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議和(1 / 1)

義軍攻陷文登縣已過去七日。   陸離也焦慮了七日。   可他這份焦慮,終於在這日入夜前解開了。   因為陸懷他們,趕回了文登縣。   與他一行的,還有三五名派出去的尋山鄉兄弟。   幾人一見麵,陸離是放聲大笑著與眾兄弟一一擁抱。   並問起他們這一去,怎麼這時才回來。   這一問之下,陸離才一臉尷尬的得知。   義軍的動作實在太快了,不到一個月的時間,接連攻陷數鎮,最後入駐文登縣。   陸懷他們混進流民隊伍中,是好頓打聽才找到了曹節、嚴鋮所部。   若不是他們相告,陸懷就已經準備好帶著兄弟們,去槎山尋他們了……   “是我的過錯。”   “這次遠去文登州府、萊州境內,有沒有打聽到什麼有用的消息?”   陸離苦笑著拍了拍陸懷肩膀,隨後忙問其有沒有帶回來情報。   “有!”   “我們按大哥說的一路散播謠言。”   “後來,呂方帶著一部分兄弟去了萊州。”   “我帶著一些兄弟去了黃縣,後又到了州府蓬萊。”   陸懷一臉興奮的開始講述了起來。   他這一說起來,陸離笑得是更大聲了,而且是發自內心的放聲大笑。   果不其然,文登縣被義軍攻陷後。   登州州府兩萬兵馬並沒有向文登而來。   而是急赴登、萊州界,與萊州張成軍對峙。   陸離等的,就是這個天大的好消息!   登州真正的敵人,並不是陸離這一小撮義軍。   而是兵力更加雄厚,且野心勃勃的萊州知州張成所部。   登、萊二州互有摩擦,這事陸離早有耳聞。   他派陸懷等人去散播謠言,為的就是激起張成動兵之心。   而登州向來設防,阻止流民進入登州。   如今流民進出登州自如,是個明眼人就能看出,登州境內有變故。   如果陸離是張成的話,也會糾集兵馬,趁虛而入。   而陸離,隻不過是給了張成一個機會而已。   “來人!”   “去把陸昭找來!”   陸離聽到這一重大情報,立刻大聲吼道。   不多時,陸昭跨門而入,興沖沖的隻等軍令。   “陸昭。”   “你且點齊兵馬,三日後,進攻牟平!”   陸離一聲令下,整個人褪去了焦慮,精神煥發!   “領命!”   陸昭拱手應下,隨後大步離開,直回軍營開始調兵遣將。   就在文登義軍開始動作時,一輛從蓬萊而來的馬車,也疾馳進入了牟平城。   三日後,五千義軍主力開始向牟平運動。   而曹節、嚴鋮所部則接到調令,拔營向夾河前進。   意圖依河駐守,阻擊有可能到來的州府援兵。   一切計劃都在有條不紊的進行著。   隻用了三日時間,五千義軍便進入了牟平地界。   又是三日,牟平城下,義軍已經陸續到達戰場。   就在這義軍眾將士打算大乾一場時。   讓眾人意外又在陸離預料之中的事情發生了。   隻看牟平城中派出一名使者來到義軍還未建好的大營。   將一封印有州府公印的書信,親手交到了陸離手中。   “回去告訴你們趙大人。”   “會晤地點我來定,日期則在三日後。”   “至於地點在哪,我會另行知會。”   陸離打開書信翻看一刻後,給予了使者準確答復。   而使者聽到答復後,也沒有在多言,拱手一拜便離開了義軍大營。   “大哥,這夥叛賊到底要耍什麼把戲!”   陸昭看著使者那扭扭捏捏的背影,怎麼看怎麼來氣。   隨後不客氣的問著身旁大哥。   “他們要和談。”   “登州知州趙常青已經到了牟平親自坐鎮。”   陸離說著話,將書信收進了懷中。   這個結果已經在他預料之中。   他的義軍非常艱難,時刻都在分崩離析的邊緣遊蕩。   可他趙常青也不輕鬆,不僅要對付叛亂四起的義軍,還要時刻提防趙成的萊州軍。   如此困局,趙常青不與義軍和談,那還有萬全的路可走。   陸離也是佩服此人的膽氣,居然敢親自前來與他和談。   果然能身居高位者,沒有一個是簡單的。   “和談?!”   陸昭聽到此語,為之一驚!   “你也別高興的太早。”   “信裡已經說的很明白了。”   “如果和談不成,這老小子打算和咱們拚命了……”   陸離說道此處一陣苦笑。   堂堂一州最高行政長官,寫的書信全是大白話。   什麼,和談不成,就玉石俱焚。   就算死,也要拉著他當墊背的。   挺大歲數的人了,說出來的話卻火爆的很……   而陸離也沒有再糾結於此,這事過後。   他在牟平城外,尋了一處雙方都可進退的地方,設了一處營帳。   三日後,趙常青如約而至,而且隻帶了兩名隨從。   陸離也不欺辱他,來時也隻帶了陸懷一人。   和談就是和談,陸離並沒有趁機殺害,或者耍陰謀的心思。   這不是因為他是個正人君子,不削用這些陰謀詭計。   當兵那麼多年,不擇手段這句話可以說是他的座右銘。   他不這麼做,完全是因為沒有必要。   如今的義軍比趙常青更需要這場和談。   “開始吧。”   眼看趙常青已經走進營帳。   陸離臉上掛著淺笑,隨意的邀請到。   “信中已說的很清楚。”   “我知閣下是尋山鄉裡正陸勝之子陸離。”   “你知老夫是登州知州趙常青。”   “客套話就不過多言語。”   “匪軍隻要退出牟平界。”   “文登縣歸閣下轄製。”   “事後,州府不會出兵再剿。”   “如果閣下同意此提議,你我可殺牛立誓。”   營帳中哪有張常青坐的地方。找書苑 www.zhaoshuyuan.com   陸離也隻不過是拿了一塊破布墊在了屁股下麵。   索性,趙常青就這麼站著,麵目表情沒有絲毫波動,負手開出了條件。   “僅僅文登一縣恐怕不夠。”   “我軍已至牟平城下。”   “就算趙大人有決死之心。”   “不讓出牟平城及治權。”   “這一戰,恐怕不可避免!”   “以夾河為界,這是我的底線!”   陸離站起身來,鷹視虎步般斬釘截鐵的否定了他的提議,並從新開出了自己的條件。   讓出牟平城,已夾河為界,是他不可能讓步的底線。   什麼殺牛盟誓。   誓約的建立,就是人們拿來違背的用的。   沒有天險阻隔,趙常青就算說的再天花亂墜,陸離也不會信他。   “好說。”   “夾河以南,都可劃歸給你。”   “但,你又如何保證不再北上?”   張常青隻是簡單聽了聽,就一口答應了下來。   雙方和談,有時候並沒有那麼多的唇槍舌劍。   談判的目的,是要達成雙方一致。   隻要不觸碰雙方底線,達到各自能夠爭取到的最大利益。   這就算是一場成功的談判。   趙常青一口答應讓出牟平城以夾河為界。   看來,他的底線並不在牟平城下。   “既然是趙大人提出異議,那就由您來定這個保證!”   陸離聽到他的準確答復,心裡嘗嘗的舒了一口氣。   但臉上,還是一副雲淡風輕的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