舉頭西北浮雲,倚天萬裡須長劍(1 / 1)

人間行路難 逍遙德意 3041 字 2024-03-16

一路走到家門前,門口站著蕭應安的堂兄。   “哥,城中事務可還繁忙?”蕭應安連忙迎上前去,“今日怎麼有空到我這裡來了?”   “正是因為太忙,所以我才過來。”見到蕭應安,蕭嘉的眉頭不僅沒有舒展開來,反而又添了幾分愁色。   蕭應安自知城中事務繁雜,猶如庭院中的雜草,永遠也除不乾凈。但堂兄弟二人於政務都很有天分,蕭嘉主事,蕭應安偶爾出謀劃策,總能將一切蕪雜整理的井井有條。此時堂兄一反常態,雖說蕭應安有月餘未進城探望他,但若是尋常小事,絕不至如此。   蕭應安猜不出堂兄遇上了什麼事情,而蕭嘉又不知如何開口。   終於,蕭嘉說道,“亳州出現了匪患,三千多山匪聚嘯山林,幾次打退朝廷對他們的圍剿,現在精銳都集中在邊境線上,朝廷要求泉城出兵剿匪。”   聽到這裡,一股喜悅之情湧上了蕭應安的心頭,他自幼熟讀兵書,爺爺也將之前一生戎馬的心得與經驗毫無保留的傳授了給他。而此處遠離戰場,他早就想有一個機會一試鋒芒。   蕭嘉全然不知,還在擔憂著二人未經沙場,何以領兵作戰。蕭應安卻緊緊的握住他的手,把這件事攬了下來。蕭嘉並不放心,也隨軍前往。   次日,蕭應安第一次披上了鎧甲,騎著一匹駿馬,在一千名士兵的簇擁下,開赴亳州。   急行軍六日後,一行人終於抵達了亳州。稍作休整後,與當地官兵合並一處,開赴山匪的大本營。   那是一片連綿的山脈,綠植遍布,溪水潺潺,本應是土地肥沃之處,卻少有人煙。一路上,除了腳步聲,盔甲的碰撞聲,戰馬的嘶鳴以外,竟沒有別的聲響。偶然出現的村莊,早已了無人煙,隻剩下大火焚燒後的斷壁殘垣。   敵人早已做好了準備,擺開陣型,迎接蕭應安等人的到來。   蕭應安不慌不亂,命部隊按既定計劃展開隊形,步兵以方陣在前,騎兵殿後。在一陣猛烈的箭雨過後,蕭應安拔出長劍,手持韁繩,大吼一聲,“殺!”便一馬當先,沖在最前麵。   見到主帥如此勇猛,這些士兵也倍受鼓舞,跟隨在他身後,奮勇向前。   此時的蕭應安,兩眼圓瞪,目露兇光,不停揮舞著手中的長劍,獵獵作響,如同殺神下凡,猶如無人之境。那些匪兵,大多不敢上前阻攔。上前者,要麼被撂倒在地,要麼一劍貫穿,當場殞命。   突然一柄長槍刺來,蕭應安揮劍格擋,剛剛擋下,那長槍便上下舞動,竟又向他刺來。蕭應安不敢怠慢,全力應對,揮劍刺出,逼來者收槍回防,再一劍劈下,欲直取對方命門,在千鈞一發之際,那人縱身下馬,劍風與他擦肩而過。兩人有來有回的,鬥了幾個回合,蕭應安雖占上風,卻也難以在短時間取勝。   正值夕陽西下,一抹殘陽照在了蕭應安的劍上,那“光復”二字就變得格外顯眼。終於引起了那人的注意。   “你可認識靈山真人?”那人趕忙問道,在一片廝殺與兵器的碰撞中,他的聲音瞬間被混亂所淹沒,蕭應安並未察覺。   隻見他將長槍一橫,勒馬後撤,與蕭應安拉開幾尺,蕭應安以為他要逃跑,正欲趕上前去,卻聽那人大喊,“兄弟們,別打了!”聲音震耳欲聾。   匪兵們聽到,紛紛往後撤去,試圖與官兵拉開距離。亳州縣令見此欲帶兵追殺,蕭應忙攔下士兵,暫時休戰。   那人翻身下馬,放下長槍,快步向前,拱手問道,“這位英雄,可認識靈山真人?”   蕭應安滿腹疑問,也下馬回禮,回復道,“在下聞所未聞。”   “那您的這把劍是從何而來?”   蕭應安便將事情始末皆說與這人。   “在下姓畢,名允文,字行簡。那位隱居泰山的老者,便是在下的授業師傅,靈山真人。在下自出山以後便追隨蕭將軍抗擊外敵。最後一戰與蕭將軍走散,淪落至此,當這山匪的首領。”   蕭應安聽此,十分激動,但天生的謹慎,讓他沒有輕信這個人。詢問了幾個關於爺爺的細節後,才放下心來。   畢允文又道,“我對蕭將軍敬仰至極,閣下為何與蠻人共事?討伐我等。”   亳州縣令本就是皇親國戚,聽到此話怒不可遏,但無奈蕭應安在此忍住不便發作。   蕭應安說,找書苑 www.zhaoshuyuan.com “興兵剿匪本就為大動乾戈,勞損民力之事。不如你等就此放下兵器,從事農桑,也算還裡一片安寧。”   畢允文本以為蕭應安真想妄圖招安自己,正欲發作,卻見蕭應安對自己擠眉弄眼,頓時會意,便滿口答應下來。追隨畢允文的匪徒多為漢軍舊部,和飽受蠻人欺淩的農民,定是不願意投降的。見到這種情形頓時嘩聲大作,反對與不滿的聲音此起彼伏,好在畢允文的威信極高暫時將眾人的反對壓了下去。   這時亳州縣令卻不同意了,“如此多的殘暴之徒留在我亳州地界,雖然收繳了他們的兵器,萬一什麼時候再次鬧事那也是不好辦的。”   這句話正中了蕭應安的心思,他故作沉思一會兒,說到:“不如將這群人收繳兵器過後,由我們押送到泉城。”   聽到此話,亳州縣令大喜過望,他本就嫌這三千人是個麻煩,欲殺之而後快,卻又怕違反了朝廷招安的命令,眼前這個人竟然願意接過這個燙手的山芋,有何樂而不為呢?但他還是做作的說,“怎麼好意思讓閣下全部接手這個麻煩呢,不如留一半的人在我亳州吧。”   蕭應安顯得目的性太強,而暴露自己的想法,便答應了下來,但他還是把畢允文要到了自己這邊。   事情結束亳州縣令欲大擺宴席款待蕭應安蕭嘉兄弟二人。蕭應安卻以有事為由推辭。   隊伍出了亳州城,蕭應安對蕭嘉說,“哥。押送他們的任務就交給你了。我在亳州還有點事情。”   蕭嘉心想回去應該沒有什麼變數,一把答應了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