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回 嘔心血氣死申屠嘉 主首謀變起吳王濞(1 / 1)

話說太子劉啟遵照老爸文帝的遺命,立刻登上皇位,這就是歷史上的漢景帝。他把老媽薄氏尊為太皇太後,皇後竇氏尊為皇太後。接著,大臣們湊一塊商量,一致同意給已故的文帝送上廟號“孝文皇帝”,並且丞相申屠嘉等人提出,論功績沒人能超過高皇帝劉邦,論品德也沒人能超過孝文皇帝,所以應當尊高皇帝為太祖,孝文皇帝為太宗,讓他們的廟永遠香火旺盛,一代代傳下去。同時,全國各地也要設立太宗廟。景帝采納了這個建議,按照文帝生前的遺願,讓官員百姓縮短守喪期,並盡快將文帝安葬在霸陵。同年秋天,開始啟用新的年號,稱為景帝元年。   廷尉張釋之先前因為景帝當太子時違反規定,曾上奏彈劾過他,現在景帝登基,他擔心景帝會記仇,心裡很不踏實。於是他找到了當時赫赫有名的隱士王生,尋求對策。王生精通黃老之學,名震江湖,不少朝廷大佬都主動結交他,張釋之也是其中之一。有一次,王生竟讓張釋之幫他係鞋帶,張釋之毫無怨言,蹲下來恭敬地幫他係好,這一舉動贏得了王生的好感,兩人成為了朋友。當張釋之向王生請教如何化解危機時,王生建議他直接向景帝道歉,這樣或許能化險為夷。張釋之依計行事,向景帝表明了自己的立場,景帝表麵上表示理解和贊同,但實際上心裡多少還是有點疙瘩。不出半年,景帝就把張釋之調離廷尉一職,改派他去淮南當相,而換上了曾在東宮當差、精通法律且為人樸實的張歐擔任廷尉。景帝又降低了鞭刑的標準,減少了刑罰力度,這些舉措都顯示了他的仁政思想。再加上新任廷尉張歐公平審案,監獄裡再也沒有冤假錯案,於是天下百姓都稱贊不已。   時光荏苒,轉眼間到了景帝即位的第二年,太皇太後薄氏去世,被安葬在南陵。薄太後有個侄孫女,曾被選入太子府當妃子,雖然景帝對她不是很感冒,但由於親戚關係,沒辦法,隻好立她為皇後,這為以後她的廢黜埋下了伏筆。此外,景帝還冊封了自己的幾個兒子為王,包括封德為河間王,閼為臨江王,餘為淮陽王,非為汝南王,彭祖為廣州王,發為長沙王。值得一說的是,原來的長沙王是吳家的封地,後來長沙王吳羌去世,無子嗣繼承,封地被撤銷,這次景帝把自己的小兒子封到長沙,接手了這塊地盤。總之,這一切人事調動都安排得明明白白滴。   翻譯成現代口語和網絡用語:   話說太子團隊裡的鼂錯同學,在文帝時期因為對策出色,就已經升級為中大夫。等景帝登上皇位後,作為舊部的他更是深受重視,直接晉升為內史。他經常參與決策,提的建議景帝基本全盤接受。朝廷的各種規章製度都被他搞得煥然一新,搞得九卿這些高層領導不少都有意見,連丞相申屠嘉都對他側目而視,巴不得把他踢出朝堂。不過錯哥完全無視大家的不滿,堅持改革,擅自決定在內史辦公地旁邊新開一門,穿越了太上皇廟的圍墻。太上皇廟就是景帝爺爺太公的廟,以前進出內史府要繞廟墻走,挺不方便。錯哥沒跟任何人商量,直接開了個直通的大門。申屠嘉抓住這個把柄,立刻起草了一份奏章,彈劾錯哥不尊重太上皇,屬於大不敬,請求依法嚴懲。