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 鞏縣(1 / 1)

我的盛世大唐 扶餘客 3706 字 2024-03-16

海鹽的運輸,李卓不曾參與其中,但也定下嚴密的章程。每走到一地,都要通報行程。   比如這次海鹽運輸,實際操盤人就是東海鹽場的葉安和洛陽的袁彬。   護鹽的人每到一地,都會用隱秘的方式,通知葉安和袁彬,彼此信息不絕,做好接應對策。   這種情況下,不應該出問題才對。   “被人劫了?”   李卓隱約有了猜測,但真的聽到這個消息,還是有些震驚,也有些失望。   這可是大隋朝啊,南北朝亂世之後的大一統王朝,開國皇帝楊堅勵精圖治,應該有些開國清明的樣子。   怎麼會在離國都不遠的地方,發生搶劫?!   在前世的歷史上,大隋在十多年之後才滅亡。但在這個時候,大概已經有崩壞的兆頭了吧。   李卓在東海鹽場安排的人手,比歷城五冠莊的大本營還要多。這次運鹽來洛陽城,即便不是傾巢而出,肯定也有不少的人手跟來,做好各種準備。   在這種情況下,在洛陽近郊發生這樣的事情,不太可能是響馬強盜。   更大的可能,是被本地豪強坐地戶,暗中搶劫了。   想到這種情況,李卓眼中閃過一絲狠厲,問道:   “在什麼地方,知道是誰乾的麼,留下什麼線索沒有?還有,咱們的人手都怎麼樣了?”   李卓最擔心的事,除了這批鹽價值不菲,頗有些出師不利的意味。還有就是這次折進去的人手,很多都是李卓親自教導過,花了很大心血培養的後備人才。   要是真的折了人手,李卓根本忍不了。   就像一個勤奮勞動,辛苦半生才小有積蓄的人,忽然之間被人搶劫,再度變得一貧如洗。   一朝回到解放前,誰能受得了?   見李卓雖然動怒,但還是保持神情平靜,虎子心中也放鬆了一些,說道:   “應該是在鞏縣地界出事的,袁大頭他們其實不知道怎麼被劫,因為我們的人手沒有傳回消息,隻是最後的消息就在鞏縣。”   “五叔判斷,應該是鞏縣本地豪強動的手,才能夠連人帶貨一起卷走,沒有留下任何消息。”   鞏縣?   這倒算是洛陽地界,但卻離洛陽城很遠。   李卓記得是在黃河南岸,洛陽城的洛水也經過那裡。後世好像有個兵工廠,需要煤鐵之類,應該是個交通要道。   常理來說,這種地方必然是人煙密集,能夠無聲無息的連人帶貨劫走,能量肯定不小。   柳五說的有道理,隻能是豪門大族乾的——從晉朝開始,這些自給自足的大莊園經濟開始成型。   一則是晉朝戰亂頻仍,莊園經濟既能夠自給自足,自成一體,而在遇到戰亂,又能夠組織起來,增加防禦力。   二則是這些莊園主,多是占地極大擁有各種生產資料,幾乎是自成王國,維持傳承和獨立。   旁的不說,就是名留青史的謝安家族,在西晉滅亡之後南逃江東,北方家族的大片田地自然不能帶走。到了江東之後,四處開發,圈地興建各種莊園,算得上是始作俑者。   這些大莊園,在聚眾耕地自足,戰亂自保之外,也收留大量人口,使得這些人成為黑戶,國家收不上稅來。   而這些人,幾乎成為家主的私產。   家在東阿的程咬金,也算是當地首屈一指的大戶。他能夠一呼百應,除了家中豪富,就是有無數使喚的仆下。   換句話說,李卓的貨要是在東阿縣路過,程咬金聚集家中仆僮,加上他在東阿縣的各種關係網,也能夠做到人不知鬼不覺,連人帶貨一起劫走。   “鞏縣是洛陽管轄,宗族勢力應該受到壓製才對。是哪個家族,有這種膽量和能力,做成這樣的事情呢?”   李卓有前世的經驗閱歷,但對洛陽不太了解,百思不得其解。   這樣的事情,還是需要知根知底的地頭蛇,才能夠找到門路。   李卓示意虎子先不要說話,拉了一下屋中的銅鈴,隔壁房間等候的崔家仆人,迅速的來到,恭謹的問道:   “李郎君,不知有何吩咐?”   李卓知道崔明月剛才還在客房偷聽來著,但有的事情就是知道也不能說破。   李卓裝作什麼都不知道,認真的問:   “你們家娘子,最近應該還在家吧?不知道現在是否有空,我想見見她,有重要的事情商量?”   洛陽城的地頭蛇不少,但與李卓有幾分關係,而且有能量的隻有崔氏了。   即便崔氏看起來有點古怪,主事人不過是個十二三歲變聲期的小娘子,李卓也隻能死馬當做活馬醫,碰碰運氣。   “這個……我家娘子向來行止不定,現在未必還在府裡。或者即便是在府裡,也未必有空。找書苑www.zhaoshuyuan.com ”   李卓在崔家,雖然不說有多討人喜歡,但也頗受崔家下人尊重。   這個仆人聽了李卓的問題,謹慎的回答道:   “不過李郎君既然有要事,小的這就去問問?”   李卓除了最初那日,後來就沒有和崔明月直接打過交道,不知道她的真實性格。但想來她應該不會拒絕,點頭說道:   “這點我很明白,你隻要去問問就行。若是崔娘子不得閑,那也沒事。”   “好,李郎君稍等,小的這就去問問。”   崔氏仆人恭謹離開,李卓這才仔細問起虎子來,盡可能知道袁彬所知道的信息,以及洛陽城五冠莊分店的情況。   兩人說話不多時,外麵進來幾個人,正是崔明月和阿奴,以及幾個撐傘擋風雪的仆人。   尚未落座,卻是崔明月首先開口說道:   “家中俗事纏身,向來少陪,多有失禮。卻不知李郎君相召,何事相商?”   崔明月十二三歲的年紀,雖然對數學很好奇,經常出各種題,或是考李卓,或是求教。   在她內心裡,對李卓本人也不乏好奇。   但終究男女有別,加上她是一個變聲器的小姑娘,有些羞於見人,不想讓她最糟糕的狀態給人看見,有刻意避開李卓的意思。   不然的話,李卓好歹是客人,不管是出於當日虎子救阿奴的感恩,亦或者單純對客人的禮貌,都不應該不見麵。   不過她既然來了,就說明她比較重視李卓。   李卓心中腹誹:   “這大冬天的,你能俗事纏身才見鬼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