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章 製鹽之法(1 / 1)

鹽倉距離海鹽城並不遠,大約走了兩三裡路後,孫策就能望見一片土石築成的圍墻。   前麵的陸飛此時也扭過頭,指著不遠處的圍墻說道:“主公,那裡便是鹽倉!”   孫策點了點頭,沒有說話,不一會兒,眾人便到了圍墻跟前,整個鹽倉的占地麵積還是不小的,幾乎有半個海鹽縣城那麼大了。   總的來說,海鹽縣處於孫策治下地盤的大後方,除了靠著大海,可能時不時會有些不成氣候的海匪外,這裡還是比較安全的,不過有了城墻,再加上嚴密的守衛,鹽倉的安全上應該是有了保障。   不過孫策對於鹽倉的要求可是絕對安全,因此他指著土石圍墻,對陸飛說道:“子鵬,這圍墻得包上青磚,加強防護!,還有,之後此處要設立司鹽校尉一職,專門負責鹽倉安全,等司鹽校尉到的時候,你可得好好配合他。”   頓了頓,孫策又道:“當然,有關鹽政之事還是以你為主。”   “喏!屬下知曉了。”陸飛道。   進了土城,孫策便看到一排排整齊的屋子,這些屋子都是夯築的包磚土墻,屋頂上則是蓋著瓦片,這個時代大部分百姓住的都是茅草屋,夯築的土墻,屋頂蓋上厚厚的茅草,能用磚墻瓦蓋的房子,已經是相當不錯了。   對於這樣的建設,孫策也能才想到陸飛的擔憂,鹽倉畢竟太重要了,不能有絲毫的閃失,而茅草確實相較磚瓦房更易燃些,因此他在建設鹽倉時才會選用磚瓦。   進了屋子,便看到屋子裡擺滿了一個又一個的籮筐,籮筐裡則是一袋又一袋的粗鹽,這些粗鹽便是直接在鹽田裡曬出來的,質量相對較差,也是此時大多數人食用的。   孫策指著這些籮筐說道:“子鵬,這些鹽的防潮工作一定要做好,未來本將軍府庫的收入很大一部分都要從這些鹽而來,你可要給我看好了!”   聞言,陸飛麵色一凜,說道:“主公放心,鹽倉若是有誤,主公直接派人來取我項上人頭便可!”   “說那些胡話作甚,我要你頭顱有何用?我要的是鹽倉的安全!”孫策說道。   “飛必不負主公所托!”見陸飛那張臉上透露著沉著堅毅,孫策滿意地點了點頭,又道:“去精鹽倉看看!”   陸飛頷首,帶著孫策繼續往裡走,一路上經過了數間相同模樣的磚墻瓦蓋屋子,終於到了精鹽倉。   相比前麵的鹽倉,精鹽倉的防護標準又提高了,其外圍竟然還有一重圍墻,進來後才能看到了精鹽倉。   精鹽倉同樣是一排排磚墻瓦蓋屋子,不過屋子裡的防護就要比前麵的鹽倉更高級一些,所有的精鹽都被保存在陶壇子裡,壇子口上還包著一層厚厚的麻布。   孫策隨手解開一個壇子上的麻布,伸手從壇子中舀起一些鹽,看到潔白的精鹽,他十分滿意地笑了,隨即誇贊陸飛道:“子鵬這些精鹽製得很不錯!”   陸飛麵色一喜,問道:“主公,可要去視察一番精鹽工坊?”   “哦?工坊也在鹽倉裡?”孫策問道。   “稟主公,屬下為了最大限度的保護製作精鹽的工序,便將精鹽工坊設在了鹽倉之內!”   聽到陸飛所言,孫策點了點頭道:“這倒是個好主意,以後再有司鹽校尉駐守此地,想必鹽倉定然無憂矣!既然來了,那就去看看吧!”   陸飛點點頭,繼續帶路,沒走多久,兩人便到了精鹽工坊,原來這精鹽工坊竟然就設在精鹽倉後麵。   “屬下將製作精鹽的工序分為三部分,即溶解,過濾和蒸餾,每一個工序的夥計都不會知道其他工序是什麼,以此來最大限度的保密製作精鹽的方法。”陸飛笑著解釋道。   孫策一聽,心中不由一喜,這不就是流水線,仔細打量了一番陸飛後,他心中暗道“沒想到這家夥還是個商業人才,當初的機會真是沒有白給!”   這也充分地說明了一點,在官場,有時候能乾好事情的人並不一定會長得多好看,反而那些其貌不揚的,往往都有幾分本事。   精鹽工坊內,孫策在陸飛的帶領下,來到了進行第一道工序之地,此地進行的是溶解,即將曬好的粗鹽溶解到清水中達到飽和的程度,這個院子裡,放著一個有一個的大水缸,大水缸裡都是清水,每個大水缸旁都站著兩個人,其中一個人將鹽包中的鹽倒進大水缸中,而另一個人則手持一根粗木棍在水缸中不斷的攪動,找書苑 www.zhaoshuyuan.com 以加速溶解。   孫策默默觀察著,發現每缸清水中都隻倒入五包鹽,於是有些疑惑道:“子鵬,為何每缸水裡都隻倒入五包鹽?難道是五包恰好達到飽和?”   “回稟主公,正是如此!”陸飛說道,“屬下經過多次的試驗和記錄後,得到的結果就是水缸內倒入五包鹽之後,大約就達到飽和程度!”   孫策點了點頭,愈發滿意,他發現自己真的是越來越欣賞這個陸飛了,他親切地伸手拍了拍其肩膀,贊道:“做的不錯!”   聞言,陸飛笑得臉就像一朵花似的,很快,孫策又在陸飛的帶領下來到了進行第二道工序之地。   第二道工序是過濾,即將充分溶解之後的鹽水通過麻布進行過濾,將其中的雜質給分離出去,這個院子裡,放著許多的水桶,也有許多的大水缸,隻不過每一個大水缸上都蒙著好幾層厚厚的麻布,每個大水缸旁都站著五個工人,其中四個各自拽著厚麻布的一個角,拽著厚麻布卻保持著一個度,要既不緊繃,又能承受住鹽水倒下來時的沖擊,剩下那個人則是將水桶中從第一個車間運來的飽和鹽水從厚麻布上倒下去,每一桶飽和鹽水倒下去,厚麻布上都會留下一層黑黃色的東西,也就是粗鹽中的雜質。   很快,孫策又在陸飛的帶領下來到進行最後一個工序的地方,最後一道工序是蒸餾,與煮鹽倒是有異曲同工之妙,自由風乾其實也不是不行,不過需要花費的時間要多很多,也很難進行保密,所以為了保密和加快速度,孫策還是讓陸飛采取了這種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