但是這個奏章還沒提交,消息就泄露了出去,錯哥嚇得臉都綠了,連夜闖宮找景帝解釋。景帝平時就允許他隨時匯報工作,這次看他半夜來找,還以為出了啥大事,趕緊召見。聽完錯哥解釋後,景帝笑著說:“這有啥大不了的,你就按你說的辦吧。”錯哥一聽,感覺像是撿回一條命,趕緊磕頭謝恩,當晚終於能安心睡覺了。   然而申屠嘉並不知情,天亮後揣著奏章去上朝,打算讓景帝當庭處置錯哥。他等了一會兒,景帝駕到,大家一起行禮後,申屠嘉拿出奏章遞上。景帝看完後淡淡地說:“鼂錯是因為方便出入才開的新門,隻是穿過了太上皇廟的外墻,實際上並沒有破壞廟宇,算不上什麼罪過,何況這事是我讓他乾的,丞相大人你就別太在意了。”申屠嘉這下吃了閉門羹,隻能磕頭認錯,然後悻悻然回家。回到丞相府,他後悔得不行,一邊跺腳一邊抱怨:“我真該早點把錯哥拿下,卻被他擺了一道,氣死我了!”說罷,氣得一口老血噴了出來,血色艷麗如桃花。手下人見狀都嚇壞了,趕緊扶他躺下,並請來醫生診治。但心病還需心藥醫,申屠嘉的心結不解,病情越來越重,最後終究不治身亡。景帝聽說他去世,雖然派人送上慰問金和謚號“節”,然後提拔禦史大夫陶青為丞相,同時提升鼂錯為禦史大夫。錯哥得知自己升職,心裡竊喜,暗爽不已,表麵淡定。此處省略一萬字...   大中大夫鄧通同學,先前因為某些原因(主要是給文帝嘬癰瘡留下不好印象),被景帝老大炒了魷魚。鄧通還以為是已故的申屠嘉在背後搞鬼,等申屠嘉掛了,鄧通還想努力回歸工作崗位。殊不知,他被炒是因為景帝老大對他心生不爽。結果,一道聖旨下來,鄧通直接被關進了拘留所,接受審查。鄧通還一臉懵逼,不知道為啥被抓,直到審訊時才知道,有人舉報他跑到國外非法印錢。這罪名純粹是無中生有,鄧通當然是跳進黃河也洗不清。但是,審訊官揣摩聖意,硬生生把假的說成真的,威逼利誘鄧通認罪。鄧通膽小怕死,隻能咬牙認栽。審訊結果上報,景帝老大又下了狠招,收回鄧通那座著名的銅礦山,抄了他的家,還讓他償還巨額債務。要知道,鄧通以前可是個胖嘟嘟的大富翁,怎麼會有欠款沒還?明顯是被人惡意栽贓陷害。鄧通雖然出獄了,但家財已被沒收,窮得叮當響,吃飯都成問題。還好,館陶長公主還記得文帝的遺言,不想讓鄧通餓死,特意派人送錢送物救濟他。可是,那群隻知道拍皇上馬屁的官吏,連公主給的援助也不放過,愣是把鄧通的一切賞賜都給沒收了,甚至連一根簪子都不放過。可憐的鄧通,一夜回到解放前,再次變成窮光蛋。公主知道後,偷偷給他提供生活所需,讓他對外宣稱借錢度日,以躲過官吏的盤剝。鄧通聽話照做,勉強度日,但也隻混了一兩年的好日子。後來,公主事務繁忙,無暇顧及,鄧通徹底破產,隻能蹭吃蹭喝,早晚沒保障,最後淒慘餓死,正如當年相士的預言一樣。所以說,人生有時候真是躲不過命運的安排,給皇帝嘬瘡又有什麼好處呢?   另一邊,鼂錯同學步步高升,越來越囂張,他找到景帝商量,提議削減諸侯王的土地,首先就拿吳王開刀。