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寶馬配英雄,武者無不喜歡寶馬,秦叔寶自然也不例外。他熟知李卓的性格,說出口了就不是一時念起。即便歷經千辛萬苦,也會達成目的。 秦叔寶盼望良駒許久,此時也不矯情: “既然如此,那哥哥就覥顏生受,等著高遠歸來了……” 李卓記得前世小說裡,秦叔寶好像有一匹黃驃馬很厲害,要是能找到應該不錯。但那畢竟是小說裡的事情,真假還很難說。 再說秦叔寶這樣的悍將,一直征戰沙場,一匹馬怕是騎不上幾年,他應該還有其他的選擇。 李卓心中如此想著,下定決心: “去洛陽要是能夠遇見好馬,再貴也要買下來……” 絕世良駒難尋,但也是有價之物,多花點錢,總能夠辦到。而李卓再缺錢,也比秦叔寶富有,隻是李卓不喜張揚而已。 真要說起家大業大,歷城首富賈潤甫數代累積,其實還不如李卓這幾年所得。 李卓才是歷城,甚至是齊郡真正的首富。 隻不過李卓心裡有根弦,知道即將到來的隋末亂世,一直為將來做準備。攤子鋪得太大,就花錢如流水。 越是發展,規模越是大,就感覺越缺錢。 “現在處於草創階段,一直拆東墻補西墻,維持整個局麵不倒,過些時間就會好起來……” “等到鹽業鋪展開來,有了造血的功能,能夠輸血反哺,就會輕鬆一些……” 李卓這般想著,頓時覺得輕鬆起來,心情很是舒暢。 在農耕社會,鹽鐵關乎社會安定,關乎國計民生,沒有人能夠離得了,向來是鹽鐵專賣。 畢竟沒有鐵,就無法打製農具,無法耕作,就沒有收獲。 沒有鹽巴,身體就會發育不良,就會沒有力氣乾活,就會…… 李卓得益於前世的一些經驗,能夠讓生產效率比原本水平提高很多。 也許要不了多久,李卓在東海鹽場的海鹽,就能夠進入全國市場,進入千家萬戶。 以東海鹽場的海鹽品質,定然能夠極快的銷售出去,進入大隋邊邊角角。 有一個詞叫做市占率,而大隋的李卓,大概能夠做到壟斷地位。 一切,都是那麼的美好! “希望那些小子,不會讓我失望吧。” 李卓此時,又想起放在東海鹽場,執行他意誌的那些人了。 不管是鹽場,還是那裡的人手,都是李卓的準備——來到這個世界五年,李卓一直在默默的做著準備。 最初選擇在歷城落腳,是為了秦叔寶和羅士信,也許還有相距不算太遠的程咬金,以及和秦叔寶有些聯係的單雄信。 而另一個方麵,歷城地處黃河邊上,水利資源豐富,既能夠發展水利機械,也能夠運用水利運輸,進行大宗物資輸送。 其中最主要的產品,自然是鹽鐵。 除了東海鹽場的這些賺錢的人,還有不少專門花錢的人——李卓來自後世,知道信息的重要性,不管是哪個行業哪個朝代,都是如此。 因此,李卓除了專門教人幫他賺錢,還教導不少人收集各種情報信息。 這像是個無底洞,似乎投進去多少錢都沒有效果。但在將來大亂的時候,這些人大概就會發揮作用,得到豐厚的回報。 “我做的準備,大概比所有處心積慮造反的人,都要更早更全麵……我就不信了,那個時候我還會任人宰割!” …… 秦叔寶沒留意到李卓的晃神,見羅士信一臉不服氣的看著秦富,不由得高看羅士信一眼,笑嗬嗬的問道: “士信,你是想學哪種武藝,槍、鐧、槊還是箭術?” 秦叔寶十八般武藝,樣樣精通。但以他自身條件和興趣,卻是槍、鐧、槊最精熟。 至於箭術,是馬上征戰將領的必學之技。即便不是很精通,也要很熟悉。 秦叔寶這般說,自然是打心底裡認可倔強的羅士信,打算傾囊相授。 李卓聞言喜出望外,而一邊的秦富,更覺得不可思議——秦叔寶雖然看著對誰都很客氣,但卻極少認可別人。 眼前的李卓是極少數中的一個,秦富也佩服得緊。但眼前這個黑不溜丟,毫不顯眼的倔強小子,難道也有不為人知的厲害之處? 能得秦叔寶悉心教導,羅士信自然會有更高的成就,李卓都為羅士信高興,卻不想這小子似乎是慢半拍,等發現其他人都看著他的時候,才有些遲疑的問道: “這幾樣武器中,哪一樣是萬人敵的?哪一樣是我就選哪樣……高遠哥哥說過,大丈夫不學則罷,要學就學萬人敵!” “萬人敵?” 秦叔寶精通武藝,前麵這幾種武器都很拿手。隨便選一樣,都可以讓羅士信受益匪淺。 哪知道,羅士信居然這麼問。 更讓人傻眼的是,這還是李卓說的原話。 秦叔寶無奈的看了一眼李卓,雙手一攤對羅士信認真的說道: “前麵這幾樣,能夠讓你成為百人敵,穿越敵軍方陣如入無人之境。但你如果真想學萬人敵,那就隻能跟你高遠哥哥學了。” 李卓聞言哭笑不得,指著羅士信說道: “萬人敵指的是兵法韜略,指揮大軍以一當十以少勝多,要是你武藝不精,隨便一個小兵都能夠要你性命,你還能夠有機會指揮大軍麼?” 李卓感覺能說明白,但羅士信似乎越發的迷糊了: “這樣啊,那,那有什麼差別呢,找書苑 www.zhaoshuyuan.com我要怎麼選呢?” 慢說這小子還不懂,就是懂了怕也會迷糊,李卓索性幫他做決定,對秦叔寶說道: “他天賦異稟力大無窮,是個沖鋒陷陣的好手,就教他騎戰吧。至於武器,就選擇長槍。所謂一寸長一寸強,以他的力氣來說,這是占優勢的。” “至於文學方麵,請一個先生先來教他識字就行,如果沒有合適的人選,就讓人去五冠莊要。” 秦叔寶其實也是這麼想,倒是與李卓不謀而合: “高遠放心就是,士信呆在我這裡,我定然傾囊相授,不會讓他虛度。至於文學方麵,也不需要那般麻煩。” “高遠卻是不知,因為哥哥至今膝下無子,家父家母都對士信頗為喜歡親近。早間時候父親就曾說過,等士信閑下來的時候,去跟著他讀書。” 秦愛是經歷過幾個朝代,見多了亂世的人,閱歷豐富自不多言,而他的見解,也是當世少有。 他就像李卓前世的某個老師,他說他不一定愛那個政府,但他一定愛那個國家,愛那一片土地。 秦愛是那種有大智慧,大情懷的人。羅士信跟著他,即便不能夠在兵法韜略上有所進益,耳濡目染,也會有很大的改變。 李卓每次和秦愛交流,都覺得大有所獲,不虛此行。此時聞言,更是覺得意外之喜,喜不自勝卻又有些惶恐的說道: “這樣一來,豈不是太過勞累伯父了?” 秦叔寶笑嗬嗬的打斷李卓,邊走邊說: “他老人家的性子,你還不知麼,大概是會樂在其中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