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王家麥田(1 / 1)

那年,宋明考上了師院,終於離開了那個窩憋了他十一年的王家祠堂。他在那前後兩個大院裡上完了五年小學、三年初中和三年高中。他再也不想看那前院的十二個和後院的三個青瓦青磚的教室,再不想在那九層的青石臺階上和同學們比賽蛙跳,再不想摸那根被摸得油光鋥亮的石柱子,再不想聽那個大鐵鐘鐺鐺的發出讓腦瓜嗡嗡作響的鐘聲。尤其是在冬天早晨,那神經哀弱的王鳳孝老先生天不亮就鐺鐺的把他們從甜美的夢鄉溫暖的被窩裡敲出來時,他覺得那鐘聲簡直比周扒皮的雞叫聲更可惡。   到了高中最後幾個月,沒日沒夜的學習讓他覺得這裡的空氣都惹得他莫名地煩躁窩火。虧得那白胡子王敬琛校長還經常在早課上煞有介事地教育他們要學會感恩,感恩父母感恩師長感恩母校。其實他那時隻想掄個大錘把這裡砸個精光。他和幾個同學半夜裡偷偷溜到被王家視為聖地的祠堂裡撒尿,他們把尿撤在正房那九根圓柱子上,撤在那個像巨大陽物的石柱上,渲泄著他們無處發泄的鬱悶。看著這位看過花甲的老校長在早課上吹胡子瞪眼睛的訓斥這種有辱祖靈的卑劣行為時,他們幾個都心照不宣的忍不住想笑。盡管宋明自己也認為這種行為確實很卑劣很可恥很讓人羞於啟齒,但也不可否認這卻也是宋明能回憶起的在這個學校裡最快樂的一件事情。   王家是清朝鹹豐年間從鄰村的王小莊遷居到宋家屯的,至王敬琛是第四代。第一代遷居的王天珩是王小莊大地主的四姨太所生。王大地主的前三個都是明媒正娶,隻有四姨太是王家用一挑子米麵從西山中一個山村裡換來的。她當時十六歲,和王大地主的三女兒王梅珍同歲,人們私下叫她“一挑子”。   王天珩出生時王大地主已經年過花甲,同年,王天珩的大侄兒也有生了兒子,也就是說,王家同年新添的兩個爺孫隔輩男娃,這可是男丁不旺的王大地主家少有的大喜事,當年王家為此大擺宴席,還請了有名的劇團唱了整整九天大戲。   王大地主逝世後,四姨太成了孤兒寡母受到排擠,四姨太就常常跑到宋家屯找王梅珍來訴苦撐腰。到王天珩十三歲時,四姨太乾脆將王小莊的那份家業作價賣給了王天珩的大哥,在宋家屯置了田產遷居了過來。但遷到宋家屯的王家和王小莊的王家一樣沒能逃脫人丁不旺的宿命。子嗣中依然是女多男少,每代至多兩個男丁。這與宋家屯動不動就能生出三龍四虎七獅八狼一群弟兄的門戶相比,實在是寒磣多了。為少受人欺負,王家從第一代開始就特別重視教育,辦起私塾,砸鍋賣鐵也要想方設法讓子女讀書,期望子孫中能出個功名以護佑家業。王家作為外來戶在宋家屯的也是一貫為人謙和寬厚,賺得了好聲名好人緣。   王家遷居宋家屯後,王家塋地緊鄰宋家祖墳西側。據風水先生說,這片塋地以宋家明堂為中心,越往東人越旺,越往西財越旺。而王家塋地是個獨脈塋地,一代原本隻能有一個男丁,但受宋家人氣影響,間或有兄弟兩支延嗣。但兩支中隻能有一支枝葉壯實,另一枝時斷時續,有絕戶之憂。   當了祖奶奶依絲滿頭青絲滿口玉齒的王梅珍老太可不信這些,她坐在門口青石礅上用拐杖敲著大門檻罵道:什麼狗屁風水先生,原本就是個禍事精。