櫟國都城櫟京,昔日繁華似錦,百姓安居樂業,如詩如畫。然而,一紙開戰公文打破了這寧靜的生活。櫟公欲擴疆土,遂向南地臨州宣戰,此舉乃叛逆北溟朝。 櫟京城內,風起雲湧,人心惶惶。戰書如狂風驟雨般襲來,一時間,繁華街市變得蕭條冷落,百姓們紛紛緊閉門窗,生怕卷入這場戰火之中。昔日熙熙攘攘的市井,如今隻剩下風聲鶴唳,讓人不禁感慨萬千。 櫟國鐵騎如狼似虎,威武雄壯,列陣於城門之外。戰鼓聲震天動地,激蕩著櫟京城每一寸土地,仿佛要將這堅固的城墻都撼動。馬蹄聲如雷,鐵騎奔騰,塵土飛揚,整個櫟京城籠罩在一片肅殺之氣中。 此刻的櫟京城,已然不復往日的寧靜繁華。人心惶惶,風聲鶴唳,一場大戰即將爆發。 櫟京朝堂之上,玉階之下,眾大臣齊聚一堂,各抒己見,似有山雨欲來風滿樓之勢。 "主上伐臨州,無疑是對溟皇室的宣戰,這有違先帝之托啊……"一文官出列言道。 "哼……當今聖上欲廢吾國,此刻是必戰之時,主上征伐臨州乃英明神武之舉也!"武臣列中,一身形高大、英朗神氣的官員出列反駁道。 燭火搖曳,映照著眾位大臣凝重而堅定的麵容。文官與武臣各執一詞,聲音洪亮,回蕩在空曠的大殿之中。 文官輕嘆一聲,繼續陳詞:“主上,臨州雖富庶,然其民亦為我族同胞。一旦戰火燃起,百姓流離失所,哀鴻遍野,此乃不義之戰也。” 武臣聞言,眉頭一挑,豪氣說道:“宗伯之言,雖有理,然國家大事,豈能因小仁小義而誤?臨州乃我櫟國拓土之良機,且天子屢屢欺我,怎能容忍?” 櫟京朝堂上,爭論之聲已經平息。文官們的儒雅和武臣們的豪勇在此刻都顯得蒼白無力,因為櫟公已然做出了抉擇。 他站起來,目光如刀,掃視著下方的大臣們,聲音中透露出不容置疑的決斷:“孤意已決,征伐臨州,開啟戰端!” 文官們麵麵相覷,心中雖然憂慮,但無人敢再出言勸阻。武臣們則麵露喜色,仿佛已經看到了勝利的曙光。 櫟公繼續道:“臨州之地,物產富饒,兵家必爭之地也。孤意已決,無需再議。即刻調兵遣將,準備開戰!” 隨著櫟公的話語落下,朝堂上響起了一片肅殺之氣。大臣們紛紛領命而去,備戰出征。 櫟京城內,戰鼓聲震天動地,鐵騎如狼似虎,士兵們士氣高昂,準備出征。 幾日後,北溟都長陽城內,櫟國叛溟、攻伐臨州之事早已傳的沸沸揚揚,已然無法使得此事輕易散去。 "那乳臭未乾的天子,擅行廢六國,至於戰火紛飛,噫……天遭的!"一平民高聲罵道。 在長陽城的街角巷尾,這憤慨的聲浪如同狂風驟雨,一時間卷起千層浪。而在這波濤洶湧之中,一位中年文士卻靜靜地站在人群中,眉頭緊鎖,仿佛在思考著什麼。 他身穿一襲青衣,衣袂飄飄,宛如一位超脫塵世的仙人。他的眼眸深邃,仿佛能洞察人心,看透世間紛擾。他靜靜地聆聽著周圍的議論,心中卻有一股難以名狀的憂慮。 "弘景兄,為何憂慮啊?"從人群中走出一位與文士年齡相仿的男人,他身著素衣,穿著樸素。 周弘景微微側目,見是友人張葦海,輕嘆一聲,道:“葦海兄,天下將亂,百姓何辜。櫟國與北溟,一旦兵戎相見,必將生靈塗炭,我怎能不憂?” 張葦海默然片刻,緩緩道:“是啊,戰亂一起,苦的總是百姓。弘景兄,你素有經世之才,可有良策以安天下?” 周弘景搖頭苦笑:“天下大勢,非一人之力可扭。然而,我早已被罷免官職,但如今危亡之秋,總該盡一份綿薄之力。我想,或許我們可上疏天子,陳述利害,勸其以和平為重。” 張葦海點頭贊同:“此計甚好。隻是,天子年幼,未必能聽得進去。” 周弘景眼中閃過一絲堅定,說道:“即便不能變動天子的心意,我們也要讓天下人知道,找書苑 www.zhaoshuyuan.com 還有我等,在為和平而努力。葦海,你可願與我一同,為天下百姓盡一份力?” 張葦海默然片刻,眼中閃過堅決,說道:“弘景兄,你我誌同道合,我豈能不與你同行?隻是,這上疏之事,還需細細謀劃,足以止乾戈。” 周弘景聞言,心中湧起一股暖流。他深知,有張葦海這樣的誌同道合者並肩,定能為天下百姓謀求一線生機。他輕拍了拍張葦海的肩膀,道:“葦海兄,有你在我身旁,我信心倍增,願我們能為天下實現太平。” 政州荒郊,一片蒼茫之地,叢林茂密,古木參天,枝葉繁茂,遮天蔽日。林中鳥鳴聲聲,清幽婉轉。 陰雨連綿,如絲如縷,灑落在這片土地上,浸潤著每一寸土壤。細雨蒙蒙,如煙似霧。 "唉……自從你我與墨影兄分路探道後,我們遭遇山賊,而墨影兄也不知所蹤,眼見已到政州了,還是沒有墨影兄的消息。"江百川的話語中,透著一股難以掩飾的憂慮。一路歷經艱險,本已幾近京城,卻不料中途遭遇山賊,失散了墨影兄。 "沒辦法了,我們隻能先行去往京城了,否則憑我們的實力,難以再與山賊爭鬥了。"白廿二無奈說道。 白廿二的話語如同冷水澆頭,讓江百川的心情更是沉重。他深知白廿二所言非虛,如今墨影兄失蹤,他們實力大減,再與山賊爭鬥,無疑是雪上加霜。 江百川沉默了片刻,深吸了一口氣,望向遠方。他心中雖有萬般不甘,但也明白現實的殘酷。他們必須先前往京城,才有機會找到墨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