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1 / 1)

唯我之文 談奇·論跡 2084 字 8個月前

我讀過那位友人的三篇文章。   第一篇是他在進入小學學習沒幾年後所寫的文章。但是你甚至不用去仔細閱讀,你隻需要稍微的略一眼。你就會發現這麼一件事。   “這真的能被稱之為文章嗎?”整篇文章找不出一絲亮點,敘述極其單調,甚至與普通的日記沒有區別,隻是簡單交待了“日期”“人物”“地點”,最後再加上一句“真高興”。   當我第一次看這篇文章時的感受便是“他真的用心寫了嗎?”“如果這是老師以作業形式布置給他的,他寫成這個樣子該不會是在敷衍老師吧?”“小學課本上學的文章該不會是些極其低能水平的人寫出來的吧?”   我還在疑惑,又看見文章下還有幾列用紅筆寫的字,看內容像是老師給這篇文章的批注。上麵如此寫道:“字數太少,沒有達到標準。內容也過於單調,可加入成語和好詞佳句點綴,平時沒事多讀書,多積累。”   看完這些紅色的字後我便立刻明白了這是怎麼回事。這篇文章是學生的作文作業。而下麵的紅字則是老師收到作業後給這位學生的評語及建議。   但是依據紅字的內容,“字數太少,沒有達到標準”來看,這項作文作業應當是有字數限製的,那為什麼他沒有寫夠呢?如果他是以敷衍的態度寫才這個樣子,那為什麼老師沒有教育他的不是呢?那麼答案或許隻有一個了,那就是他憑借他現在的文學功底隻能寫出這樣的文章。而且老師肯定也明白,所以才在他的作文作業上寫了這些極具期望的話語。   沒有人會在乎那一條條大江大河發源於哪裡,人們隻會好奇它們會流向何方。我也是如此,期待他的文章在經過書本的沉澱後會是何等的進步,何等的精彩。而這便是我所讀的第二篇他的文章的內容了。   第二篇則是他進入初中後所寫的文章了。如果你是先看過他小學時的文章後,再來看的這篇文章的話,那我相信你絕對會被他給驚訝。當我看見這篇文章時,我甚至驚奇的問道:“這真的是同一個人所寫的嗎?”我驚奇於他文筆,文學功底的增長。真的是“士別三日,當刮目相看”。你不得不佩服於他的進步以及這幾年他的沉澱。   仔細閱讀他的這篇文章,既有耐人尋味的“題記”,也有首尾互相呼應的“開頭”及“結尾”。正文的內容詳略得當,沒有任何不通順的地方,也沒有錯別字或是錯誤的運用成語。當然,字數也達到了老師的要求,沒有同小學時的文章,隻有寥寥幾筆。   你很難想象他在這幾年裡讀了多少書,經過了多少萬字的積累與沉澱,又反復磨礪了多少次自己的文筆後,才有了現在的這篇文章。   當我期待的往後翻,想要看看現在的語文老師對他的文章會作何評價時,卻發現文章的最後隻有一個用紅筆打的勾以及一個用極其敷衍的字體寫的日期。仿佛這篇文章它就隻是一份作業,一份不需要仔細品讀、欣賞及提出改進建議的作業。   我不知道他在經歷了長久的積累、沉澱和磨礪後,終於能寫出值得讓人細細品讀,內容精彩的文章之後,卻發現沒人能再像那時的老師一樣,耐心的為他提出建議,評語。那怕是一句贊賞,現在都成為了奢望和幻想。   也許是因為沒有遇到良師,誌同道合的益友的孤獨,也或許是因為想要得到別人的建議,批評,贊賞,對文筆進步的渴望。又或許是遵循內心的想法,想要寫一本自己的小說的目的,我便幸運的見到了他的第三篇文章。   第三篇文章是他高中時期所寫的,品讀他的整篇文章後,我感覺這像是一篇小說裡的部分內容。哪怕我沒有讀過這篇文章的上文,我都被他的情節,劇情所吸引。故事跌宕起伏,有多次轉折和高潮,讀起來就像是被這些文字給吸住了一樣,讓人欲罷不能。   當我讀完這篇文章後,我十分迫切的想要讀之後的劇情,於是我便就像是發了瘋,著了魔一樣在網絡上尋找,但結果是一無所獲。他寫的這些文章仿佛是還沒有發表甚至是出版。於是我隻得將這篇文章反復品讀。   我從來沒有為一篇文章而如此著迷過。我的這位友人他會何時發表,出版這些文章呢?我越是想要看見些文章,也便更期待他的歸來。   雲霧掩玉鉤,星辰不待留。數許年重登舞樓。手上榮光未完秀,能幾時,又幕後。   成品稱拙著,誰人看好否?舊事憶來添新愁。最是目光起濁垢,才華燼、隨波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