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四章 太失望了(1 / 1)

做出決定後,文聘和不到兩百名親衛一齊在城中等待著孫策軍的到來,準備進行最後的殊死一搏。   城破之後,孫策帶領部眾進城,很快便對上了這支人馬,他也沒有多說什麼,還是那話,到了眼下還不願投降的,也不可能投降了,於是他直接下令麾下士卒和他一起橫推過去。   孫策手持長槍,帶頭朝著文聘等人殺去。   文聘此時也通過旗幟,認出了來者是大名鼎鼎的吳侯孫策,見其親自帶人向自己沖殺而來,立即就讓眾人打起精神來。   他們這些人先前雖然沒被燒到,可到底被煙熏火烤了那麼長時間,缺氧和脫水已經讓他們幾近失去了戰鬥能力,再加上文聘本就不是勇將,怎麼可能會是孫策所率親衛的對手?   幾個回合下來,文聘等人便顯現了敗勢,被以逸待勞,狀態完好的孫策等人堪稱是隨意屠殺,可文聘等人依然在死戰,沒有一個後退者。   等到身邊隻剩下十來個親衛時,文聘忽然仰天大笑了起來,隨即大喊一聲“某也來陪你們”,便以手中之劍自刎,其餘親衛見了,也是紛紛跟著自刎。   親眼目睹這一幕的孫策,不由發自內心地惋惜道:“可惜了,都是一等一的好漢子啊!”   此刻他的心中突然生出了一種說不出的感受,本來他想著文聘雖然才能出眾,但歷史上日後能跟著劉琮投靠曹操,自然也能投靠他的想法,所以一直抱著將其收歸麾下的打算。   沒想到文聘最後竟然寧死也不從,這還是孫策到這個時代後第一次遇到如此赴死的武將,也由不得他會感慨。   想了想,孫策開口說道:“傳令,厚葬文聘等人,並找匠人立碑贊揚其戰至身死的壯烈事跡。”   夷陵城剩餘的事情,孫策已經不想去管了,剩下的幾個縣他也決定交給麾下眾將去攻取了,囑咐了幾句之後,他帶著周泰率領的親衛,往江夏郡而去。   孫策計劃在長江和漢水的交匯處建立三座城池,分別為武昌,漢口,還有漢陽,統稱為江漢三鎮,之後隻需屯兵於此三鎮,便可完全扼守這一水軍戰略要地。   歷史上的武昌是由孫權命人在江夏山東北,以土石建築而成的夏口城,如今尚未築城,所在之地歸屬沙羨境內。   眼下自然得由孫策命人築造,不僅是一座城池,他打算將鄂縣一帶也囊括其中,建造一個和建業類似規模的大城。   等武昌建好後,孫策肯定是會在建業和武昌間輪換處理政務的,這既是為了方便更好地對新下的荊州諸郡進行統治,同時也是為了進一步削弱江東世家的影響力。   隨著孫策統治範圍的不斷擴大,江東士族的影響力會不斷地削弱,與此同時,孫策手下也會增添更多的官吏和人才,這些人才的不斷到來,將會稀釋江東士族在他手下重要官職的占比。   這一點,當初淮南士族加入後便初見端倪,如今再加上勢力更大的荊州士族,想必會有很大的變化,孫策對此自然是喜聞樂見。   當孫策到達沙羨黃鵠山北側的時候,看見來往的無數商會船隻,他覺得此地早就應該建立一座城池了。   至於武昌的新吳侯府,孫策是不打算建了,江夏山上有一座堡壘,乃是江夏黃氏剩餘族人為了感謝他不趕盡殺絕而獻,其規模宏大,又較為精美,完全夠做他的府邸了。   當日,孫策便率周泰等親衛進了這未來的武昌府邸,並派人將其中黃氏準備好的侍女仆人全部遣散,說到底,他還是有心不信任被他整到這麼慘的黃氏。   黃氏的人被遣散後,堡壘內顯得有些空曠,好在有周泰等親衛,也不至於讓孫策感到瘮人。   過了幾日,收到了孫策調令的步騭,以最快的速度招募到了一群有著建設經驗之人,隨後帶著他們朝武昌趕來。   與攻城的簡單粗暴不同,戰後的一係列工作有些瑣碎和麻煩,孫策並不喜歡處理這些事務,但這些卻都是必須要開始做起來的。   