不請他們看,啥都好好的。隻要請他們看,不是這災就是那禍,沒有一個好兒。掐著五根稈草指頭捋著三根山羊胡須,半瞇個芝麻糊三角眼,嗒吧嗒吧著乾鱉尾巴蔫兒雞巴的三寸不爛之舌唾沫星兒橫飛,無非一肚子花花腸子九個心眼子的算計著套人家褡褳裡的二兩銀錁子。我爺爺和我爹爹可都沒少被這些狗屁風水先生忽悠,見了他們我就想把他們那爛舌頭剁巴剁巴喂了狗。   可王家和宋家都寧可信其有,都不聽王家閨女宋家太太的王梅珍的話,忙著給風水先生上銀子請教破法。   風水先生收了宋家的銀子,讓宋家在墳頭上方造柏樹林,說可以增強功名運道;在明堂偏左癸巳方位二百步處打一眼水井,說是能通達財運。   但風水先生卻拒收王家的銀子。王家再三請求,風水先生才說,破不得,強破絕戶,就算破了絕戶也是有子無家。   這話說的,什麼叫有子無家?有兒子難道還成不了家不成?   如強成家也行,則必有同代或子代必有禍?。   那還不如絕戶。   這個說法也讓王家糾結了好長時間,弄得他們一度想遷立新塋地,但都沒找到合適的。後來又另請高明求了個破法,就是修祠堂。說祠堂可以以陽補陰,用祠堂為陰宅支撐門戶,增強氣運。   於是王家在自家那一百多畝的麥田裡修建了王家祠堂。正房東西長四十五尺南北連同前廊橫跨十二尺,墻厚一尺二寸,用青磚立角收邊,中間填放方整的條石,鄰街的四周墻麵上留有多個瞭望口和射擊口,平時用青磚平填,如遇荒亂,可將青磚投出即用。找書苑 www.zhaoshuyuan.com又用上等青石料做了一塊兩尺長一尺寬一高的條石,上麵刻有符咒,纏了黃布,埋在屋正中央。前廊九根九尺高的木柱。地基比地麵高出九層臺階,全用青石條塊徹成,以象青龍,製衡陰宅中的朱雀氣象。臺階前方院子地麵上居中放著一隻一寸厚一人高兩三抱粗的大鐵香爐。   祠堂院子的西北角立有一塊五尺高的柱狀石塊,頂端風化略成球形,形似陽物,是從西邊一座山上請過來的天然石塊。據風水先生說,這物件來歷可不簡單,它是幾百萬年來經過幾劫幾世汲取日精月華修煉成的精石,涵有天地渾元氣,可保子孫衍蕃。   王家祠堂建成後,王家趁勢重修了家譜,用上等宣紙抄備了兩份,一份由族長保存,一份存放在祠堂主屋中。每逢族中有新生男孩滿月,都要在祠堂中慶賀。是時,包括王小莊的部分王家族人齊聚祠堂中,在香爐中燃起指頭粗的一把一把的大香,擺上兩桌各色供品,請先生為其占八字起名字錄入家譜。燃起成堆的金銀紙箔元寶後,族中男性全進入正房跪拜祖靈,為新生男娃禱告。然後依序跟著族長到那精石前再上一把香,燒一堆金銀紙箔跪拜後,再跟著族長圍繞精石正轉六圈壯實陽氣,倒轉三圈滋補陰氣,升陽為主陰陽調和。然後由男娃父親將男娃舉抱在精石頂上,族長高抬右手,打起拇指壓中指的通靈指法,分別對男娃的襠下、腦門和胸口各彈三下,據說是為孩子接通天地人三界靈氣。族長邊彈邊念念有詞:一彈根子硬,子孫滿堂蹦;二彈腦爪靈,書讀狀元紅;三彈心眼正,行孝盡精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