楔子(1 / 1)

大乾末年,天下紛爭不止,黎民百姓久困於水火之中,一時各路英雄競相而起,期間不知幾人稱孤道寡。而在這亂世延綿三十年後,在東洲的雷州城一趙姓義軍家中,降生了一體型格外碩壯的孩童,此子力大無窮,十五歲便力能扛鼎,十八歲便騎上戰馬與其父廝殺於沙場,後其父受乾皇假招安被騙至奉天城慘死,此子與大乾便結下了不共戴天之仇。後此子帶領其父殘部轉戰東洲各地,十年時間打下東洲全境,又十年平定雲洲、滄洲、唐洲、宛洲、浙洲,占據了大乾的半壁江山。而此時乾王朝已經名存實亡,大炎永泰元年,此子在龍興之地雷州城建極稱帝,定國號大炎。   而此子便是炎太祖趙建炎。   建立大炎後,乾王朝無力興兵伐炎,而趙建炎也並未急於西征滅乾,他於第二年率軍北上取瀚洲,進而向西轉戰燕洲,又用三年時間降服幽洲諸部,取勝後留養子項英鎮守西北。炎永泰五年,大炎水師建成,趙建炎於雷州城發兵兩路西征滅乾,一路由他親征渡淮水入乾東直隸,另一路由他弟弟晉王趙劍恒南下唐洲而後自唐洲取道北上進入乾南直隸。   炎永泰六年,乾末帝聽進小人讒言,認定乾直隸總督鹿近山擁兵自重,連發六道金牌令逼鹿近山出關尋找炎軍主力決戰,花甲老帥被逼的大哭出關,一月後被趙建炎與趙劍恒圍殲與老樹崖下,乾軍被殺十餘萬,降者不計其數。此戰之後,天下定矣。   炎永泰七年初,炎軍攻入奉天城,乾末帝自縊而死,大乾滅亡。自此之後,歷史進入大炎時代。   炎太祖趙建炎在位十五年,定年號永泰,其實在乾亡的當時,天下並沒有徹底的安定,乾軍的殘餘勢力不斷地向西北逃竄,終於在瀚洲大草原的欽格爾湖畔集結成了一隻完整的軍隊以逸待勞,大敗了長途跋涉而來的炎軍。全軍覆沒的慘敗讓趙建炎大怒,他再次點兵西征,打算徹底地解決乾朝餘孽的問題。永泰十年,原乾相陸樹德在幽州沙漠集軍再破炎軍先鋒,擒殺炎軍主帥定國公奉節,而後率軍進入瀚洲大草原,於瀚洲樓蘭城重扶幼主登基,史稱後乾。   兩次慘敗讓趙建炎認清了事實,自此之後的五年中,他又先後組織了三次西征,前兩次皆以失敗告終,最後一次盛怒之下的他再度披甲上馬,把炎字皇旗釘死在樓蘭城下,圍城三月,三月不卸甲,連綿不絕的進攻把樓蘭城的城墻都轟塌了一半,成片成片的屍體腐爛在樓蘭城下,散發著濃鬱的屍臭味,恐怖的氣息籠罩著整個樓蘭城,樓蘭城裡的乾軍軍心渙散,把陸樹德逼的拔劍自刎,陸樹德死,後乾亡。   此次出征,耗盡了常年征伐的趙建炎的最後一絲氣血,他於班師回奉天城的途中在瀚洲大草原駕崩,時年大炎永泰十五年。   他死後的第四天,他弟弟晉王趙劍恒以國家百廢待興需要年長的君主為由發動政變,奪走了本應屬於他侄子的皇位。趙劍恒登基後,除了忙於對趙建炎舊部的打壓外,也同樣致力於清掃殘存在西陲的後乾殘餘勢力,同時大力恢復南方唐宛浙一帶,使南方的經濟得到了迅速的恢復。趙劍恒在位十二年,定年號嗣聖,由於他得位不正,晚年心病重重,猜忌之心頗重,因而時常把兄終弟及這四個字掛在嘴邊,像是在對自己說,又像是在說給所有人聽,可悲大限之時抱著玉璽瘋死在了寢宮之中。   趙劍恒死後,他的兒子趙曙民即位,趙曙民掌權後停止了對西北的用兵,致力於發展民生,他在位二十五年,崇尚無為而治,意與民休養生息,自此天下自乾末後第一次真正進入了清平盛世。他在位期間,農業得到了恢復,商業得到了發展,百信安居,國庫充盈,使大炎國力自建國以來第一次達到了巔峰。   可聖君治下依舊有美中不足,由於他停止了對西北的用兵,使得後乾的殘餘勢力成長了整整一代。