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既死兮神以靈,魂魄毅兮為鬼雄。” 這是屈原所作《九歌·國殤》中的曲樂。 聽到這樣的歌聲,周溯就明確意識到自己一行已經踏入了楚地。 如今的江蘇,在戰國時期是歸屬於楚國的領地。 溝渠縱橫,山多矮平,有著江南特有的雋秀風光,水光瀲灩襯得綠樹如蔭。 嘹亮渾厚的歌聲傳自遠方,夾帶著一些吳儂軟語的腔調,因為這裡山勢低平,土地肥沃,所以顯得視野開闊。 周溯憑欄遠眺,遠遠看見幾個拿著鋤頭在地裡耕種的身影。 “看來楚人好像很不服氣啊。”周溯回過頭,對駕車的老鄧說道。 “嗬嗬,國亡民哀自然是如此,齊國最近也有人作歌:鬆耶!柏耶!住建共者,客耶!” “老鄧你覺得呢,楚國有戲嗎?” 畢竟有一句話叫做楚雖三戶,亡秦必楚。 雖然是那些反秦份子打出的口號,但不是趙國,不是齊國,單單隻有楚國。 “嗯,六國之中,其實曾經最有實力跟秦國爭雄的是趙國,想當初趙國大將李牧常年鎮守北疆,打的匈奴寸土不敢進犯。拜大將軍後又屢次挫敗秦國進攻,隻可惜一代英傑被秦國離間計所殺,趙國佞臣逼國,滅得憋屈。 “趙滅之後,便是魏國,此時秦國在征討燕國的同時,又派出王翦之子王賁率軍伐魏。魏國本是大國,尤其是老爺扶持信陵君時,更是五國合縱的軸心,風頭一時無兩。隻可惜末代魏王氣量狹小,色厲內荏,而王賁為求速勝不懼有傷天和,直接水淹大梁。” 周溯聽聞這話,覺得老鄧話裡有話,不禁問道:“這有什麼不妥麼?” “天道昭昭,有其律則,凡動刀兵者,皆受其噬。所以沾染的因果越多,日後受到的反噬越厲害,這幾乎是所有兵家無法逃脫的宿命。”老鄧說道:“而王賁他水淹造成的惡果太甚,所以他活不了多久。” 字裡行間,就三個字:折陽壽。 並且還有另一層意思,會遭報應。 這話讓周溯想到了一些事。 歷史上關於王翦,王賁的記錄,在秦朝建立後就變得幾乎查無可查了。 “那像王翦,李信這些呢?” “兵家也有與之應對的法門,能夠相對減輕反噬的效果,但是像白起,王賁這種,有傷天和的不在其列。” “齊國,燕國,韓國都沒啥好說的,既沒那個抵抗的實力,也沒那個心氣,唯獨剩下的這個楚國,很有意思。” 老鄧解釋道:“它是所有滅國戰中是唯一一個在一開始就徹底反抗的,並且是唯一一個正麵將秦軍擊潰,讓對方吃了大虧的。” 說到這,周溯就想起來了。 李信率軍伐楚,前期勢如破竹,但是深入腹地之後,被早有準備的項燕大軍甕中捉鱉包了餃子,大敗而歸。 這一仗打得像是莫斯科保衛戰。 隻可惜,贏了的楚國沒有反攻,原地開起了香檳,而輸了的秦國換掉李信還有王翦。 秦王政把半退休的王翦請了回來,經驗老道的王翦不要地,不要城,就在兵鋒線上屯重兵,跟對方拚後勤,然後愣是利用鄭國渠和都江堰轉變的後勤優勢,拖死了他的對手。 難怪說善戰者無奇技。 不過王翦能贏,很大程度上也是他對手身上出了問題。 趙國李牧那時候,論天才,論用奇技,時天下無出右者,硬是被王翦龜縮吊著,戰也不戰退也不退,最終被趙王猜忌憋屈而亡。 楚國雖然沒有在項燕統兵的時候臨陣換將,可也不是楚王賢明,而是楚國運行的特有機製造成的。 楚國各貴族都有自己的私兵,後勤,打仗的時候楚王一號召,各路兵馬雲集。有點像騎馬與砍殺裡的西方領主那樣,凡有戰事,每個領主各出多少兵,組成大軍團共同抗敵。 這模式對付秦國的反間計很好用。 因為秦朝的使者過來許之厚祿的時候,那些實權貴族心裡想,MMP,老子歸順了你秦國之後,難不成還能活得比現在更滋潤? 在咱那地方,老子自己擁兵,自己收稅,就是個土皇帝。 所以他們齊心協力開動腦筋打敗了李信,贏了第一場衛楚戰爭。 但成也如此,敗也如此。 一旦戰事陷入焦灼。 這些貴族們心裡也打起了九九,撐不住了啊,要不老子先撤,兄弟們斷後? 而一旦人心散了,隊伍也就不好帶了。 當年楚國最大的實權貴族,實際上的“帶頭大哥”項燕就這樣喊著老匹夫有種出來單挑,悲憤地倒在了戰場上,而楚國也因此敗亡。 “被這種方式拖垮的楚人心裡肯定憋了一股邪火,尤其是之後被秦軍屠殺了那麼多士兵百姓,找書苑 www.zhaoshuyuan.com這便是不共戴天的血仇。” 老鄧的這句話,很快就映襯在了周溯等人入城後的許多方麵。 城鎮街道肉眼能見的凋零衰敗。 原本照說像沐陽縣這樣規模的縣城,會設置用來易物買賣的關市,但此刻關市大門緊閉,街上蕭條到幾乎看不到一家開著的店鋪。 唯一正常運作的,隻有秦國官方開設的客舍。 其性質相當於八九十年代的國營招待所,且這玩意不允許民辦。 很難想象啊,原本應該是富庶的魚米之鄉,會是這麼一副狂風過境,十室九空的慘狀。 “怎麼回事,怎麼衰敗成這樣?”周溯莫名地感到有些不解。 但老鄧則是喟嘆一聲:“秦軍,秦法,重典。” 周溯一時間愕然,很快就明白了其中原委。 之前未入城時,老鄧就提到了秦楚的滅國之戰。 楚國被滅之前,乾掉了秦軍三十萬大軍。 所以你完全可以想象一下,聽聞手足,兒子死在戰場上,被迫征調回戰場上的那些兄弟,父親是怎麼看待楚國的。 區區殺父殺兄喪子之痛,這不把你往死裡搞? 而且秦軍本身還有一個記KPI的軍功製度,就是按照人頭授勛。 鞅哥兒當初為了開啟秦國這臺戰爭機器,幾乎封死了所有的上升途徑,唯有軍功可以改變一個家庭窘迫的命運。 就像是現在鼓勵知識改變命運的口號一樣,在秦國當時就是這樣的。 是兄弟,就來楚國砍我,今晚8點,我在郢都等你!
第40章.楚辭(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