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山西雪災(1 / 1)

朝堂之上,傅友德還在不斷得看著朱允炆。   剛剛這位皇孫殿下打招呼,他們這些個淮西吳江差點尷尬得用腳指頭再扣一座奉天殿出來。   你喊叔叔伯伯爺爺的...真不熟啊!   除了馮勝稍微溫和點回應了兩句,其他的兄弟基本都是麵色尷尬得應了一聲便作罷。   也幸好那一句‘百官上殿’及時,不然他老傅在戰場上刀裡來血裡去的沒死,倒是在這奉天殿外被活活尬死。   “諸位,今日可有何要事?”   高臺之上,響起溫和的聲音。   再看朱雄英,麵上雖有稚嫩,但是對於這朝堂上,沒有任何的怯懦之感。   高下立判吶!   “啟稟殿下,臣有要事奏。”   就在此時,李善長微微一笑,緩緩出列開口道:“今冬甚寒,霜斷南枝。”   “北方山西行省參政焦泰朗來奏,稟明今冬災情,雪災甚重,牽連百姓逾十萬人。凍傷,凍死之人,不計其數!臣奏請撥款,賑濟大同府、保定府、天津衛、永平府等一十八個府地。”   “約合白銀,”   “三十萬兩!”   此話說出,整個朝堂之上,為之一滯!   一十八府地受災,賑濟災銀三十萬兩!   這可不是什麼小數字!   要知道,洪武陛下立國大明之後,定下的稅率是三十稅一,除卻蘇州這個倒黴蛋因為某個張姓人的緣故被加稅征糧之外,整個大明一年的國庫稅收是四百萬兩!   李善長這嘴巴一張,就要整個帝國一個月的稅收!   而就在李善長開口之後,立刻就有一道聲音響起:   “殿下不可啊!”   說話之人,正是如今的戶部尚書楊思義。   自打朱元璋自立吳王之後便是專管錢糧的司農卿,後設為戶部尚書,提出過鼓勵百姓種植桑麻,四年後再行征稅的草案,也被朱元璋所采納。   而昔年征伐之時,這家夥就是出了名的硬骨頭。   能頂著老朱的麵,埂著脖子喊沒錢的,整個大明就他一個了。   這老頭兒就一個特點:錙銖必較!   不是為人的錙銖必較,而是對於國庫裡的錢,錙銖必較。   與陳友諒鄱陽湖決戰,決定天下之主的戰役,這老頭能將府庫的錢硬生生扣到‘文’這個單位上,滿嘴燎泡還徹夜不眠得籌備糧草,實在讓人欽佩。   私底下老朱都曾對馬皇後講:‘楊思義,就是咱的蕭何,有這麼個摳門的家夥,當真是又愛又恨。’   李善長見是楊思義開口,隻是微笑,而並未開口。   楊思義卻是沒有理會這位中書省左丞相,朗聲開口道:“啟稟殿下,自我大明立國以來,陛下掛念百姓,休養民息。免稅,減稅之策多有。”   “然,”   “我大明國庫,鼠蟻皆骨瘦!”   “山西一十八府受災,理當賑濟,但這賑濟之銀錢,三十萬過巨啊!殿下!”   楊思義不是反對賑災,他是反對李善長一拍腦門就蹦出三十萬銀兩這個數字來。   三十萬....這要是都給拿去賑災了,但凡再出一點事情,國庫連錢都拿不出來了。   便是他中書省轄製六部,他楊思義也對‘犯上’二字,絲毫不怵。   李善長微微一笑道:“三十萬兩,隻是根據山西行省參政焦泰朗的奏疏草草估量,具體是何數字的錢財,自要詳算。”   說罷,便是微微行禮,而後回到隊列之中,竟是沒有繼續說下去。   如此舉動,讓群臣亦是微微一怔。   這李相...就真的隻是稟報了一下嗎?   請三十萬兩銀子賑濟,倒也是解決的方案,但是...這也太草率了!   胡惟庸看著恩師的動作,心頭不由大贊!   恩師果然是恩師!   當真是高!   這就是李善長的態度:事情,我稟明。解決的方案,我給個大抵的。這就是盡責。   但是,   在盡責的背後,是為難,是使絆子!   古往今來,最難的事情,永遠都是‘錢’的事情。   不止是賺錢難,花錢也難!   李善長口中所說的‘三十萬兩’,其中到底多少要被中間的官員上下其手,根本難以估計。   藍玉等人急得眼睛裡直冒火,卻毫無辦法。   文政之事,他們這些個武將,還真的是隻有乾瞪眼的份!   還有...這特麼李善長還特別狡猾,故意說了‘草草估量’這四個字,便是為了一會兒有人彈劾他之時有說辭。   楊思義看著高臺之上年幼的朱雄英,心中翻湧。   這種問題,讓監國公子來斷,涉及到了國庫。   一旦真的國庫開支過大,洪武陛下巡遊回來,亦是大為惱火。   但...若是撥款的銀兩不足,凍死百姓,皇太孫殿下的‘民望’,絕對會直線掉落!   可謂是要取個‘中正’的兩難局麵啊!   “楊尚書,找書苑 www.zhaoshuyuan.com 按照你的預計,一十八府遭遇雪災,以往年舊例算,需要多少銀兩?”   高臺之上,朱雄英輕笑一聲,而後開口問道。   如此輕鬆的態度,仿佛方才李善長的刁難,隻不過是一個笑話一般。   此話一出,群臣皆是暗道這位殿下好生聰慧!   算不出詳細的,就用往年舊例推算大概。   如此一來,雖然有可能短缺,有可能富餘,但都在一個合理的區間之內,可以讓山西自行決斷找補。   楊思義沉聲開口:“啟稟殿下,依照往年舊例,需要銀兩不下二十萬。”   “主要雪災不同旱災水災。”   “除卻旱水雙災要賑濟糧,雪災除卻賑濟糧食之外,還要禦寒!”   “災民凍死,乃是最大之患。”   楊思義仿佛是擔憂朱雄英不懂,還特意解釋了一下。   雪災的賑濟糧食,並不是直接給百姓,而是...存。   雪災過盛,明年勢必減產,這些糧是明年賑濟百姓的。   朱雄英微微點頭,看著楊思義,覺得此人與尋常官僚確實不同,   是個一心記掛百姓,想著大明的好官。   朱允炆眨巴著眼睛,看著朝堂之上的這些個大人和哥哥,因為下雪的事情而惱。   想起自家母妃的教導,要在合適的時候展現自己的聰明才智,心頭‘靈光乍現’。   於是,一道怯生生的聲音,在朝堂之上響起:   “兄長,若是錢不夠的話...為何不多征稅啊?”   此話說出,滿朝文武,驟然色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