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允被人帶下去實行杖刑後,劉表輕咳一聲道:“磐兒,此次防守襄陽,萬萬不可疏忽大意。” 劉磐也是立刻高聲應道:“叔父放心,侄兒絕不會有半分鬆懈!” 自平定荊襄之地以來,劉表久居上位,就是依靠著玩平衡,才能坐穩州牧之位,如今劉琦和劉琮基本是勢均力衡,但劉琦身為長子,還是有著天然的優勢,所以他還得給劉琮派係增加點籌碼。 他看了蔡瑁一眼,繼續說道:“徳珪,眼下府庫中仍有不少仿製孫策軍中生產的武器裝備,我便全部交由你調度了,希望到時你們能打孫策軍一個出其不意。” “屬下遵命!”蔡瑁拱手應了一聲,心裡總算是鬆了一口氣。 然而,還沒等他放鬆多久,卻聽一直不曾言語的傅巽突然說道:“明公,在下以為此舉不妥。” 劉表有些疑惑地看向了說出此言之人,對於這位容貌瑰偉、見識博達,曾被三公辟召為官,拜尚書郎,後來輾轉來到荊州的賓客,他還是十分尊重的。 而且傅巽自從到荊州之後,從沒有對劉表的決策提出什麼異議,可這一次竟然罕見地提出了反對,這也讓劉表不能無視。 於是劉表開口問道:“公悌何出此言?” 傅巽先是對著劉表一拜,然後斜睨了蔡瑁一眼,說道:“在下以為,蔡軍師並非精於戰事之人,就算要拿出府庫內的武器裝備,也不能全給蔡軍師,而是該均分下去。” 蔡瑁聞言,感到十分的氣惱,當著眾文武的麵說他不是善戰之人,這是想要劉表收回他的兵權嗎? 他腦海中不由想到了一種可能:莫非這傅巽已經成了劉琦的支持者? 可是轉念一想,他又覺得不應該,傅巽此前和他的關係還是不錯的,已經被默認算是劉琮的支持者了,到底為何會說出此言? 治中鄧羲聽後倒是若有所思,他也開口道:“公悌所言有理,望明公三思。” 若是結合傅巽往日的所作所為,證明了此人其實是個善於為自身謀劃出路,還有看透別人才能的人,他行事風格就如那毒士賈詡一般,向來是以自身安危為先的。 他不讓劉表將所有武器裝備交給蔡瑁的原因也很簡單,就是覺得蔡瑁領兵的能力不行,若是依靠他,襄陽城很有可能守不住。 而相比於孫策,傅巽是更偏向於投靠曹操的,所以不希望前者能攻進襄陽城,因而他才會在知道蔡瑁與曹操關係不錯的情況下,也要冒著樹敵的風險站出來。 鄧羲這一刀可謂是補的恰到好處,劉表也沒辦法拒絕,畢竟兩人都沒有亂說,蔡瑁確實沒怎麼打過勝仗,被人質疑他的軍事能力實屬正常。 見到傅巽和鄧羲跳出來反對,劉琦的心中別提多高興了,劉先作為劉琦的頭號支持者,也是笑瞇瞇地捋著長須,至於蒯良,自然是不會趟這渾水、讓蔡瑁自行解決。 見狀,劉琮有些急了,生怕連蔡瑁也拿不到兵權,但他卻又不知該如何開口。 劉表思索了片刻,問道:“那敢問公悌可有計教我、用以守住這襄陽城?” 傅巽答道:“啟稟明公,屬下見過那文仲業舉薦的魏延,若是以其為主,總領三萬大軍,倚靠襄陽雄城,大概率可在孫策軍手中守得城池不失。” 劉先考慮到劉表不放心用不熟悉的將領,也說道:“在下以為可遣明公之婿為那魏延副將,同心戮力於戰事。” 劉表一聽,頓時將目光轉向了堂上臨近門口之人,此人,正是劉先口中他的女婿,其名為王凱。 當初,王粲與族兄王凱一起來到荊州躲避戰禍,劉表看重王粲的賢名,打算把女兒嫁給他,結果見了一次麵後,劉表就開始嫌棄王凱的外貌和性格,後來他發現王凱各方麵都還不錯,就把女兒許配給了王凱。 劉表知道王凱的才能不如王粲,所以隻是讓其在府中掛著個虛職,不需要乾實事,沒想到眼下竟到了用到王凱的地步,好在對方是自家親眷,這讓疑心甚重的劉表比較放心。 “阿婿,不知你可願意?”劉表開口問道。 王凱聞言,心中有些不情願,但自知不好拒絕,於是隻得拱手朗聲應道:“丈人有命,自是無所不從!” 見他聲音中氣十足,劉表聽後十分滿意。 於是他拍板道:“既如此,傳令下去,以魏延為全軍主將,王凱為副將,都督三萬大軍迎戰孫策軍。” …… 龐氏在襄陽乃至整個荊州都很有名,雖然其族人並沒有像蒯蔡兩家那般受到劉表的重用,但憑借龐德公在州中的名聲,還有他日常來往的賓朋,也足夠維持龐氏在荊州的地位。 即便是劉表,在數次征辟龐德公入府被拒絕後,也依然對其很是禮遇,似乎是因為受到龐德公的影響,龐氏族人在荊州出仕的較少。 劉表到底不是泥捏的,有著幾分氣性,既然龐德公是避世不出的隱士,有那個理由拒絕征辟,他就將主意打到其餘龐氏子弟身上,侍中龐季便是這麼到了他的府上任職,而且當時還給了一個不低的職位。 