壟二村一座四進院後宅,老太太吃了幾口粥水便擺手不吃,70多歲的陳據正哄著老母親再進幾口,勉強吃了幾口就不再吃。 身著素青色連衣,滿頭白發的老太太,看著眼前兩鬢斑白的大兒子露出孩子氣哄著自己,不由心神愉快。可成想過在外端正威風的宗長,在老母親麵前還有如此一麵、 前進宅人來人往,二進宅迎客敬茶,三進的女眷小孩忙不迭準備著午飯,唯獨四進宅老太太的子女嫡孫安靜在外等候著。 不多時有人遞進來一碗湯藥,老太太看到那湯藥連忙拿起手絹擋住口鼻,見此陳據勸慰:“苦口良藥,阿母還是要喝了才會好。” 老太太擺了擺手,示意兒子將藥放到桌上,開口道:“我這身體恐怕熬不過這個冬天了,你拍電報讓他們都回家聚聚,再讓我看最後一眼吧。” 見此情形陳據滿含熱淚地喊了一聲:“媽!”老太太連忙擋住兒子要說出口的話。 “我生於西嶺鎮高門大戶的嫡女,從小飽讀詩書嬌生慣養,你父和你爺傾盡二房財貨將我迎進陳家。 我自20歲嫁進陳家至今,未曾辛苦勞作過一天,前有家公家婆照料,而後生有阿蕓、阿菱,她們出嫁後,又有兒媳二人幫忙。 今年96歲了,以前未受到半點苦楚,可能在生你們幾人的時候是最疼痛的。你父不願我再生,我身負開枝重擔,自願又生了你們兄弟姊妹幾人,現在不願再受這湯藥的辛苦,活到哪時算哪時,皆有定數!” 陳據明白老母親嘗出來湯藥裡大補的藥材,不願為了延續生命而拖累子孫,選擇放棄治療,欲開口再勸。 “你外公在我出生前就幫我栽了一棵香樟,後麵我出閣,將拿香樟樹砍了做嫁妝。你外婆送了我兩株樹苗,一顆是門前的榕樹,現在已經長得很茂盛。 另一株則是院內的那株銀杏,距今也快75年了,林員過來看過,發現裡麵已經逐漸枯萎,也差不多走到頭了。 人一生花一季,草木逢春,來年發新枝。人卻再無少年時,更何況是我這油盡燈枯的老人。” 陳據想到前院的滿地枯黃的銀杏葉,再看著眼前滿頭銀發的老母親,突然也想起來:是啊!她已經很老了,隻是我一直以為她會一直那樣…… “媽,我把他們都喊回來提前給您做壽吧!一家人整整齊齊聚到一起吃一頓,不過您還是要按時吃藥,然後精精神神再看看他們……”陳據幾乎是忍著淚花,哽咽將話說完。 老母親陳林氏摸了摸自家兒子的頭,笑著說:“那你要給我做兩身新衣服。” 陳據見老母親將話頭岔開,邊拿起湯藥喂食,邊開口道:“三房(壟三村主家)的陳茵潯剛才帶話過來說是他家婆,也就是大宇村那老太太想來拜訪你。” “霖妍?倒是好久沒見到她了。她小了我幾天,如今跟我同一批生人都差不多去賣鴨蛋,還有兩個小幾歲的也臥床好幾年,看她這身體還硬朗的很。” “是阿!聽說每年冬天要跑到梅縣那邊洗湯(泡溫泉),待到三月份才回來。身體好腦子也好,把持著那麼多家業到現在還不放手,估計又想來算計姻親。” “見一見也好,算是來陪我聊聊天解悶。”老太太喝了一大口湯藥,暗黃的臉皮皺成一塊,用手絹抿了抿嘴,拿起一塊蜜餞放到口裡含著。 陳據伺候完老母親進食,轉身出了房外,有幾位上了年紀的婦人進去幫忙洗漱擦拭身體,然後陪同到後宅曬太陽,男人們則跟著陳據到三進的跨院聚食。 家教很好的眾人安靜地吃完午飯,然後聚到茶桌盤敘話。長子陳初堯主持焙茶分杯,先是告知早上前院來訪的賓客宗親,梅溪湖的陳氏小宗有要事求見,要不要大人(父親)出麵。 陳據拒絕會麵,那些人無非是要來討賞,讓其子多送些瓜果錢糧即可,並表示現在最重要的是老太太。老太太自己已經放棄治療,準備提前聚眾做壽。 眾人滿是震驚,雖然已經做好了老太太駕鶴西去的思想準備,沒想到這天還是要來了。