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十六章 教書育人(1 / 1)

“好。”趙雪均接過稿紙認真看了起來,看了半刻鐘後,趙雪均點頭贊賞道:“真是辛苦王教授了,寫的很好,乾代宗禪讓於乾世宗,乾朝的史官不敢這樣寫,我朝就幫他們扶正了,就該這樣寫。”   黃鳳清道:“殿下聖明。”   趙雪均道:“孤這裡有雲洲進貢的極品鹿茸一對,黃師傅待會兒回去的時候,替孤帶給王教授,王教授年紀大了,要養生。”   黃鳳清:“殿下仁愛,臣遵旨。”   黃鳳清這才注意到了趙雪均泛紅的雙眼,問道:“殿下,您這是沒休息好?”   趙雪均點了點頭道:“昨夜唐洲軍報,王師又失一縣!孤恨的實在無法入眠。”   黃鳳清安慰道:“軍國大事要從長計議,殿下身上係著大炎的千秋,萬萬要保重身體。”   趙雪均輕輕頷首,憂慮道:“賊人猖獗,黃師傅,這該如何是好?”   趙雪均又道:“黃師傅,孤欲請奏父皇,請父皇準許兵部調遣直隸駐軍四十萬入唐平叛,你看如何?”   黃鳳清輕輕搖頭:“殿下,不可!直隸駐軍有著拱衛京畿的重任,切不可擅動,有這支軍隊守住直隸,唐洲東洲再亂,也傷不到根本。”   趙雪均點了點頭:“可眼下還哪有軍隊可以去平叛?”   黃鳳清默然,炎朝有許多軍隊遍布於全國各地,但都有戍衛地方之責,不到緊急關口不可擅動,如直隸的直隸大軍,西北的西北軍,雲洲的山東軍,還有守護浙洲沿海的備倭軍。   在唐洲城失陷前,朝廷已從全國各地的軍隊中抽調出一部份入唐作戰,再調恐怕會毀了各地的根本建製。   黃鳳清道:“殿下,臣以為,可以再募新軍。”   “再募新軍?”   趙雪均輕輕點頭,前陣子武考的演武場上,項荊奴向趙雪均提出過這一提議,要想徹底解決五雷教的問題,唯有再募新軍。   於是,趙雪均又問了一個跟當時問項荊奴一樣的問題:“可如今朝廷連年財政赤字,無力再募新軍,何解?”   其實黃鳳清想到的辦法和項荊奴一樣,那就是在宛洲募軍。   可他又與項荊奴不同,他本就是出生於宛洲世族大家,公然向太子諫言在宛洲募軍,難免會受到猜忌,所以就算是他有這個想法也不能說出來。   所幸他才思敏捷異於常人:“臣以為,可以收編從唐洲東洲逃散的災民,與其朝廷要花錢安頓他們,倒不如花一筆錢武裝壯丁,訓練一段時間後,可以編入軍隊入唐作戰,臣以為,讓他們收復家園,他們會比其他人更為用命。”   “如此甚好。”趙雪均聞言眉頭舒緩了許多:“待會兒孤就派人去告知兵部,讓他們這樣施行下去。”   黃鳳清點點頭,補充道:“殿下,是否也應告知戶部,清點逃難的百姓,也需要戶部出力。”   “對。”趙雪均站了起來,在書房內緩緩踱步:“逃難的百姓要用起來,不僅要收留,也要武裝起來為朝廷所用,黃師傅這一辦法好!”   黃鳳清道:“殿下,臣以為此事若要推行,殿下還得與戶部與兵部商議,安頓難民和武裝難民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難民中多有老幼,許多人也因恐懼戰亂才出逃,殿下一定要斟酌而行。”   趙雪均點點頭:“黃師傅是謀國之言,孤一定謹記在心!”   辭別了太子,黃鳳清又被施公公領著去了後堂,他現在是為聖孫開蒙的師傅,太子一家自然對他是十分禮敬,一路上無論是內侍還是女官見了他皆是行禮致意。   一直走到太子府深處的一處別院裡,黃鳳清停了下來,整了整衣衫,然後大步走了進去。   “師傅好!”   黃鳳清剛入庭院,就見著聖孫已經站在簷下等著自己,嘴上雖奶聲奶氣的叫著‘師傅好’,可是一張小臉已經寫著些許委屈。   聖孫名趙弘瑞,趙泰極親自賜的名,今年隻有三歲,因為養的好,體格有五歲孩子般壯。   黃鳳清走到趙宏瑞麵前,對他長揖行了君臣之禮:“臣黃鳳清,見過世子。”   趙宏瑞奶聲奶氣道:“師傅不必多禮!”   接著,趙宏瑞身旁的伴讀書童走到黃鳳清麵前,替趙宏瑞向黃鳳清磕了個頭:“弟子趙宏瑞,拜見師傅。”   書童說著,趙宏瑞也舉起雙手對黃鳳清揖了一下。   黃鳳清伸出右手虛托:“世子不必多禮。”   禮儀過後,黃鳳清坐在大堂正中的主位上,趙宏瑞則在他的對麵另一張案幾上,他的書童則侍立在旁。   