乾元二十三年,大炎西境突然有人打起乾末帝三世孫的旗號,再次一統了後乾殘餘勢力,而後轉戰燕洲境內十五城,徹底占據了燕洲,並在燕洲月闕城建製。而此時年邁的趙曙民已經無力興兵北伐,他讓自己的兒子即後來的武宗皇帝趙承佑代自己集軍出征。   兩年後,趙曙民駕崩,遠在西北的趙承佑於軍中即位,他在樓蘭城含淚向奉天城方向起誓,不破月闕誓不還朝,他命先帝朝中的碩德老臣總理國事,自己則在樓蘭城設立了西北都護府,把燕地的兵災牢牢釘死在了樓蘭城下。連年的戰時消耗著他的生命,大炎祥和八年,炎武宗皇帝趙承佑病死在了樓蘭城,趙承佑自他即位後的第一天起便再也沒有離開過西北,就連他死後也沒回去,他就葬在了樓蘭城,為激勵後人努力消除燕地的兵災,他死前發下遺願,月闕破,後代天子可來樓蘭扶棺回朝。   趙承佑生前無暇顧及國家政事,自然也無暇顧及朝中的政治鬥爭,大炎祥和年間一片祥和的背後是政壇的暗流湧動。   趙承佑駕崩的消息傳到奉天城後的第二天,右丞相李侍光拚死闖入西宮麵見了章太皇太後,說動了章太皇太後下旨廢除原太子趙延棣,改立皇四子趙延政登上皇位。自此,赫赫有名的大炎玄宗皇帝登上歷史舞臺。   延禧二年,趙延政將西北軍務移交給了西北項王項沐恩,項沐恩即當年趙建炎降服西北後留下來鎮守西北的養子項英的後代。而朝廷脫手西北軍務後,趙延政把精力放在了國家建設上,他在位期間內修通了北起瀚洲南至浙洲的運河,解決了西北糧草供給的問題。穩定了西北戰事後,他又著手建設中都雷州城,使雷州城成為了通海貿易的第一大都會,源源不斷的真金白銀從海外流入帝國,再加上南方三洲的大建設,使大炎的國力達到了空前的強盛,這個時代被後人稱為延禧盛世。   可好景不長,延禧二十一年,西域竺國向趙延政進貢絕色天女兩名,自此之後,玄宗的身影消失在了朝堂之上,朝政逐漸糜廢,永樂宮夜夜笙歌。   延禧三十五年,西域方士迦文波入京,為趙延政煉製長生不老丹,延禧三十七年,仙丹成,丹成之日奉天城上空雷雲滾滾,內似有蛟龍遊曳,趙延政服下丹藥後通體散香,卻一夜之間須發盡白,三日後竟僵化在龍榻上,僵化後的趙延政神態看上去與常人無異,卻了無生機。迦文波辯稱是玄宗皇帝服下丹藥後元神已脫離肉胎,永生於極樂,是為真正的長生不老。可無論迦文波怎樣說辭,自然被一眾事後諸葛的滿朝文武們以弒君之罪虐殺於菜市口。   玄宗趙延政之後的昭寧帝趙致祥、德熙帝趙繼元皆是享樂天子,父子二人前後在位六十二年,大興土木,廣納嬪妃,後世有野史記載,昭寧帝建神樂宮圈占良田七百畝,內藏有天下四海佳麗五千人之多,皆侍趙氏父子二人而已。雖說正史上不可能有這般記載,不過管窺一豹也足見其荒淫。   昭、德二帝在位期間,閹宦橫行,朝中政治鬥爭愈演愈烈,空洞的皇權之下,相權與閹權互相角力,一時間朝中亂象橫生,這種潛移默化的政治生態的改變在奉天城的政治場上演化出一種新的產物:黨派。   其實派係這種東西歷朝歷代都有,按照權利職能的不同一般分為皇權、相權、閹權,三權互相製衡以達到政治生態平衡的效果。在一些朝局開朗的年代,皇權與相權相近,君臣一心共理天下,天下可得大治。而若庸君在位,寵信宦官,皇權與閹權相近,相權式微,則會出現朝綱混亂的局麵。但從另一個方麵來講,這種情況下的皇權有了閹權的幫助,便可脫離相權的製衡,實際權利便可達到巔峰,是為皇權鞏固的一種體現。   