老太太對於陳、林二姓族親的重要無法言表,跟何況是自己的當家主母。 東壟鎮以陳姓為尊,不僅是人數和財貨最為,也是其先來創祖,占據了大片良田和把持大多數灌溉口。 陳姓族人原是小巷村人自宋朝出走創祖所衍,後四兄弟衍生四房,後嗣昌茂,形成現在的四大主村和延出的零散小村。 與火車道西側的林姓並稱東陳西林,二姓為爭奪資源自宋未相爭主導權至今。 清末戰亂民不聊生,二姓族人摒棄前嫌合作救民,建四方樓商事,互嫁嫡女。陳姓女早亡,但林姓女尚存,雖有齷齪至今未有大的沖突,保持和平共處。 自老太太下嫁到陳家二房,林姓族人對二房多有往來優待,使得二房迅速崛起,積累了大量財富人脈。陳姓四房獨占了三分之一的資源,人口和話語權比重日益傾斜。 高門大戶的聯姻從來就不是金銀財富所能比擬的,看似二房掏空家財求得林氏嫡女下嫁,帶來的無形資產才是最寶貴的。 陳據先是請房中的書員給在外的姻親人員去信,讓他們盡快回來為老太太做壽。再吩咐人采買食材,為做大席備料,整理好客房迎客。 最後鄭重的囑咐好眾人,做好紅白事兩手準備,每一個人在房內不管如何悲傷,出了門一定要笑臉迎人,心裡麵當成主母過大壽的喜事。 跟兄弟姐妹和後輩們說完後,陳據掏出了庫房鑰匙,讓人將壽材、如意榻、經被和瓷枕翻找出來規整一下,畢竟這些物件是當年老太太嫁妝之一。 將近七、八十年前的老物件,楠木棺槨和如意榻要需要重新上漆和維護,更何況還有其他的物件也需要規整。 陳據主事穩定了家宅各行其是,隨後去找陳氏宗親商議老太太的事,同時也知會林氏宗親。 國之大事,在祀與戎。這句出自《左傳》裡的話,在這保留了中原社會諸多文化,宗族氛圍濃厚的南方小地同樣適用,祭祀是信仰,爭奪生存資源是生活。 林沐嵐跟隨奶奶林陳氏回陳家省親,不知道此行是來請陳氏族人為自己擇婿,否則也不會樂嗬嗬跟過來。 父親林弘仁得到陳家老太太同意下午接見,用完午飯便匆匆趕回家接奶奶過來,留下三位女眷在後宅敘話。 生性活潑被驕縱慣的林沐嵐,與家教嚴苛調教得溫婉嫻靜的陳家女娘們之間相處,雖不至於被孤立但也覺得不自在。 “阿媽,給我點錢,我帶小叔去買糖。”突然闖進一個小不點來找自家母親要錢買糖,惹得眾女掩口而笑。 哪有帶自家小叔去買糖的侄子,話頭說反了的小不點,不顧眾人都逗樂,伸手就往自家母親麵前攤。 年輕母親抓著小手就拍打幾下拒絕,小家夥嘴嘟得都可以掛稱的模樣,仿佛下一刻就要哭出來,眾女忍不住嬌笑不已。 小不點眼珠一轉,立馬笑嘻嘻朝眾女問好,年輕母親連忙製止,從兜裡拿出一小張零錢塞至手中。叮囑不要去買炮仗,拍了拍小臀,將其趕走。 林沐嵐注意力被這小插曲給吸引住,跟身旁的姐妹說了聲,便抬腿跟了出去。 小不點屁顛顛地跑到側門廊道,廊道站著位身材瘦弱麵容整潔男青年,正目不轉睛地看著廊道墻壁的畫作,還時不時拿手臨摹比劃著。 “小叔,快幫我買兩串小鞭炮來放。”小不點扯著男青年的褲子,將錢塞到手中。 男青年正欲開口拒絕,小不點立刻接話道:“你要是不幫我買,我就跟人說你指使我去偷書。” 男青年正欲辯解,轉頭見到後麵走過來的林沐嵐,伸手捂住小侄兒的嘴,朝來人點了點頭。一把抄起小侄子,往門口走去,還貼心詢問要買什麼類型的東西。 林沐嵐思索著那男青年的身份,中午席間見過,好像是南邊禮洋鄭厝的鄭文傑。自幼失孤由長兄及族親撫養長大,長嫂是嫁過去的陳家女,今日兄嫂帶著一齊赴席。 看著那搞怪的叔侄二人離開,林沐嵐搖了搖頭,走回內宅。又過了一陣,父親領著曾祖母以及半道被抓了壯丁的林稷來到陳宅。 一陣客套後,便告辭起身前往二房(壟二村主家),出門林沐嵐又見到那叔侄二人。 