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是燕王和寧王這兩個棘手的人物打個兩敗俱傷,那是最好不過。 方孝孺這時候搖搖頭,反對道:“臣認為此計不妥,燕王本就在削藩行列,現在讓燕王帶領大軍前來,他若是反水,與寧王結為同盟,那該如何?” 此話一出,朱允炆臉上的喜色褪得一乾二凈。 寧王一個人已經讓他焦頭爛額的,若再來一個燕王,那他必敗無疑。 齊泰,黃子澄想到兩個藩王聯盟的場景,不由得冷汗直冒。 他們竟然忘了還有這種可能。 這下兩人沒了主意,皇城裡他們實在想不出有哪個武將可以臨危受命。 “方大儒,那您說,該怎麼辦?” 方孝孺沉吟片刻,答道:“臣認為,為今之計,可放出藍玉,讓他帶兵抵擋。” 藍玉怎麼說,也是二十多年的老武將,打仗的經驗那是沒得說。 比起皇城中任何一個武將都來的可靠。 由他來抵擋寧王,或許可以爭取一點時間。 然而,聽到這個提議,朱允炆臉上露出一絲不情願:“藍玉若是掌握兵權,情況會更加麻煩。” 餘下的話,不用多說,三人已經領會其意。 他們都知道,藍玉是朱允熥的舅老爺。 而朱允熥還是朱標的嫡次子,萬一藍玉掌握軍權之後,倒戈支持朱允熥繼位怎麼辦? 原本陛下就是因為擔憂這個問題,才將藍玉下獄的。 難保藍玉不會懷恨在心,出獄之後立即反水,迎朱允熥繼位。 朱允炆絕對不允許有這種情況發生。 眼看這條路也走不通,方孝孺不由得嘆了一口氣。 他提出最後一個提議:“若是不能派藍玉出戰,就隻有讓沐英的兒子沐春回來,帶大軍前去應戰。” 沐英也是大明的開國功臣之一,去年剛因病過世。 他的兒子沐春自少就隨父征討,文武才勇有乃父之風。 沐英死後,他更是承襲西平侯,接替父親鎮守雲南。 可以說沐春既有能力,又有忠心,是一個可以托付的武將,這個人選得到朱允炆的同意。 很快,一道旨意向著南方而去。 北平,燕王府之中。 朱棣正一臉嚴肅聽著姚廣孝的稟報。 “寧王朱權收到太孫懿旨之後,不但不接旨,反而將那傳旨的太監直接殺了!” “後來更是喚出三十萬大軍揮師南下,直接殺向了應天府!” 聽完寧王朱權的事跡,朱棣緊緊握住椅子的扶手,整個身子都往前傾著。 眼珠子都快要瞪得從眼眶裡出去了。 “你說的這些,當真都是寧王做下的事情?” 朱棣有點不敢相信。 在他的印象中,自己那個十七弟的確自小聰慧過人。 但再怎麼說,十七弟現在也隻有十五歲啊! 十五歲,誰能在如此短的時間內,殺伐果斷,做到這些事情?! 姚廣孝起初收到探子傳來消息的時候,也不敢相信,再三確認之後,才敢確認這就是事實。 “殿下,消息已經核實,確實無誤,寧王現在已經在去往應天府的途中。” 聽到姚廣孝的話,朱棣深吸了一口氣。 震蕩的心卻依舊無法平靜下來,這一切竟然都是真的。 殺太監也好,三十萬大軍也罷,竟然都是真的! 他竟然不知道,這位十七弟手中居然握有如此多的軍隊。 這三十萬大軍是哪來的? 不會是父皇交給寧王的吧。 不過這個猜測僅是過了一下腦子,就被朱棣否認了。 不可能! 他太了解自己的父親了。 如果父皇真的有三十萬大軍,怕是早就交到自己的侄子允炆手中,而不是交給寧王。 他的那位父親,決不允許有人擁有威脅中央朝廷的力量,哪怕是自己的親兒子也不例外。 既然如此,那就是寧王自己培養出來的三十萬大軍。 雖然他想不通寧王到底哪裡來的錢和時間,想必一定非常人手段。 沒想到,沒想到啊! 自己這位十七弟平日裡看著不聲不響的,竟然是個手握三十萬大軍,還能沉得住氣的狠角色。 換作是他,恐怕也做不到一直握著三十萬大軍而按兵不動,反而前往苦寒的封地,眼睜睜看著父皇扶持自己的侄子。 寧王,著實是個不簡單的人物。 大意了! 自詡閱人無數的他,沒想到也有看走眼的時候。 朱棣不由得感嘆道:“沒想到十七弟年紀輕輕,竟有如此氣魄,我不如也!” 姚廣孝安慰道:“王爺不必自輕,我們還有機會。” 說著,朱棣立刻來了興趣:“哦,什麼機會?” 姚廣孝道:“如今寧王鋒芒畢露,與太孫之間必有一戰!” “王爺不妨坐山觀虎鬥,待寧王和太孫鬥個兩敗俱傷,王爺就可以坐收漁利。” 朱棣聽完這個建議,找書苑 www.zhaoshuyuan.com 簡直要笑出聲來。 不過他城府頗深,麵上還是嘆惋道:“讓本王看兄弟子侄之間互相殘殺,實在是不忍心啊!” “我們都是血脈相連的皇室宗親。” 嘴上這麼說,實際上朱棣的內心對這條提議十分心動。 若是真能讓二人鬥的兩敗俱傷,到時候他不就是最大的贏家嗎? 不過他的腦子還是清醒的。 想到坐收漁利的前提是對戰的雙方必須是兩敗俱傷。 現在寧王的三十萬大軍可以說是壓倒性的優勢。 萬一寧王真的贏了,那就糟了。 太孫朱允炆是個廢物,能拿出三十萬大軍的寧王朱權可不是。 姚廣孝心思玲瓏,一下就猜到朱棣遲遲不表態的原因。 “寧王現在看著三十萬大軍氣勢驚人,但贏的可能性卻不大,王爺別忘了,現在掌權的是太孫,太孫能調動的大軍,有百萬之數。” 朱棣思索一下,認同了姚廣孝的觀點。 寧王驟然發兵的確恐怖,但太孫現在可是掌控整個朝廷,緩過勁來召集百萬雄兵,寧王就會陷入了劣勢。 兩敗俱傷的局麵不就形成了嗎? 如此一想,朱棣下定決心道:“傳令吧,加緊操練麾下將士,同時傳書告訴十七弟,本王無意與他為敵!” 另一邊,朱權已經率領大軍來到一條岔路口。 朱璨打馬上前,稟報道:“殿下,這裡的岔路一條路通往北平,城高墻厚,由燕王鎮守,另一條路通往通州,守軍不多,可長驅直入。”
第七章 17弟竟有如此氣魄,我不如也!(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