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後,朱棣派出的使者到來,向朱權送上朱棣的書信。 朱權拆開,眼睛一掃,就看完裡麵的內容。 【係統提示,朱棣送來交好書信,請選擇。】 【選擇一:殺向北平,徹底解除後顧之憂燕王,獎勵工程車100架。】 【選擇二:長驅直入,殺向皇城,獎勵糧草50萬擔。】 朱權看到信中表達友好的措辭,忍不住心中冷笑。 如果不是他知道朱棣後來成為皇帝,換個人還真信了朱棣無意於皇位 不過,他現在最重要的任務是拿下皇城。 至於朱棣的事情,反倒要排在第二位。 於是,朱權果斷選擇二,殺向皇城。 【係統提示,糧草已存入係統空間,隨時可取出。】 朱權對朱棣使者道:“回去告訴四哥,請四哥向其他諸王轉達。” “本王起兵實屬無奈之舉,乃是為了清君側,靖國難,並無意與諸王為敵。” 這話由他自己來說,恐怕沒人會信。 但由朱棣這個擅長煽動人心的人來說,再合適不過。 使者得到想要的回答,麵上大喜,立即帶著消息離去。 燕王府,朱棣派出的使者迅速趕了回來。 不僅帶回寧王的口信,還帶回了寧王親自書寫的信。 信中言簡意賅的說明,自己起兵的動機乃是太孫身邊有齊泰、黃子澄等奸臣。 太孫受奸人蒙蔽,不分是非,殘害大明宗親,自己實在看不下去,才決意起兵清君側,靖國難。 對於其他諸王並沒有敵意。 朱棣看到朱權的回信,深深的鬆了一口氣。 這下,自己不用擔心寧王在攻打太孫之後,調轉矛頭來與他為敵了。 三十萬騎兵,可不是鬧著玩的。 雖說他有十萬大軍,但其中的騎兵隻有一萬多人而已。 寧王如果真的調轉矛頭攻打自己,他還真的沒有一點勝算。 朱棣看完之後,將信件遞給了姚廣孝。 姚廣孝拿到信件,仔細的將裡麵的內容看了好幾遍,然後臉上不由自主的露出笑意。 看來,這個寧王還是年輕,竟然真的相信燕王殿下不會為敵的話。 如此一來,他們就不用擔心在太孫之前,受到寧王的攻擊了。 燕王殿下可以坐看寧王和太孫打得兩敗俱傷,坐收漁利。 姚廣孝不由得發自內心的說出了一句:“恭喜殿下,大事可成。” 朱棣為了維持自己的形象,矜持擺了擺手道:“什麼大事不大事的,本王隻想為大明守好國門,不忍看兄弟子侄之間繼續爭鬥罷了。” 麵對如此作態的朱棣,姚廣孝還能說什麼? 隻能躬身道:“是,殿下的一片赤誠之心,日月可鑒。” 姚廣孝心裡,卻是對朱棣這一番說辭不以為然。 隻為大明守國門? 若是沒有奪取皇位的意思,那你現在在乾什麼。 為何不替太孫擋住寧王? 說白了,不就是想要看到兩敗俱傷的局麵,然後自己再出麵摘桃子。 嘴上說著兄友弟恭的話,其實還是想要寧王為自己探探路。 不過,這些話他也就隻能在心裡吐槽一下,是萬萬不會說出口的。 為人臣子,隻能心中揣摩主公的意思,真點出主公虛偽的麵目,那就是拿自己的小命開玩笑。 不管怎麼說,在得知寧王不會與燕王為敵之後,氣氛比起之前輕鬆不少。 姚廣孝問朱棣:“那殿下要替寧王給諸王傳信嗎?“ 寧王的口信是被使者原原本本傳回來的。 姚廣孝認為,寧王此舉既是宣告這場戰爭是太孫引發的,也是警告其他諸王不要輕舉妄動,插手這件事情。 若是有一根筋的諸王認為寧王這是謀反,參與攻打寧王的話,寧王也不會手軟。 站在他的角度看,在寧王和太孫沒有分出勝負之前,最好還是按照寧王的要求做。 讓寧王看到,燕王與其交好的誠意。 朱棣也不是傻子,當然能明白寧王這樣說的意思。 他大義凜然道:“本王自然要替寧王傳話了,血脈相連的兄弟一場,本王也不想看到寧王和諸王自相殘殺。” 姚廣孝聽完朱棣的話,笑而不語。 不願看到寧王與諸王相殺,卻對寧王和太孫相殺樂見其成。 甚至恨不得雙方兩敗俱傷,同歸於盡,自己好出來收拾局麵? 顯然,朱棣心裡並不像他嘴上說的那麼重視兄弟情義。 說來說去,在他心裡最重要的還是那個位置和權力。 其他的什麼兄弟,什麼親情,都可以拋之腦後。 果然,燕王能穩坐藩王這麼多年,早已成修煉成精的老狐貍。 朱棣寫好給其他諸王的回信之後,麵上帶著一絲為難“此去傳信,需派一個能言善辯之士前往,說服諸王,你認為該派誰?” 表麵上是詢問姚廣孝的意見,實際上朱棣看向他的眼神飽含深意。 明顯,這個任務非常重要。 前往諸王那裡,不僅要說服諸王相信寧王此番作為合情合理。 更重要的,這也是一個極好的機會,探探其他諸王對寧王的態度。找書苑 www.zhaoshuyuan.com 朱棣可不想其他諸王對寧王產生什麼好感。 日後,若是他與寧王相爭,還要保證其他的藩王,和自己站在統一戰線。 若是讓諸王對寧王產生好感或是歸順之意,那就是大大的損失。 不需朱棣多言,姚廣孝就心領神會他的意思,當即便起身道:“在下願意親自前往,為殿下效犬馬之勞。” 一聽姚廣孝如此識時務的攬下此事,朱棣心中大喜。 他連忙將幾封信件交給姚廣孝,囑托道:“既然如此,就麻煩你走一趟了。” 姚廣孝連連表示為燕王辦事,乃是自己的榮幸,然後在燕王期盼的目光中離去,前往給諸王傳信。 經過半日的行軍之後,朱權帶兵到達通州。 通州守軍本就不多,看到朱權帶領三十萬大軍前來,人都嚇傻了。 他們這輩子哪裡見過如此多的騎兵? 更別提那些騎兵馬匹健壯,裝備精良,哪怕是穿著重鎧甲也不見動作遲滯,一看就是經受過嚴苛的訓練。 和這樣的軍隊作戰,無異於以卵擊石! 如果他們應戰,恐怕對麵不用亮出武器,光是騎馬踩踏,就足以將他們這些守軍活活踩死。 尤其,指揮大軍的那個人還是寧王。 寧王雖然年紀小,但在軍隊之中的名聲可不小。 聽說寧王在邊境的時候,胡虜從不敢入境。 甚至多次用計謀打敗胡虜。 不管怎麼想,這場戰爭他們都不可能獲勝。 既然如此,他們又何必前去送死?
第八章 本王隻想為大明守好國門!(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