他提交的提案大致內容如下:   以前高帝剛統一江山時,兄弟不多,孩子還小,所以大肆分封自家親戚,齊王得了七十多個城池,楚王四十多個,吳王五十多個,三個非嫡子的王爺幾乎瓜分了半個天下。   現如今,吳王因為跟太子有間隙,裝病不朝,按古代規矩早該哢嚓了,但文帝心慈手軟,不僅沒追究,還送他拐杖,恩情夠深的了。吳王本該痛改前非,結果反而更加囂張,私自鑄錢、煮鹽,勾引各地亡命之徒,暗中策劃造反。現在削他的地盤,他會反;不削,他早晚也會反。早點削他的地盤,他反抗得快,但造成的危害相對較小;如果不削,他積累實力後反抗,那危害就大多了。最後一句話,確實挺有見識的哈。   話說景帝老哥平日裡其實也琢磨著要削弱一下那些王侯們的勢力,這不,一聽到鼂錯的意見,就迫不及待地召集公卿大臣們在朝廷上討論。大家夥兒都不敢吱聲反駁,唯有詹事竇嬰,人稱“竇大膽”,仗著自己是竇太後娘家人,硬是挺身而出,大聲疾呼:不行不行,這事千萬使不得!於是,鼂錯的提議暫時被晾在一邊。   這位竇嬰竇王孫雖然是個小詹事,級別不高,但畢竟是太後親戚,有點後臺,所以一點也不怵鼂錯,敢於正麵剛。錯哥心裡恨得牙癢癢,但奈何竇嬰有太後撐腰,隻能暫時忍氣吞聲,暗地裡尋思著以後怎麼收拾他。   景帝三年的冬天,十月的時候,梁王劉武從封地趕到京城溜達。劉武可是竇太後的心頭肉,從小嬌生慣養,從淮陽搬到了富饒無比的梁地,管轄四十多個城池,收稅收到手軟,國庫裡金銀財寶堆積如山,珍珠瑪瑙比京城還多。景帝登基後,劉武已經來朝見過兩次,這回又來串門,景帝派出豪華車隊,親自到城外迎接。劉武進城後,先是拜見太後和哥哥,景帝站起來親自扶著他,哥倆兒手牽手回宮。竇太後疼愛小兒子,景帝也隻有一個弟弟,自然處處照顧,宴會相當熱鬧,老媽坐首席,哥倆兒左右陪同,一家人團團圓圓,其樂融融。   席間,景帝喝嗨了,一時興起,摟著弟弟劉武肩膀說:“以後我掛了,這皇帝的寶座就傳給你了!”劉武一聽,又是歡喜又是驚訝,心裡明白哥哥可能是喝多了,但畢竟有這句話,將來也許能用上,表麵裝作客氣推辭,其實心裡樂開了花。竇太後一聽,正準備添油加醋,促成這件美事,誰知這時候竇嬰沖了出來,端著酒杯說:“嘿,我說哥,這天下可是咱爺爺高皇帝打下來的,歷來都是老子傳兒子,你咋能傳給弟弟呢?”說完,把酒杯遞給景帝,一本正經地說:“大哥你今天這話不太合適,罰你乾了這杯酒吧!”景帝一看是竇嬰,也覺得自己剛才說話確實有點沖動,於是接過酒杯,一口悶了。這邊梁王劉武斜眼瞪著竇嬰,滿臉不爽,竇太後更是鬱悶至極,眼看就要實現的美好願景被侄子攪黃,真是憋屈到家。飯沒吃完,大家就不歡而散,竇太後怏怏不樂回房,景帝帶著弟弟也離開了,竇嬰自覺尷尬,第二天就寫了辭職信,說自己病了要回家修養。竇太後氣還沒消,乾脆取消了竇嬰的宮廷通行證,以後禁止他覲見。劉武在京多待了幾日後,也灰溜溜地回了自己的封地。   禦史大夫鼂錯同學,上次被竇嬰懟得暫停了削藩計劃,這回看到竇嬰被炒了魷魚,心裡竊喜,又開始鼓動景帝盡快削藩,不能再拖了。這事兒還沒敲定,楚王戊正好來京城串門。