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千零二十三年七月一十二日(精神疲勞)(1 / 1)

七月十二日,星期三。   ……   近來看手機,發覺屏幕的亮度變暗了,看小說總是不太舒服。   有些恍惚之感,心裡非常煩躁。   滑下狀態欄一看,看見亮度也已經拉滿,莫非是眼睛出了什麼事?   可是,當我眺望窗外二百米外的矮樹時,卻有些許賞心悅目。   奇哉!!   ……   我發現我並非是簡單的身體上的問題,我其實是精神方麵出現了疲勞,而且是持續性的發作。   我總是睡在床上,或是睡在沙發上。   我一連數日未嘗有過高烈度的運動,但是我一直感受到有一種疲倦縈繞於身。   一種說不出來的、對生活的枯燥乏味,   意誌消沉,對娛樂也提不起多少興致。   ……   精神方麵的東西往往是比肉體上的要更復雜。   肉體上的創傷可以藥石診療,然精氣神的損害卻無從下手。   ……   確診精神疲勞,令我發自內心的厭倦去做任何事情。   無法下定決心去長期堅持做一件事,或者心裡承諾去做了,但是總有理由拖延行動,從而導致後麵的安排無期限延期。   即使意識到錯誤,也因為精神萎靡不振,選擇性失憶,強迫自己忘卻事情的嚴重性及後果。   忽略問題,逃避現實,沉浸幻夢,但也時不時因為某些東西激起奮發之心,但痛苦總是短暫,欺騙自我終為永恒。   ……   看書總是難以聚精會神,書中的世界無法在腦海中輕易架構,話語的思維邏輯一片混亂。   通常是看了下段而忘了上段,那種異常的沉浸感、舒爽感難以迸發,仿佛是憋著一股慪氣。   就連睡覺也睡不安穩,就像昨晚一樣,到淩晨四點零三分的時候,還感受不到一絲困意襲來。   最後還是強迫自己去房間,才堪堪入睡,然而也是六點四十分就醒來了。   睡眠質量嚴重不足,生物鐘紊亂。   ……   看見窗戶上,熟悉的長方形暗黃光暈,來自東方的熾陽。   然後經受不住房間的悶熱,走出大廳。   大廳是截然不同的境地,略昏暗,寂靜。   地麵方磚反映幽幽的亮光,是夜深的孤月。   ……   我身體上就充斥著一股無力感,其實這是精神方麵的神經反映。   長時間不去乾活,或者進行腦力活動,人的精神就會出現疲勞、遲鈍的負麵狀態。   其實苦累和娛樂是相反的,同時也是相輔。   在學生時代中,通常在上完幾個小時的課程之後,學生就需要來一把精彩激昂的遊戲來排解精神上的疲勞。   我們潛意識裡認為自己讀書和大人做工是一樣累的,以為我們經受了具烈度的運動之後,就應該通過各種娛樂方式來“解壓”。   做到兩者的“陰陽調和”   這時,我們的意識才是最清醒,最亢奮的,最強大的。   有些同學利用這段時間,打排位上分,段位蹭蹭上漲;   而我在那段日子中,一個半月碼了六萬多字的日記,一天最少寫一千,偶爾兩千,最多一次是一天四千七百;   我們習慣於把經受的辛苦勞累轉化為追尋愉悅的動力。   最典型的例子是:在工地忙活了一天的陳師傅,踩著心愛的腳踏車,向著遠方的會所,疾馳而去。   現在我就是極致的追求身體上的愉悅,單方麵享受紙醉金迷,荒唐度日,而導致陰陽失調,內循環紊亂,精神病態。   ……   陳師傅騎車不看路,右轉打死,拐進街頭巷尾,一骨碌紮進臭水渠,落得一身傷痛,從此與會所小姐姐形同陌路。   ~~~??(?∩′﹏`∩?)??   ……   前天中午,拉上窗簾,在大廳看電視劇。   不知道新一代的青年喜歡看什麼電視劇,或者喜歡在手機上看劇。   我一般都是喜歡營造一個幽暗清涼的環境,泡一杯熱茶,吹著小風扇,躺在檀木沙發上。   看液晶電視,廣東珠江臺看【外來媳婦本地郎】;南方臺看【七十二家房客】;   看到下午三點多鐘,無意中睡著了。   ……   等我醒來的時候,腦子嗡嗡的迷糊,   再看一眼手機,都七點十四分鐘了。   ……   走到窗臺,拉開窗簾,天空烏青一片,   樓下昏黃的燈光照耀無人蹤影的路麵,   心中有一種恍如隔世的惆悵湧上心頭,   看著屏幕反光影的自己,憔悴的模樣。   ……   【2023.7.12.中午,陳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