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時,宋明並不知道,王坤竟是與王敬琛同一支係的老本家。他們的祖上都是王小莊人,都是在清末遷出王小莊的,王敬琛一支遷到了宋莊,王坤那一支遷到了桃源鎮西部的老林莊,但仍延用同一族譜字輩: 文運人開,洪猷日展,克慎芳修,用敬盛典,士德茂昭,卿材益顯,寶善立名,祖詒雲衍。 鳳卜光芒玉,明良佑後宗,詩書華國遠,孝友大豐隆。 王敬琛是敬字輩,王坤是德字輩,相差四輩,按輩份王坤應稱王敬琛為祖爺爺。王坤的父親叫王士瑞,他叫王德瑾,據說因五行缺土,小名喚作王坤。上小學時,他嫌大名王德瑾太難寫,就仍寫作王坤,致使大多數人隻知他叫王坤。 如果當初王坤告訴宋明他大名王德瑾,宋明可能會猜到他與王敬琛的家族關係。但他一個坤字,與桃源鎮兩大王家的族譜字輩都不照應,宋明也沒往那方麵想過。否則,念著王敬琛老校長的麵子,宋明也會更多地幫他一把。 這還是王華錚在信中給宋明說的。王華錚在裡麵除了白天勞動,晚上讀書,倒也落得清閑。那天他閑得無聊,翻看著宋明寫給他的信,裡麵寫了王坤的一些事情。 王坤? 因為都姓王,王華錚對王姓更敏感些,他憑經驗覺得這個名字不是王坤的大名。 王華錚說,王家起名沒有宋家隨意,男子姓名都是嚴格按族譜字輩走的。這個王坤的坤土字偏旁,極可能和他一樣是為為五行德全修改的名字,或是小名。 宋明收到信後一打聽,還真被華錚猜對了。 方晴說,看來賢人都是閑出了的,要是他也像咱四個天天忙著四處滅火補漏,哪裡會去捉摸這些屁事。 王華琤還在信中說,桃源鎮的王家分屬兩大家族,除了王敬琛那一支,還有他和王鳳孝這支,族譜字輩為: 鳳卜光芒玉,明良佑後宗,詩書華國遠,孝友大豐隆。 他和王鳳孝相差十三輩。王鳳孝所在的家門普遍生育晚生育少,更新換代慢,這幾百年下來,竟差了十三輩。按照族譜規定,如果相差得到十五輩時,更新快的一支要另起家譜,換新字輩,新字輩中的字不得與老字輩出現重復,避免出現小字輩與老字輩的祖爺同用一個字輩。 王華錚說,他們的字輩就是從王敬琛的字輩中獨立出來的。 為了和老字輩的四字一句區別,新字輩使用了五字一句的形式。同時規定,姓名中第三字的偏旁或字義字音中,老字輩分得五行中的水、金兩行和陰土,新字輩分得五行中的木、火兩行和陽土,但王字旁,玉字旁,月字旁,石字旁,辰字旁,未字旁等六個字旁,兩個支係均可使用,稱為六同旁。這使他們新老王家的子孫,可以從一個人的名字的第二和第三字上,初步判定他們的族譜關係和家族區域。 因而,桃源鎮的王家子孫中,姓名均為三個字,第三字均為六同旁,其中又以王、玉、月三個偏旁為主。大名中沒有兩個字的。 方晴說,宋明,你這也是姓宋單字明,難道是明字輩?還是五行缺火? 宋明說,我們這一支的字輩為: 齊聖廣淵,恪慎克孝,崇德象賢,萬邦作式,庸建爾恭,伊茲東夏,扶民以寬,永綏厥位。 起字的老祖宗起字時不知怎麼選的這些字,差不多一半的字不好與其他名字的搭配。比如這聖字,還有象、式、伊、茲、厥、位等,都不好配字成名。所以有不少人不用,自己隨意起個名。 另外因為宋家人丁興旺,疊代快,人口多,按說,早該起新字輩了,但沒有人主持起新字,還是老字輩,年輕人嫌字輩中的字老氣,各自發揮了。 方晴說,倒也是,確實沒有人家王家的字輩好使。你是哪一輩? 東字輩,大名宋東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