沒辦法,他劉表單槍匹馬來闖荊州,隻能選擇和本土士族共治,龐氏當時有龐德公這個名士,又和其餘士族聯姻,根基牢固得很。 在劉表等人忙著安排招募新兵之事的時候,在他們眼中已經是個死人的龐季,卻在典校人馬的幫助下,悄然回到了襄陽魚梁州。 正如劉表手下的人能從孫策治下搞到不少軍械的製造方法一般,典校在荊州也建立起了一張龐大的關係網。 不同的是,比起劉表,孫策對於典校更加重視,願意投入的資源也更多,因此,典校的能量便要大上許多。 就比如此時典校主事呂壹暗中帶著龐季到了襄陽,劉表和其親信竟然沒有一人收到消息。 看著麵上一絲不茍的呂壹,龐季笑著說道:“今日有勞呂主事相助了。” 呂壹聽後拱手道:“區區小事,不值一提,先生不必客套,再者,先生是回來為主公效力的,將您送回來是我分內之職。” 聽到此言,龐季笑了笑,沒有再在這個話題上繼續說下去,經過一段時間的接觸,他已經大概了解眼前這位典校主事對孫策的忠心了,恐怕就是為其而死,也絕不會有一句怨言。 想到這,他轉移話題道:“龐德公便隱居於這魚梁州上,我等還是盡快去找他吧,也好早日達成目標。” 呂壹點了點頭,跟著龐季朝一處房屋走去。 龐德公今日與往常一般,在下田忙活了一番農事後,就回到屋裡捧著一卷經文閱讀,這時,他聽到了一陣敲門聲。 還不等他起身,就聽到兒子龐山民的聲音由遠及近道:“從叔,你可算是回來了,這麼長時間了無音訊,城內都在傳你遭遇不測了,我等可是擔憂得很。” 話說到這的時候,龐山民已經帶著龐季和呂壹來到了龐德公房門外,龐季先是整理了一下衣冠,隨即才走了進去,向龐德公抱拳道:“久違了,兄長。” 龐德公上下打量了龐季兩眼,見其身體無恙,氣色也還行,再看龐季身後帶著的呂壹,便猜到了些許情況,他問道:“汝既已逃出生天,又何必鋌而走險?” 話中的意思很明顯,那就是龐季不該在這個關頭回來,而是應該選擇明哲保身才對。 龐季淡然一笑,說道:“兄長,我在吳侯治下的這些日子,發現如今江東竟要比襄陽還穩定,不如您帶著山民和族人、隨我前往建業吧,吳侯也對兄長十分敬重,想請您到建業書院去為學子講教。” “我就不去了,大半輩子都在魚梁州耕讀,已經習慣了,汝去勸勸其他族人吧,應該有不少想去吳侯治下的。” 對於龐德公的回答,龐季早就有所預料,因此也沒有強求,他再次拱了拱手後,便帶著呂壹離開了這裡。 兩人走後,龐山民忍不住說出了自己的疑惑。 “父親,為何不聽從叔的建議呢?就算我等不定居江東,但以講學的名義,去那裡等到襄陽戰事結束後再回來也好啊!” 聞言,龐德公瞥了他一眼,語氣淡然道:“為父老了,隻想在這魚梁州上過些安逸日子,講學之事還是待日後有機會再說吧!” 龐德公看的比龐山民可要長遠得多,如今孫策雖然進取之勢兇猛,但到底有著先天不足,所以綜合起來還是比不上曹操。 況且可天下局勢瞬息萬變,沒有人能保證孫策能持續不斷地擴張變強,所以龐德公覺得,還是不要急著下注為好。 要知道隻要他留在襄陽,找書苑 www.zhaoshuyuan.com 那荊州就永遠有他龐氏的一席之地,但他若是離去,龐氏日後想再回來就難了。 龐山民見說不動自己父親,隻能悻悻然離去,可剛走到門口,就被人拉著往另一間房走去。 拉走龐山民之人,正是龐統的親弟弟龐林,目前他正跟隨龐德公研讀經史典籍。 龐林雖然天資比不上龐統聰慧,名聲也不如龐統在荊襄之地傳播得廣,更沒有獲得“鳳雛”之類的稱號,可他依然是荊州士子中最頂級的那批人。 “大兄,方才的話我都聽到了,伯父不願去吳侯治下自有他的顧慮,但我等可以去看看啊,正好士元兄長在為吳侯效力,到時我等想要回來,相信不會有人為難的。” “可我離了父親,心裡總感覺有些不踏實。”龐山民皺眉道。 見從兄這般反應,龐林繼續勸說道:“我知大兄講究孝道,可如今荊州大多郡縣都已被吳侯大軍攻克,想來攻取荊州全境不過是時間問題,我等也該為龐氏日後的出路考慮考慮了。” 說到這,他頓了一下,見龐山民仍是一副猶豫不決的樣子,隻得又不厭其煩道:“劉景升年老昏聵,生機已然衰敗,卻仍未定立繼承之人,荊州文武為此鬧得不可開交了,如此內憂外患之下,若是劉景升突然撒手人寰,如何阻擋吳侯?” 聽到這,龐山民點了點頭,對於荊州麵臨的內憂外患,恐怕沒多少襄陽士族不清楚。 前幾日州牧府上的新軍之事,可是已經傳開了,劉琦和劉琮就差明著為其支持者搶兵權了,這劉表要是不在了,還能有好?
第一百二十六章 傅龐2人(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