錯同學一看機會來了,就像貓逮耗子似的,找出楚王戊的一大堆破事,比如他沉迷美色,太後喪葬期間都沒好好守孝,還在後宮逍遙快活,這按法律規定可是要砍頭滴。楚王戊是景帝的堂弟,他們家族可是從祖宗劉交那兒一路傳承下來的,劉交可是高祖劉邦的同父異母弟弟,死後被稱為元王。當年劉交在位時,特別重視知識分子,聘請了穆生、白生、申公三位大牛擔任高級顧問,對他們禮遇有加。特別是穆生不喝酒,劉交每次宴請他都會特意準備甜酒表示尊重。後來劉交的兒子楚王郢客繼承王位,同樣對三位賢士非常尊敬。再後來郢客的兒子楚王戊接班,起初還能延續祖輩傳統,後來就沉迷酒色,對三位賢士也不怎麼上心了,連穆生專屬的甜酒都忘了準備。穆生一看這情況,覺得不對勁,感嘆道:“連甜酒都不給我準備了,國王對我也沒啥尊重了,我再待下去估計得被送到菜市場砍了。”於是他借口生病,不再上朝。申公和白生也看出了問題,去穆生家探望,發現他並沒有生病的跡象,就勸他說:“你想想先王對你的厚待,就為了楚王戊這點小小的不尊重,你就躺平不乾了?”穆生回復:“聰明人看見苗頭不對就得趕快行動,先王對我尊重,那是看重學問道德,現在楚王戊這樣做分明是不在乎這些了。國王都忘記了根本,我怎麼能跟他長期共事呢?我這不是為了一杯甜酒啊!”申公和白生也都惋惜地離開了,穆生也就此告病離職。楚王戊對此滿不在乎,繼續在女人堆裡快活,連太後喪事都沒當回事,整天歌舞升平。哪知道這些都被鼂錯給查了個一清二楚,趁著楚王戊來京城,就想給他點顏色看看。還好景帝心軟,隻是剝奪了他部分領土,讓他回去了。   鼂錯解決了楚王的問題,又盯上了趙王遂,揪住趙王的小辮子,把他的常山郡給削掉了。趙王遂是前任趙王幽王的兒子,之前提過的。接著又聽說膠西王卬(他是齊王肥的兒子,也是之前出場過的)私下販賣爵位,也對他進行了彈劾,削去了六縣。這樣一來,楚、趙、膠西三國對鼂錯那是恨得牙癢癢,但暫時還沒敢輕舉妄動。鼂錯呢,就覺得目前形勢一片大好,準備趁熱打鐵,削一削吳王的勢力。正得意洋洋的時候,忽然闖進來一個白發蒼蒼的老爺子,一進門就對鼂錯說:“你小子是不是想作死啊?”鼂錯一看,原來是老爹來了,趕緊扶他坐下,問:“爸,您怎麼來了?外麵都在議論什麼呢?”老爺子說:“我在家鄉過得挺舒服的,聽說你現在當官掌權,非要削藩得罪人,搞得大家都罵你,你到底圖個啥?”錯同學振振有詞:“挨罵是肯定的,但我這麼做是為了讓皇帝更有權威,讓國家更穩固。”老爺子聽完噌的一下站起來,搖頭嘆氣:“劉家倒是安穩了,我們鼂家可危險了,我一把年紀,可不想看到家破人亡的場麵,我還是回老家吧!”錯同學想留老爹多待一陣,可老爹連連擺手,直接走了。錯同學送到門外,老爹頭也不回,直接上了馬車,一溜煙兒地走了。錯同學回到屋裡,猶豫了半天,還是覺得箭在弦上,不得不發,隻好違背了老爹的忠告,繼續執行自己的計劃。這段故事,要是翻譯成現代梗,大概可以說:錯同學削藩上癮,被老爹上門怒批:“你小子這是要浪到飛起嗎?再這麼搞下去,劉家穩了,我們家可就懸了!我是老頭子,可受不了看你捅婁子,我還是回鄉下養老吧!”