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宋莊學校(1 / 1)

多少年後,宋明聽著一向不茍言笑的王敬琛校長給他講這段禱告詞時,忍俊不禁的笑了,他認為至少第一句應該被傳歪了。試想,這麼隆重莊嚴的儀式上怎麼可能會有這麼俗氣得冒泡的禱詞?後來見識多了,他又覺得那些看似低俗的儀式似乎才是人類再自然再正常不過的言行。他反倒想不明白了,某些人到底出於什麼企圖將一些事從光明正大的崇拜變成諱若莫深的羞恥的?   通靈彈指結束後,族長到正房供桌上請過受到祖宗福佑的長命鎖親手為娃娃掛在脖頸上,然後各家把米麵、自家織的棉布、筆書紙硯等禮物一一擺在孩子周圍。   未婚、孀寡、不潔等女性不能進祠堂,所以王氏家族中喪夫的寡婦隻能站在祠堂門外隔門觀瞻,除了王家,宋家的寡婦也常來湊個熱鬧。她們翹首踮腳饒有趣味地看通靈彈指時,也跟著大夥嬉笑一番。那年代,村裡可不缺少寡婦,在這個儀式上,最高興的人中除了男娃家人,就是這些寡婦了。她們難得和家族中這麼多人一起熱熱鬧鬧說說笑笑,雖說不能進門,但一點也不妨礙她們與門裡麵的姑嫂叔伯們打情罵俏逗趣作樂尋開心。儀式結束後,她們會分得一些供品。一些族人還會送她們些穿舊的衣物。過活得好的族人也會趁此機會捐些錢糧用於修繕祠堂,扶助貧弱。她們這些孤寡便也能分得些錢糧。也因此,相對而言,王家的寡婦改嫁的較少。不過王家比較開明,素來不反對寡婦找男人,但隻要不給孩子改姓,王家就不會從家譜上除名,那孩子就是王家子孫,就會得到王家照顧。後來王家在祠堂辦起了私塾,這些孩子隻要不改姓名,就可以免費到私塾上學。   這些做法增強了王家的凝聚力,也造就了王家人扶貧助弱樂善好施的家族品性,惠及鄉鄰,以至王家在鄉裡雖是小門戶,但卻頗有聲望。這可能也是王家雖屢經劫難卻每次都能幸免於難的一個原因吧。   1903年,王家私塾改為義學,私塾原來隻有一位先生,改為義學後,增加了一位算術先生和一史地先生,共三位先生。宋家屯的孩子都可以來王家祠堂上學,宋家也為學校劃撥了一方地,用於學校開資,不足的錢糧仍由王家補齊。   1913年,改為三民學校,增加到五位先生,也增加了珠算和記賬等內容。在祠堂前又擴建了四座瓦房,其中北屋和東廂房由王家全資修建,兩個小南屋和中間的校門以及西廂房由多方籌資修建。上麵為學校再次劃撥學田45畝,委派由王敬琛的父親王承璋管理學校。因為學校由田產保底,欠收荒年由王家資補,所以學校雖處亂世時有荒年,學生時多時少,但沒有關停過。   後因學製延長,在校學生增多,正好1936到1938年連續三年好年景,家家積存了些餘糧,宋家的窮人家都開始彈花織布娶媳妞。於是村裡再次籌資在南麵擴建三座校舍。這樣,這所學校已經有十五個教室。在這之前,學校也在學校旁邊的麥田裡零零散散搭建了一些房屋用於人員生活辦公堆放雜物等。為方便管理,在王家祠堂架起一口大鐵鐘,學生聽從鐘聲上下課。這樣堅持到1947年,才因戰亂停辦。   1948年,時年六十七歲的王承璋恢復私塾,親自授課。當年冬,在王家祠堂授課時突發中風後病逝。當時已加入共產黨的王敬琛回家處理父親喪事後,捐出了自家大部分土地。   1950年,宋家屯更名宋莊,新政府號召各村莊大辦工農學校,時年二十七歲的王敬琛被推為校長,重新興辦學校。