真的被炸飛天了。哪怕是21世紀了,玩氫氣都是很危險的。還有一個問題在於,如果是熱氣球,可以通過控製加熱的多少調節熱氣球的升降。如果是氫氣球和氦氣球,飛上天了都不知道怎麼降下來。現代遊樂項目,玩的也是熱氣球。   想了一下,張曉還是把熱氣球的形狀大概畫了一下,然後解釋了一下熱氣球的原理,還有當前製作熱氣球的難度所在。   龜船的話,朝鮮此時早有製造,張曉隻是照貓畫虎。皇帝自己找資料甚至把實物找來都不難,自己的努力隻是讓這個過程稍微簡單了一些。張曉努力從腦海記憶裡找尋龜船的身影,畢竟從小玩到大的帝國時代2裡麵就有龜船,差不多就是那樣子。   至於蒸汽鐵甲艦,鐵甲艦船的樣子自己倒是從網上見了不少,說白了這一次畫蒸汽鐵甲艦也是有個樣子就行。怎麼帥怎麼畫,反正也不是馬上就要開建鐵甲巨艦,就是一個概念圖。張曉想了一下,乾脆把後世鼎鼎有名的巨艦大炮的典範無畏艦戰列艦畫了上去,那個炮塔至少看起來就很帥,能吸引人眼球。   但是蒸汽機就麻煩了,張曉雖然也看了一些科普資料,但是自己又不是什麼diy大神,隻是紙上談兵罷了。張曉隻能根據以前看的科普資料,大概把瓦特蒸汽機的結構圖畫出來,把蒸汽機運作的原理大致寫上去,然後再解釋一下當前在製作蒸汽機的原材料和技術上還存在哪些短板。畢竟歷史書上也是說瓦特改良了蒸汽機,早期蒸汽機早已有之,隻是效率比較低,沒有那麼實用罷了,並不是什麼不可逾越的神秘科技。   但是這樣一來,張曉想了一下,自己好像也拿不出什麼看的見的成果。看來自己還是被原先看的網文誤導了,大國工匠不是那麼好當的。   看來自己還是適合抄書,張曉暗暗想道。既然牛皮都吹到鐵甲艦去了,乾脆一鼓作氣,把《海權論》抄了算了。   說乾就乾。畫完熱氣球、龜船、鐵甲艦、蒸汽機的大概樣子,張曉又開了《海權論》這一個新坑。   《海權論》畢竟誕生的時間有點晚,所以照抄照搬那是絕對不可能。所以張曉要做的就是要根據《海權論》等書籍提供的正確海軍發展理念,結合大明眼下軍事發展麵臨的實際問題開展論述,在這過程中還要用好古今中外海戰水戰的事例,作為己方觀點的有力佐證。有了這些思路,這本書的框架就算開始搭好了。   所以雖然書名叫做《海權論》,但是和原時空馬漢將軍的論述已經沒啥太多相似性了。而且現在寫這一本《海權論》,還要圍繞即將開始的援朝抗倭戰爭開展論述,才不會太過浮誇。不過這將是一本大的著作,現在一時半會也是寫不完,於是張曉也真是把開頭寫了一下,把海軍建軍理念大致講了講。   第二日,張曉匆匆把這一套資料交到了陳矩手中,然後匆匆離開了。張曉準備還是要找一個合適場地製作、調試還有放飛熱氣球,大不了學習一下歷史上的熱氣球歷史,從小的熱氣球慢慢做起來。   陳矩拿到了資料,慢慢翻看張曉畫的圖紙,越看越覺得驚奇。然後又是翻起來張曉寫的那本海權論的綱要和開頭,結果就被第一句話給鎮住了:““誰能掌控海洋,誰就能掌控整個世界”。陳矩把張曉遞來的文稿仔細收拾整理好,急匆匆向皇帝匯報。   ……   “這個張曉,這麼快就把圖畫出來了,看來是早已成竹在胸。陳矩,你所料不錯,這裡麵還是熱氣球的製作相對簡單一些。找書苑 www.zhaoshuyuan.com ”皇帝一邊翻看著圖紙一邊說道。   “不過熱氣球的這個樣子,飛是能飛,能飛多久,怎麼降下來,這個都說不好,要是用來載人升空,實在是太過冒險。”陳矩說道。   “無妨,這個東西哪怕載不了人,隻要能飛到空中,當個路標或者信號也是極好的,對於敵人也是一種震懾。就讓張曉放心研究就好,朕也不給他立個時限。龜船的樣式也先收了起來,到時候跟朝鮮那邊拿來的東西比對一下,這個龜船雖然牢固,也就是在近岸防禦和亂軍之中沖鋒時管用。這四周封閉,都用鐵皮打造,所需費用也太高了,是不適宜當主力戰艦的。若倭國都是些小船,龜船倒是能有一些用。”皇帝分析道。   “陛下聖明。”陳矩說道。   “至於這鐵甲蒸汽船,張曉倒是還真畫了出來。這船看起來倒是不小,這船中間冒煙的圓筒應該就是煙囪了。這炮造的那麼大,威力應該是不小,就是不知這渾身是鐵,能開的多快。而且全船基本都是鋼鐵修建,這要耗費多少鐵啊。還有這蒸汽機,雖然張曉畫的如此詳盡,朕還是看不懂。”皇帝自嘲道。   “這些圖紙雖然也重要,不過都不如《海權論》一書重要。如果張曉真能寫得出來此書,那也算兵家一員了。自古以來,講水軍打仗的書,不曾有如此細致、如此高瞻遠矚。不過還是先讓張曉寫好寫完他的書吧。他這寫書也是想一出是一出的,還是年輕人心境。你代表朕去看看他這幾日忙的如何,順便也慰勞慰問一下他。”皇帝吩咐道。   “內臣遵旨。”陳矩應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