錯同學糾結半天,還是選擇了繼續削藩這條“不歸路”。   吳王濞聽說楚王、趙王和膠西王都被削地,心裡怕自己也遭池魚之殃,琢磨著總不能坐以待斃,決定先下手為強。但他明白單打獨鬥不行,得拉攏其他諸侯一起鬧事。環顧一圈,他覺得膠西王卬既有戰鬥力又有怨氣,是個不錯的盟友人選。於是,吳王派出自己的外交高手應高同誌,跑到膠西去找王卬商量大事。   膠西王卬一聽吳國使者來了,心想:“哎呀,看來我被削地的事兒大家都知道了。”趕緊接見應高,問清楚來意。應高開口就說:“如今皇上身邊那些奸佞之臣賊忒兮兮的,天天攛掇削藩,下手越來越狠。老話說得好,搜刮得都快刮到米芯子了,咱們吳國和膠西都是響當當的大國,今天削你一塊地,明天指不定就要掉腦袋。吳王身體欠佳,都不能正常去朝見,朝廷還不體諒,反而各種猜疑,搞得吳王戰戰兢兢的。您這邊因為芝麻綠豆的小事也被削地,真是冤枉得很,以後恐怕麻煩更大。不知道大王有沒有考慮過將來怎麼辦呢?”   膠西王卬聽得心頭一緊,回答說:“我當然擔心,可咱身為臣子又能咋辦?你有什麼好建議?”應高趁熱打鐵:“吳王跟您一樣憂心忡忡,所以特派我過來邀請大王瞅準時機,揭竿而起,解決危機。”王卬一聽嚇了一跳:“這可使不得!皇上做事確實有點急躁,但我們也不能造反哇!”應高卻不慌不忙:“那個鼂錯,就是迷惑皇上、欺負諸侯的罪魁禍首,弄得大家都憋了一肚子火。現在彗星亂竄,蝗蟲橫行,連天象都顯示要有大事發生,這簡直就是千年等一回的好機會!吳王已經磨刀霍霍,隻要您點頭同意,咱們就聯合楚國,一路向西打到函穀關,占了滎陽和敖倉的糧食基地,靜候您的大軍。到時候咱們一起殺進長安,輕輕鬆鬆就能成功,到時候天下對半分,多美的事兒!”   王卬聽著聽著就心動了,倆人一拍即合,立下約定。不過吳王濞還是有點不放心,親自喬裝打扮跑去膠西和王卬麵對麵敲定了合約。王卬答應動員齊菑川、膠東、濟南三國,吳王濞則負責聯絡楚趙兩國。   膠西王的一些明智大臣們紛紛勸阻:“諸侯國這麼小,實力頂多也就相當於漢朝的零頭,無緣無故造反,純粹是給太後添堵,真心不是個明智之舉啊!再說啦,現在天下隻有一個老大就夠亂的了,真要分出兩個政權,那不是要亂上加亂嘛!”可惜王卬已經被勝利沖昏頭腦,完全聽不進去。   很快,膠西派出去的使者帶回好消息,齊國和其他三國都願意加入聯盟。王卬開心得不要不要的,馬上寫信告訴吳王一切順利。另一邊,吳國使者也在積極遊說楚趙兩國,楚王戊本來就對被削地一事耿耿於懷,聽到這個計劃立馬舉雙手雙腳贊成,壓根沒管申公、白生兩位老臣的極力反對,甚至把他們關押起來穿囚服勞改,還把楚相張尚、太傅趙夷吾這些不同意造反的人給哢嚓了,囂張程度令人瞠目結舌。趙王遂那邊也是一樣,王莽附體般不管趙相建德和內史王悍的苦苦勸阻,最後還放火燒死了他們,跟著吳王乾起了造反的大業。   於是乎,吳楚趙、膠西、膠東、菑川、濟南七國一拍即合,同時拔劍起義。   但是劇情有個小插曲,齊王將閭原本答應了膠西王,後來突然發現自己好像站錯了隊,趕緊懸崖勒馬,宣布閉關自守,哪兒也不摻和。