此後整整四十年,這所學校校名多次變更,但人們習慣上仍稱其為宋莊學校。期間,學校也因各種原因時辦時停,校舍也是修修補補保持原有規模,直到1990年才再次擴建。   宋明就是在這所學校裡一直從小學上到高中。但並不是所有宋莊的學生都能像宋明這樣一所學校上到底,其實宋明的大部分同學都隻在這個學校上完了小學。這裡的初中是重點初中,每年從全鄉五六百多名小學畢業生中隻選拔錄取90名學生。宋明的四十多位小學的同班同學中隻有八位被錄取,留在這裡上初中。其他同學都被分配到鄰村的聯中上學,她們中大多數堅持不到初三就輟學了。這90名學生被分成兩個班,開學後常常不斷有學生通過各種關係擠進來,到升初二時增加到超過120名。但這些學生也並不能保證高中仍在這裡上,因為,這裡的高中班要從周邊三個鄉裡選拔錄取120名學生。到上高中時,和宋明一起考入初中的同學中,隻有他和另一名女生留了下來。那名女生還不是考上的,而是這裡高中化學老師的親妹妹被特殊照顧的。   前院擴建的十二個教室是中學部,後院原王家祠堂為小學部。小學部是五個年級三個教室,東西廂房各三間分別為一二年級,正房分為三個年級,正中堂屋兩間為三年級。東西兩頭各一間半分別為四五年級,教室門位於走廊兩頭。幸好,這裡的學生是一二年級時人多,然後上三年級後不斷有人輟學越來越少,否則,真不知道那個五大間的正房怎麼能容納三個年級的學生。   那一年,空空的校園裡隻剩下王敬琛校長,就是一個人孤獨地在校園裡拖著掃帚掃地,從前院掃到後院,再打掃校園門前的大路。   宋明不用上學了,天天和宋金喜一塊去放羊,宋明的六隻羊混在宋金喜的十五隻羊群中一起吃草飲水拖進湖邊洗澡。他們閑了就跑到王校長家借小畫冊看。找書苑 www.zhaoshuyuan.com 王校長就領著他來到他家後院的一個放雜物的屋子裡,那屋子東頭房頂上建有一個小閣樓,據說原來是用來對付胡子的。王校長帶著他爬樓梯上去,閣樓裡麵堆滿了書,王校長會大度地讓他挑畫冊看。   有次,王校長對他說,現在你能看到這些有趣的故事書,可得感謝一個人,他就是你本家的叔叔宋青河。   啊?他不是一個大壞蛋嗎?宋明聽人說過他這個宋家唯一上過大學叔叔,聽說他很壞。   唉,可憐的娃。王校長搖著頭嘆了一口氣說,他當年也是我教出的好學生,他是做了一些錯誤的事。但我知道他,他並不壞。宋明很好奇,想讓王校長給他講講宋青河的故事,但王校長隻是搖頭嘆氣,唉,這可憐的孩子,可憐,可憐哪。   誰也沒想到十一年後,宋青河竟成了宋明的政治老師,可他對那段過往提都不許人們提。宋明更沒想到,他從師院畢業後還回到了這年學校,而這所學校校長,竟然是宋青河的弟弟宋青山。   宋青山可不像他哥哥宋青河穩重內斂,宋青山隻要一提起他當年的那段經歷,那可是點著了鞭炮,劈裡啪啦掐都掐不住。尤其是喝了點酒時,大家就是不想再聽,他都會拉著人家說書一般眉飛色舞大嘴跑風唾沫星子橫飛地講個不停。有次宋明和宋青山閑聊時,說起當年王家祠堂的事,宋青山校長立馬兩眼放光來了勁頭,不用人勸,站起來端起一杯酒咕咚一口悶,左手叉腰右手揮舞著給我們講起了那個故事,才解開了宋明小時候在那小閣樓裡的一個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