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四章 麗影如煙(1 / 1)

那時的河灘,沙石列陳,虎伏麅滾,閘口的卵石大如抱枕,至漁林西又如滾瓜,其下漸如拳如卵如珠如豆,及至漁林東方有平沙如帛。一鄉半裡,層次鮮明,天下罕見。常有好石者順河尋得一二奇石而喜不自勝,寶而玩藏。   南岸因易得河水蔭澤,自古村落簇聯。北岸則樺林柳岸,蔚然綿延,村舍田園,散藏林間。嘗遊於密林深處,偶遇小莊,但見三五屋舍,一二翁童,衣樸貌質,疑為世外。   河之要沖,在豐樂方圓,南有古鎮,北有驛道,其間桃林百頃。每當春和日暖,行走林中,嫣紅漫天,宛如仙境。   岸頭村邊,每有槐花堆雪,伸手擷取,入口香甜。花間群蜂亂舞,一團團竟如雲來霧去,遂小心追去,果見桃林深處,蜂箱錯落。群蜂哄哄飛舞,聲響轟鳴如雷,嘗以布單蒙頭,伏地不敢動彈。   蜂人遞過一方蜂膏,見那六角巢形,極其精致工整,不禁嘆服天工絕妙。青蜜黏稠,別樣清香直入臟腑,頓覺腦門清涼。隻此一口,此後再未曾有蜜及此味者。   春景雖美,是時卻鮮有人至。河灘盛景,多在夏秋。是時水漲鴨嫩,瓜甜魚鮮。河中遊泳戲水,呼朋喚友,小舟往來,擊水互嬉。村夫頑童,妙齡官賈,與遊魚飛鳥共樂。   至漳河照晚,水光沷彩,雲霞波影,群鴨如遊雲端,夕陽似浴水中。灘頭篝火炊煙,取新釣鮮魚,手撿鴨蛋,生血肥鴨,支鍋搭架,消得美味良宵。   有不善漁者,到岸上農家,自有野味。   岸頭曾有一處店家,善做泥鰍湯,湯味鮮美,遠近聞名。客如點此湯,需到河中捕取,客人常隨那店家小子撐一小船至橋下中流,拉起一道繩,出水一漁簍,翻扣船中,魚跳蝦蹦,小子便一一疾手捉來。   隻那泥鰍最難捕拿,既便在握也滑溜竄逃。那小子常抱臂傲睨,笑看客人捕拿狼狽。待客人無奈泥鰍以至不堪時,他便隻揮一拖鞋朝那亂竄的泥鰍啪啪幾下,趁泥鰍昏死輕鬆撿了。   有客名方晴,雖知那泥鰍終有一劫,卻總有些不忍,惱他手狠,竟又將泥鰍放生。   向北行至桃林,既無圍柵,也無人看管,轉悠半天,精選幾個又紅又大的摘下,無幾即飽。抬望滿枝鮮桃,自是肚飽眼饞,仍不願消停。直吃到在嘴裡嚼嚼,隻貪了那桃中蜜汁,吐了果肉,幾有暴殄天物。   那西瓜碧綠在望瓜棚簡敞,瓜農膚如黑醬言笑朗朗,刀起脆響綠皮紅瓤,天燥沙燙沙甜蜜釀。   瓜農說,咱這沙地瓜上的全是鴨糞河泥,一點化肥沒用過。我刻意挑選的這片向陽地兒,沙子白天都是熱燙燙的,夜晚涼爽爽的,這樣養出的瓜才是真正的沙地瓜。別地兒出不了這個味兒。來,再嘗塊!   自古江河文風長。北河從閘口至漁林東不足百裡間,抗戰英烈,上古陶石,高穴王陵,豐樂逸聞,將軍沉舟,王侯武揚,建安雄文,銅雀春深,沿河又多有漢魏古跡村落古風……千年政軍史哲文韜武略,世代風俗民情愛恨恩仇,莫不沉積在這厚不見底的河沙中,隨手一抓就是一大把英雄風流。   然而一朝沙塵起,滿眼滄桑淚。如今的北河已是沙坑處處傷痕累累,滿目瘡痍目不忍睹。   昔日槐花堆雪,雪中麗影閑步,手捧槐花,輕嗅細品,香腮渡雪,笑靨勝花,風華正茂,春色正滿。如今枝殘根禿荒涼零落,夕陽似血流水如咽,玉人遠逝往事如煙。   從此故鄉再無暮雲橫飛牧歸聲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