還有個濟北王誌,本來也被膠西忽悠得躍躍欲試,結果剛好城墻壞了還沒修好,走不開,又被手下官員嚴防死守,愣是沒能出兵響應。膠西王卬一看齊國臨時反水,那還得了,立刻帶著膠東、菑川、濟南三國的軍隊,打算先把齊國首都臨淄給圍了,然後再匯合吳軍共同西進。這一波操作,稍微有些掉鏈子。   至於趙王遂,他動作倒是麻利,領兵西進等待吳楚聯軍,同時還派人去勾搭匈奴,希望匈奴能成為他們的外援。這架勢,是要搞一波大新聞吶!   吳王濞這廂攢局成功,集合了六個兄弟王國一起乾票大的,回到自家地盤廣陵就開始全國征兵,發動總動員。他在軍前發表演講:“你們瞧瞧,你們的老大我都六十二歲了,一把年紀還親自掛帥;我那剛滿十四歲的娃,我也讓他上了前線,咱們隊伍裡年齡最大的像我這樣,最小的就像我那寶貝兒子,各位甭管年紀幾何,都給我卯足勁兒往前沖,奮力爭功,等著升官發財,誰要是消極怠工,小心我拿小本本記上哦!”這番話雖然讓士兵們心裡嘀咕,但胳膊擰不過大腿,也隻能硬著頭皮跟隨老大的步伐,浩浩蕩蕩地朝著西邊開拔,隊伍長得跟貪吃蛇似的,人數多達二十萬!   吳王濞人脈不錯,還跟東南沿海的閩越和東越兩國搞外交,給他們發微信請求支援。閩越那邊還在猶豫要不要參一腳,東越可是行動派,直接派出一萬精兵前來助陣。有了東越加盟,吳楚聯軍愈發氣勢洶洶,渡過淮水就跟楚王戊勝利會師,那場麵,找書苑 www.zhaoshuyuan.com 簡直威風凜凜。吳王濞還想著拉攏淮南地區的三位王爺入夥,畢竟淮南王劉安跟他一樣,都是記仇的主兒,當年他老爹的事兒還歷歷在目。收到濞的密信,劉安正準備揮軍出征,沒想到卻被自家丞相擺了一道——丞相表麵主動請纓帶兵,拿到兵權之後立馬翻臉不認賬,堅決抗命,死守邊境不跟吳軍合作。劉安沒被自家丞相當場KO,還真得感謝這位深藏不露的丞相。另外兩個王爺,衡山王勃和廬江王賜,一個明確拒絕,一個曖昧不明,總之都沒明確表態加入。   眼看著淮南三國沒有動靜,吳王濞繼續放大招,通過社交媒體廣發檄文,宣稱這次行動是為了“討伐”晁錯,正義感爆棚。當時的諸侯王國總共二十二個,除了七個早就達成共識的叛亂分子(楚趙膠西膠東菑川濟南加上吳),剩下的十五個國王(齊燕城陽濟北淮南衡山廬江梁代河間臨江淮陽汝南廣川長沙)全都在看熱鬧,不敢輕易下注。吳王濞這會兒已經是箭在弦上不得不發,哪還管什麼後果,索性聯合楚王戊對梁國展開猛攻。梁王劉武嚇得魂飛魄散,立即拍電報回京城告急,請求中央火速支援。景帝收到消息,震驚之餘,趕忙召喚全體大臣開會,研究如何平定這場突如其來的叛亂事件。   這真是:封建翻成亂國媒,叛吳牽率叛兵來,追原禍始非無自,總為時君太好猜。   景帝召開緊急會議商量怎麼平定叛亂,這時有個人站出來建議景帝親自掛帥出征,平定叛亂。那麼,這位英勇果敢、敢於擔當的大咖究竟是何許人也?咱們下回再來揭曉他的廬山真麵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