畢竟要想將荊州完全納入他的統治之下,僅僅是軍事上的占領是完全不足的,還需要進行各種政治工作,例如安撫當地百姓。   所謂的安撫,即治療戰爭創傷,比如修築在戰爭中受到破壞的城池,以及將占領區內還留存的士族豪強大部分都給拉攏到孫策陣營中來。   當初孫策在治理江東內政時,就給了當地士族豪強不少優待,比如明麵上將江東商會交給世族之人掌管等,荊州各郡日後也同樣會如此。   在江夏郡內,黃氏長期一家獨大,或多或少會打壓郡內的其他士族和豪強,自然容易引得了眾多家族的不滿。   因此,當初黃祖一家滅亡後,其中不少人就開始明裡暗裡地向孫策送禮,如今荊州戰事明朗之後,更是幾乎所有郡內的士族和豪強都派了人來向孫策示好。   這不,孫策才到沒幾日,府內內便已經堆滿了這些人送來的各種物品嘛,光是品相上等的馬匹,就有四五匹在馬廄裡。   要知道,上等品相的馬在荊州那是可遇不可求的啊,每一匹都得花費一番功夫和心思。   除此之外,各種金銀珠玉,奇特少見之物也是數不勝數。   而孫策自然也是投桃報李,舉薦了其中一些人族中的子弟,這些人可以選擇進江東書院,也可以選擇直接到各縣中任基層職位。   漸漸地,周圍郡縣的士族豪強聽說了這個消息,也紛紛馬不停蹄地趕來拜見。   ……   當孫策每日忙碌著接待各方士族之時,襄陽城內眾人的臉上卻是陰雲密布,在當陽被伏擊兵敗的蔡瑁,以及早先在隨縣水道被黃蓋擊敗的水軍統領張允相繼回到了城內。   相比於蔡瑁帶著百餘騎歸來,仍然還有著近兩千水軍的張允似乎輸得沒有那麼難看,可事實真的如此嗎?   半躺在坐塌上的劉表顧不得自身姿態,他對比了一下兩人麵對的敵人,蔡瑁那邊可是遇到了孫策親自帶兵埋伏啊,戰敗尚且可以理解。   可張允率領的水軍,不管是士卒,還是戰船,以及船上的武器裝備,那可都是劉表投入了巨大心血、花費了無數人力和物力才打造出來的啊。   況且劉表給張允的命令也不是殲滅敵方水軍,而是見機支援章陵的蒯越,結果這個蠢貨,非但沒有形成有效的支援,找書苑 www.zhaoshuyuan.com還敗得隻剩數艘戰船和近兩千水軍士卒了。   這讓劉表如何不怒?本就兩度暈厥的他,差點就被氣得第三次暈厥,可不管怎麼樣,眼下他也不好直接處死這兩人,畢竟剩下的人他都不敢用。   不過,兩人不可能就這樣蒙混過關,自從他們回到襄陽之後,就被壓根不想見到他們的劉表下令在家麵壁思過,一直到了文聘在夷陵兵敗戰死的消息傳回襄陽後,劉表終於派人來傳喚兩人去府上。   收到傳喚的蔡瑁和張允雖然憂心忡忡,卻也不得不盡快朝著州牧府內趕去。   大堂之上,劉表高坐,左右文武分立兩側,蔡瑁和張允皆是主動跪於堂下,似乎想以此向劉表請罪。   劉表身居高位多年,自視早已練得喜怒不形於色,但從孫策第一次進攻他荊州之地以來,他已經不知道失態過多少此次了,到了現在,他甚至感覺自己都有些麻木了。   所以麵對跪著請罪的兩人,他沒有表現得怒發沖冠,而是嗓音嘶啞地沉聲問道:“爾等可知罪?”   蔡瑁和張允聽了,連忙叩頭,並言已然知罪,看到他們這樣的表現,劉表還是沒忍住嗬斥道:“你們真是太讓老夫失望了!”   劉琦和劉琮此時也都在場,聽到其父的嗬斥,盡然同時被嚇得身軀一抖,當然,他們不是畏懼,而是擔憂,劉琦擔心著張允,劉琮擔心著蔡瑁。   不過兩人的擔憂做了無用功,劉表在嗬斥一句後頓了許久,然後看向一旁的別駕劉先,問道:“始宗,你覺得該如何治這兩人之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