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屯田之重(1 / 1)

在讓人送張全回去養傷後,孫策迅速用竹簡寫好了幾封親筆信,然後命孫河安排可信之人盡快送到周瑜等人的手中。   沒過多久,孫策先前下令西營五部抽調出的甲士便陸續來到了他營帳外的空地上。   待五百人全部到齊後,孫策帶著張昭一同走了過去,並宣布眾人往後便歸屬於典校這個新設部門。   隨即又安排這些甲士分別趕往六郡各縣,準備放出他遭遇刺殺從而受創的消息。   因為在甲士分散的方向將送信之人的目的地全都包含在內,所以在經過一番估算後,孫策與眾甲士約定,此事將於五日後開始進行。   命令下達完後,留在帳中的秦鬆也擬好了虞翻的校郎任職令。   孫策看了一遍,沒有發現什麼問題,便在上麵蓋上了自己的將軍印。   三人再次回到帳中後,孫策僅是沉默了片刻,便再次出言道。   “不知二位先生可曾聽說過曹孟德麾下實行的屯田?聽聞其光是在許昌試行當年,便收獲了百萬斛穀。”   聽到孫策竟然繼續談起了內治之事,張昭明顯眼前一亮,畢竟過去孫策基本沒管過內政的事務。   一直以來,張昭內心其實是非常希望孫策能兼顧到治政的,而不是將目光局限在攻城略地之上。   畢竟爭霸天下,這兩者是缺一不可的!   相比於極其考驗個人天賦,身體素質,還有心理素質的軍事能力,政治能力的培養無疑要簡單一些,隻需經過長時間的實踐磨練,遲早會進步到一個不低的水平。   難得孫策已經有了一定的領兵作戰能力,若是再將治政能力提上來,未來必定是一位雄主。   這也是張昭當初答應輔佐孫策的原因,後來揚州形勢復雜,孫策不得不專注於征戰,所以張昭便沒來得及勸說。   結果令他意想不到的是,孫策經過一次刺殺後,竟然會主動開始涉及內政之事。   這時,張昭將視線移到了秦鬆的臉上,見其果然是一副黑臉,不禁想要開懷大笑。   秦鬆感受到目光,也瞥到了張昭忍不住揚起的嘴角,不過他很快就調整好了心態,畢竟軍中糧草充足於戰事更有利。   “那曹孟德麾下推行屯田至今也不過四年,可其實力卻躍升至敢與占據了河北四州的袁本初抗衡,以此來看,屯田之法必定會成為未來幾十年的主流。”   聞言,孫策不由有些訝然,沒想到名字在後世隻存在於別人傳中的秦鬆,竟然也有如此眼光。   要知道屯田製最早在西漢就有實行過,眼下曹操雖然挾天子以令諸侯,卻並不是未來那個大漢最大軍閥。   此時大多世人的目光仍匯集在河北的袁紹身上,相信他的大軍能進一步攻取中原,很少有人能看出曹操的實力已經足以和袁紹扳一扳手腕。   可轉念一想,秦鬆是孫策的謀主,且眼下看來更精於軍事,孫權掌權時期,他與主持內政的張昭成了同一個派係,所以壓根輪不到他參與軍事謀劃,可不就籍籍無名咯。   這時,張昭又老生常談般提醒道:“屯田的確是一道良策,但卻不可貿然在江東全麵推行,以免動亂發生。”   孫策知道這是提醒他手段不要過於激烈,若是一下將江東六郡的田地都實行屯田,可能會引起那些士族豪強的反抗。   在用一個眼神示意張昭放心後,孫策說道:“我欲效仿曹孟德,在江東也進行屯田,這些年戰事頻發,導致吳郡毗陵一帶的百姓大批逃離,不如就在這片地區試行屯田,同時進行軍屯和民屯。”   “其中軍屯以士兵屯田,每六十人為一營,一邊戍守,一邊屯田;民屯則以每五十人為一屯,每屯置一司馬,其上置典農都尉、典農校尉、典農中郎將,不受郡縣管轄。”   “等到收獲時,使用官牛者,官民六四分成;使用私牛者,官民對半分成。此外,屯田百姓不得隨意離開屯田之地。”   “華子魚德才兼備,由其來做這毗陵一帶的典農校尉,二位先生覺得如何?”   華歆向孫策獻上豫章郡後,暫時留在了江東,不過還未曾任職。   此時孫策部下最高的軍職也就是中郎將,例如張昭便是撫軍中郎將,他一下子給出了校尉之職,華歆當然是欣然領命。   之後,孫策分別派人去命吳郡太守朱治和各縣官吏全力協助屯田的開展。   另外,趁著招攏民屯百姓的工夫,他還命人給平定山越的呂岱,賀齊等人送去了口信,讓其將那些被抓住的俘虜送來充當首批屯田兵。   .......   七日之後,孫策遇刺的消息已然傳遍了整個江東,一時間,不少暗藏野心之輩開始了蠢蠢欲動。   張昭已經先行回了吳縣,幫忙總覽江東,穩住局勢,一有消息就會快馬稟報孫策。   而丹徒的軍營,此刻卻依舊十分平靜。   隻有兩點與先前不同:一是原本軍中三日一次的兵士操練改為了每日一次,二是原本軍中一日兩餐的夥食變成了一日三餐。   前者實行後,就連那些經歷過數次大戰的老卒都叫苦不迭,但當得知後者後,那些叫苦聲便基本不復存在了。   各部的士卒過去即便不是士族豪強家的佃戶,也大多是底層或寒門出身,家中糧食緊張得連每日的兩餐都無法保證,所以從未想過能每日三餐。   當下,大多數人都是一日吃兩餐,隻有那些王公貴族,才能過上一日三餐的奢侈生活。   得到孫策如此優待,別說每日操練一次了,就是早晚各操練一次,士卒們都不會有太多的怨言。   對此,孫策自然都看在眼裡。   其實他現在還有很多的計劃想要實施,但為了配合被刺受創的謠言,他隻得呆在丹徒軍營,暫時不在外麵露臉。   五日前,收到任命的虞翻親自從富春趕來了丹徒軍營,找書苑www.zhaoshuyuan.com 當麵向孫策對他的信任表示感謝。   在商量好了各項細節後,典校的組建事務便全權交到了他這個典校校郎兼富春長手中。   虞翻走後,孫策便立馬實施起了另一個更加緊急且重要的計劃——軍中改革!!!   原身曾多次給部下授兵,此舉雖然成功增加了麾下勢力的擴張速度,但長久下去,必定產生隱患。   這點歷史已經證明過了,距今不過二十餘年之後,江東就會出現各部士卒隻認自家統領,不認江東之主的情況。   雖然這是由於孫權對江東士族的一步步妥協所導致,但孫策必須防患於未然。   畢竟若是軍權被奪,他這個威望太高的勢力創始人,大概率會突然死於一場“突發惡疾”。   因此,從現在開始,他會在軍中進行改革,逐步提高所有士卒的待遇,讓他們認清自己到底應該歸屬於何人。   而要想做到那一步,必定要花費大量的錢糧。   而孫策自組建獨立勢力以來,所用的錢糧全都是靠別人資助或是上門找人“借”來的。   雖然他成為江東之主後,金銀已經不缺,可糧草的儲備仍然不足,還不足以支撐他一次性完成軍中變革。   所以他隻能先從讓丹徒軍營中的士卒每日吃上三餐開始,待日後糧草充足時再向駐紮各郡中的軍隊推廣。   孫策相信,若是沒有天災,隻需一年,他就可以完成這一軍中改革。   畢竟等典校組建好,並在各郡縣紮根後,他就會在江東大規模實施屯田製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