黃鳳清問道:“世子,我們先溫習功課,昨日師傅教你的《三字經》十到十五句,可背出了?”   “回師傅,弟子背出了。”趙宏瑞想了想又補充了一句:“昨晚母妃盯著弟子背的。”   黃鳳清點點頭:“那請世子背一遍給師傅聽。”   趙宏瑞背道:“教不嚴,師之惰。子不學,非所宜。幼不學,老何為。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義。為人子,方少時。”   黃鳳清點頭:“世子這一次背的很好,看來世子隻要把心思用在功課上,背書還是很容易的。”   “嘻嘻。”   趙宏瑞小臉上立刻起了笑容:“那師傅昨天答應我的,我背出了今天就不學《三字經》。”   黃鳳清笑道:“既然你背出了,為師自然也信守承諾,今日不教你背書了,今天就給你講講典故。”   “好!”趙宏瑞兩眼放光,坐的端端正正,靜靜的等待著黃鳳清給他講故事。   黃鳳清道:“今天,師傅就給世子講講太祖爺的故事。”   趙宏瑞一聽‘太祖爺’三個字立馬坐得筆直,小小臉蛋上寫滿了肅穆。   黃鳳清道:“《太祖實錄》第一百三十九章記載,永泰七年初,雲洲土司叛亂,太祖爺派大將軍司馬乾去平叛,司馬乾在雲洲打了六個月,抓住了他們的土司首領達哈旭,司馬乾把達哈旭押送到了京城,交給了太祖爺,世子猜太祖爺是如何處置這個達哈旭的?”   趙宏瑞想了想,不假思索的道:“是殺了他?”   “不是。”黃鳳清搖了搖頭,心中略微有些震驚,他沒想到這孩子小小年紀就知道‘生殺’二字,這實在不是一件好事情。   他嚴肅了麵容道:“太祖爺沒有殺這個達哈旭,而是把他狠狠的教訓了一頓,然後讓親自教他如何治理下屬的百姓,半年後把他放了回去。”   趙宏瑞不解地問道:“太祖爺為什麼要這樣做?”   黃鳳清答道:“因為太祖爺要施以仁政。這個達哈旭是部落的首領,他部落裡的子民都聽他的話,太祖爺抓住了他,馴服了這個人,再把他放回去,這樣這個達哈旭就能帶著他部落的子民臣服太祖爺,如果殺了他,他的子民會為他報仇,到時候又要打仗。”   趙宏瑞驕傲地道:“我大炎軍隊天下無敵,不怕打仗。”   黃鳳清表情變得嚴肅了:“世子,你要記住一句話,叫化乾戈為玉帛,戰爭給百姓帶來的隻有災難,真正厚德的帝王會以寬恕待人,世子將來就應該做太祖爺一樣的帝王。”   趙宏瑞聽得懵懵懂懂,但還是答道:“是,弟子知道了。”   黃鳳清微微一笑,繼續道:“因為太祖爺的寬恕,讓這個達哈旭十分感激,他之後年年親自來京城進貢,達哈旭死後,他的子孫也年年來京城進貢,找書苑 www.zhaoshuyuan.com 一直到現在,快要兩百年了,雲洲安寧。”   趙宏瑞感慨道:“太祖爺聖明。”   黃鳳清:“師傅給你講第二個典故,《太祖實錄》第兩百五十二章記載,永泰九年有一天,太祖爺在禦花園賞宴,陪同宴會的有一個大臣叫王朗,這個王朗趁著太祖爺喝高興的時候出來   諫言,說現在已經是中原得定,前朝的殘餘勢力龜縮在西域不足為慮,勸太祖爺停止兵伐,該與民休息了。”   趙宏瑞想了想道:“剛才師傅教我要化乾戈為玉帛,不能好戰,我覺得這個王朗說的是對的!”   黃鳳清點了點頭道:“世子說的不錯,這個王朗的話不能說他不對,能不打仗就盡量不要打仗,太祖爺創業時,天下連年戰爭,百姓困於水火,太祖爺建國後,百姓們都盼望著修生養息,所以這個王朗諫言是忠心的,但太祖爺沒有采納他的諫言。”   趙宏瑞疑惑道:“這是為什麼?”   黃鳳清道:“因為太祖爺是要建立一個大一統的時代,太祖爺興兵推翻了殘乾,在這亂世中建立起一個新的帝國,要想江山坐的穩,就不能有敵人,前乾的殘餘勢力和那個達哈旭不一樣,達哈旭這樣的部落首會臣服王化,但前乾勢力和我們是你死我活的死敵,所以太祖爺堅持要消滅他們。”   趙宏瑞點了點頭:“是,師傅,弟子懂了。”   這時,書房側邊的帷幔中傳來一陣珠玉碰撞的叮當聲,黃鳳清的目光被吸引過去,定睛看去,隻見裡麵隱隱有一人影。   黃鳳清趕緊側開目光,因為裡麵是一位女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