此處所說的黨派,並非指這種以權利劃分成的黨派,而是以同鄉親誼為紐帶,以共同利益為驅使的政治利益集團,如唐洲人的唐係、宛洲人的宛係、瀚洲的瀚係還有皇室外戚的外係等等。幾乎每一地區在奉天的官場上都會有屬於自己的利益集團,有些利益集團又因內部利益的分配不均會形成幾個山頭。   因此,在昭寧、德熙二帝在位的六十二年間,奉天城內山頭林立,黨派之間互相攻訐,每一個中樞要職變遷的背後,大多不乏利益的交替甚至是腥風血雨,粉墨登場之後,你方唱罷我登臺。自從之後的許多年,朝中掌權者皆為利益代言,不再為天下黎民百姓出聲。   直至德熙二十八年的一天深夜,德熙帝趙繼元猝死在女人的肚皮上,這一切亂象才得以終結。朝中的清流們在一片鬼哭狼嚎中仿佛看到了帝國的希望,他們把壓抑了許久的期許投向了戰戰兢兢當了二十八年太子的趙翊德。   趙翊德是個好皇帝,他登基之後的種種表現也確實沒有辜負朝臣們的期望,除了重啟了已經停滯五十多年的早朝外,他還打壓了一批位高權重的宦官,能放權於手下得力的大臣,他驅逐了宮裡的方士道人,甚至公然拆除了他爺爺父親留下來的神樂宮。他在位期間,一度萎靡的朝政煥然一新,大炎王朝在他的治理下又一片欣欣向榮。若給他十年時間,他真能把王朝帶至中興。   可他有個致命的缺點:體弱。   二十八年的東宮太子生活枯燥乏味,除了日復一日的聽師傅們經筵講學外,他把人生的大部分時間都放在了女人身上,這種無節製的生活讓正值壯年的他身體羸弱不堪。   豐潤二年,有太監在內庫中尋得先帝珍藏復陽秘方呈獻給趙翊德,趙翊德大喜,密詔仙人山道士入京主持煉藥。三月後,仙人山道士依秘方煉製成紅丸一枚,趙翊德服下後怒發沖冠,雙眼通紅,自此後連續三日不早朝,三日後卻駕崩於後宮。而內廷史官對於這一段記載也非常隱晦,隻有寥寥九個字:光宗服丹,幸女三日,崩。   趙翊德的死讓整個大炎王朝又蒙上一層陰影。找書苑 www.zhaoshuyuan.com 滿臉陰霾的朝臣們憤怒地殺了幾個煉丹的道士後,又不得不冷靜下來麵對現實,趙翊德帶給他們對王朝未來美好的遐想依舊飄蕩在奉天城的空氣中,他們開始思索帝國的未來該如何走向,所有人都明白,此時他們迫切需要一個賢明的天子來管理這個國家,把帝國重新帶上正軌。   朝臣們和兩宮太後在諸皇子中精挑細選,最終把年僅十六歲的光宗第七子趙泰極扶上了皇位,年幼的趙泰極聰明、聽話、懂事,這樣的皇子好掌控,若日後加以悉心引導,必可成為一代明君。   如今的大炎王朝迫切需要能按照朝臣們意誌去執政的君王。   可此時朝臣並沒有發現,那個如今高高坐在皇位上的少年,看著他們歡呼雀躍的背影,嘴角露出了一絲冷笑。而後來的事實也證明,朝臣們抽中的,是下下簽。   大炎永徽帝趙泰極天生就是一個玩弄政治的高手,他登上帝位後迅速擺脫了朝臣們的控製,逼走了父親豐潤帝留給他的四位輔政大臣。對宮內,他或流放或處死了一批曾經支持過其他皇子的實權太監,抹平了內廷的山頭,在各個要職上安插了自己的親信,從而徹底掌控了內廷。而對朝政,他默許縱容各黨派之間的鬥爭,以這種方式達到讓各方權力相製衡的目的,讓各黨派不得不以他的意誌為尊。   在他的統治下,奉天城內萬馬齊喑,再也無人能違背他的意誌,大炎王朝自開國以來,皇權的集中達到了一個新的巔峰,而朝局也在這個時候陷入了最黑暗的時期。   而我們的故事,正始於大炎永徽年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