鬼靈精的小不點偷偷將鞭炮放到,正專心致誌觀摹壁畫的小叔身後,點燃就飛快跑開。突然的鞭炮聲不止嚇到鄭小叔,也驚擾到後麵走路的祖孫幾人,使其駐足觀看。 被嚇了一激靈的鄭小叔倉皇躲開,那手足無措的樣子,惹得一群小不點哈哈大笑,林沐嵐也忍不住笑出聲來。 鞭炮聲引來宅內的人來圍觀,眾人出門便見得,林沐嵐對著鄭家小叔笑得花枝亂顫,而鄭家小叔尷尬得撚著手指。 林弘仁當即呼喊失態的幼女過來攙扶曾祖母離開,並朝走出門口的人點頭示意,轉頭時餘光掃視一番那不知所措的年輕人。 陳氏二房後宅,老太太正躺在銀杏樹下的躺椅小憩,慵懶享受那輕柔的光線帶來的暖意。 旁邊的老婦人見狀將老太太手裡的書籍,輕輕拿開放到旁邊的小桌上,再為其披上一條薄毯。 旁邊小廚房炊煙裊裊,時不時傳來銀鈴般聲響,也隨著老婦人進去後漸漸安靜下來。 靜心去聽倒是能聽到三院家塾傳來讀書聲,整齊洪亮的聲浪一陣陣傳到內院來。 一襲涼風吹醒了淺睡的老太太,也將廚房內的食物香氣送滿整個院子。 老太太詢問陳張氏過節的粿品備得怎麼樣了,心思通透的陳張氏立馬了然,老太太雖然早就不當家理事,但還是時時嚴格要求教養家中子孫。 “都準備好了,昨天就已經把胭米(桃紅色染劑)蝦乾、香菇、麵粉和鹹乾條等雜料都備齊,竹箶、粿印和手巾鼎圍這些用具也清洗晾乾。” 陳張氏笑吟吟應答著,並指合掌指著廚房又道: “一大早我就吩咐下去將糯米清洗浸泡,磨的麵粉去過篩,中午的時候用老麵將麵粉發起來,再倒上胭米染色醒麵。” “您聽她們現在煸炒白肉和五花,等會將餡料混到一起調味就可以包了,喝完這盞茶這時間也差不多了。” 老太太點點頭表示認可,老大媳婦是個伶俐的,自得了管家權後已經很少親自動手乾活。老二媳婦是個手腳麻利卻笨口拙舌的,倆妯娌分工一般是老大動口老二動手。 倒不是為維護老大管家的權威,指使小的乾活,而是二人都認識自身優缺,各自發揮特長。 廚房內老二媳婦李朝玲正領著一眾女眷們忙活,子侄新婦們正仔細記著配料比和操作流程。找書苑 www.zhaoshuyuan.com “小嬸今天臉色怎麼這麼黑呀?心思也不怎麼專注,剛才差點糊鍋了。”今年剛進門的新婦陳鄭氏偷偷詢問旁邊的妯娌。 “聽說五叔昨天和人喝酒去爬山,到早上天蒙蒙亮才回來,睡到現在還沒醒,她臉色能不黑嗎?”妯娌小聲回道。 “舜樺,你上來幫忙翻一下料,給她們幾個打個樣。”臉色不善的李朝玲沒有當眾發脾氣,隻是把剛才說話侄媳婦兒叫上去出力氣翻炒。 莫以為老實人就沒有半分脾性,李朝玲於情理是比她們大了一輩,雖說沒有主管家宅,但也不願女眷們亂嚼舌根,給小輩們生事的機會。 正看著眾人乾活的李朝玲感覺衣裙被扯了幾下,回頭發現是自家孫女,隨即得到自家兒子已經起床的消息。 過問了剛才去前院通告自家那不省心的兒子的情況,臉色才逐漸好轉些,一喜一怒皆展露表象。 小插曲過後就有人來告知,老太太醒了,把點心拿出去配茶…… 當家主母一醒,引得眾人各自行動起來,老婦人有幫忙穿外套的,有幫忙將旁邊小爐火燒旺煮水沖茶,也有通知廚房的女眷們將做好的點心拿出來。 小院中央突然圍滿女眷,老太太喝下午茶與兒媳三人獨坐一桌,其餘女眷圍坐四桌。 老太太喝過一口茶湯,拿著麵前的雲片糕咬上一口後,眾人才慢慢拿起茶就點心來品。 陳據的妻子陳張氏,向老太太介紹著各盤點心是由哪位孫輩女娘所做,眾女也看向老太太,希望老太太認可自己廚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