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各取所需(1 / 1)

俗話說,薑還是老的辣。   趙常青答應的如此痛快,為的就是接下來他要開出的條件。   “若要你我守信。”   “陸壯士所統上萬兵馬,需並入老夫旗下。”   “如此可成兩全之計。”   “對老夫。”   “金國大將軍問責登州叛亂,老夫也好有個交代。”   “對陸壯士來說。”   “隻要肯暫屈老夫之下,不僅可以名正言順得到文登、牟平二縣治權。”   “陸壯士的義軍,轉眼間也會成了官軍。”   “既然是官軍,誰又敢再輕易圍剿?”   趙常青麵無波動,開出了這極為誘人的條件。   兩縣治權,外加兵權合法化。   金軍眼中的匪軍,搖身一變成了登州官軍。   這老頭的提議,可以說是直直戳中了陸離的要害。   兩縣治權到是沒什麼大不了的。   趙常青不給,他自己伸手拿便是。   可軍權合法化,卻讓陸離不得不動心。   破敗不堪的義軍太需要喘息時間,來調整自己了。   這才是陸離最想要的。   條件雖然誘人,但他並沒有立刻做出答復。   說白了,趙常青的說辭,其實就是在招安。   隻不過陸離可以獲得的自主權更大一些而已。   既然是招安,那就要拿出足夠的誠意。   “糧食五萬擔。”   “給我五萬擔糧食,我們可以易幟換旗。”   陸離思慮片刻後,說出自己的價碼。   歸入偽軍,雖然聽上去很令人不恥。   而他這麼做,無疑是與殺夫仇敵為伍,其行徑更是可惡。   但這些汙名對陸離來說根本無所謂。   至於仁義智信,既不能當飯吃,更不可能打敗如狼似虎的金軍。   他現在要考慮的以及要做的,是如何讓義軍兄弟們活下去。   隻有活下去,他們才會有翻身的機會。   “糧食,一粒也沒有。”   “既然陸壯士兵臨牟平城下,擁有十全把握。”   “糧食問題,對壯士來說,應該不是大問題。”   一直繃著臉的趙常青,終於露出了些許笑意。   隻不過,他臉上的笑是陰冷的嘲弄。   “我的辦法一直都是敲趙大人竹杠!”   陸離眼裡就像掩藏了萬把刀子一樣,反諷了回去。   而他說的這句話,並非隻是威脅,而是本就如此計劃的。   拿下牟平縣後,以兵盛之威恐嚇、勒索趙常青。   這本來就是陸離最終目的之一。   “陸壯士如此不客氣,大可來試試。”   “老夫雖已年老,但牙口還算剛硬!”   趙常青不客氣的說道。   靖康之變前,他雖然隻是登州府一介小小的筆吏。   但入政數十載,他什麼沒見過?   會因為幾句話,怕了眼前這黃口小兒?   笑話!   “也罷。”   “既然趙大人不想給,我也就不強索了。”   陸離看老頭氣的不輕,隻覺好像。   一聲嘆氣,竟然放棄了索要糧食。   這到讓趙常青意外不小。   義軍缺糧,隻要稍做打探,便可知曉。   他原本以為,會在糧食的問題上與陸離浪費不少口舌。   但結果卻如此的乾脆利落。   “那老夫的提議,陸壯士意下如何?”   趙常青恐其中有變,便開口確認道。   “趙大人的提議依然有效。”   “隻要你退出牟平城。”   “我軍接管之日,便是歸順之時。”   陸離輕笑著,將這次和談引向了雙方都想得到的結果。   “好!”   “明日老夫便出城返回州府草擬文書。”   “此間,還望陸壯士信守承諾!”   趙常青暗暗鬆了口氣,拱手說道。   “不送。”   和談已經談妥,陸離也不再客氣,起身伸手虛抬就送起了客。   “告辭。”   趙常青再次拱手,隨後轉身走出了營帳。   “大哥,這五萬石糧食,真的不要了嗎?”   “多好的機會啊!”   直到趙常青消失在他們眼前,陸懷才急不可耐的可惜道。   “急什麼!”   “不怕賊搶,就怕賊惦記。”   “是我的,他趙常青早晚要笑著給爺送回來!”   陸離一聲嗬斥自家兄弟毛燥。   隨後同陸懷離開了營帳,向義軍大營回了。   這五萬石糧食對他來說很重要。   但趙常青已經說的很清楚。   要糧沒有,要命一條。   他要是真逼急了,文登兩萬偽軍調頭與義軍死磕。   這個結果對誰都沒有好處。   這戰火紛飛的年月,糧食就是根本。   有糧,趙常青才能掌控登州。   為了五萬石糧食,一州知州的趙常青甘願與他同歸於盡。   這件事情,從側麵也說明了,州府的糧食也並不充裕。   “要不是糧食的事情。”   “這次和談還真是有夠順利的。”   回去的路上,陸懷不禁感慨了起來。   義軍能夠不費一兵一卒得到牟平縣,此等作為,不可為不大。   而他也沒想到,這個趙常青居然會如此好說話。   “順利?”   “就你這腦子,讓趙常青賣了,還得替他數錢。”   陸離聽的直搖頭。   心想,陸懷這個堂弟,算是尋山眾兄弟中比較聰明的一個了。   他都沒看出來趙常青使的手段。找書苑 www.zhaoshuyuan.com   看來真得讓這幫兄弟多讀讀書,長點見識了。   “大哥,這話怎麼說的?”   “你給俺講講唄……”   大哥的數落,聽的陸懷一頭霧水。   他雖然不夠聰明,但極為好學。   不明白,那就問個明白便是。   “登州有四縣。”   “其中黃縣與州府蓬萊,最為富庶,乃是登州稅收根本。”   “而文登、牟平二縣,境內多山而貧瘠。”   “靖康年時,二縣因戰亂,財政上就已經出現了負收。”   “後由州府撥款,才勉強撐了過去。”   “如今登州陷於金。”   “而金國隻知強取豪奪,不知休民以養民生。”   “現在文登、牟平二縣的困難,隻會比那時更甚。”   “和談時,張趙常青說的好聽。”   “其實是把這兩個累贅甩給了我們。”   “換句話說。”   “不管誰接管了文登、牟平二縣。”   “老百姓總是要吃飯的。”   “當百姓吃不到飯時,那當政者也離死不遠了”   陸離耐心的給堂弟講解著。   而他還有一個問題沒有講出來。   那就是越加嚴重的流民問題。   如今二縣已歸義軍治下,放流民入登州的口子,是他開的。   此做法,雖然對義軍迅速壯大,起到了至關重要的運用。   但也不可否認,陸離給自己製造了一個巨大的麻煩。   自己給自己找麻煩,陸離怎麼好意思說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