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五章 長水鹹魚(1 / 1)

孫策等人抵達長水縣沒多久,陸遜便帶著自己的屬下官吏前來迎接孫策。   論起長相,陸遜可要比與其同姓的陸飛要好上一大截,其容貌雖然談不上俊美,卻也是五官方正,再加上身材修長,站在人群裡顯得十分出眾,一眼就能讓人看見。   況且,相比起陸飛時常的不修邊幅,陸遜明顯要更講究一些,畢竟是世家子弟,混的就是一張臉麵,他身上的官服一絲不茍地穿著,腳上則是一雙黑色的靴子,乍一看上去就要比陸飛更有威嚴。   不過這些都不影響、陸飛更能和老百姓打成一片的能力,那是他的為官方式,陸遜喜歡保持距離,顯示自己的威嚴則是另一種方式。   對於這兩種方式孰優孰劣,孫策也不評判,而且也談不上對哪種做法更喜歡,畢竟海鹽縣和長水縣的情況不同。   海鹽縣是老縣城,陸飛也在海鹽縣當了多年縣長,對海鹽的情況要熟悉許多,陸飛與老百姓打成一片的方法在海鹽很適合。   但是若在長水縣,陸飛的方法卻有些不合時宜,長水縣是新建的縣,分割了婁縣南部和海鹽縣北部,然後結合在一起就成了長水縣。   正所謂事有輕重緩急,新建的長水縣有很多的矛盾,陸遜身為縣長最重要的是盡快要建好縣城,以及加快生產鹹魚的速度,那些矛盾必須依靠他的威嚴迅速壓下去。   至於如何解決這些矛盾,那就是以後的事情了。   孫策看著陸遜,緩緩說道:“伯言做得不錯,長水縣城已經初具雛形,鹹魚也開始生產了,想必花費了不少經歷吧!”   陸遜麵不改色,拱手說道:“這是屬下應盡之責。”   見狀,孫策笑了笑,說道:“先帶我到處看看吧!”   很快,孫策等人便在陸遜的帶領下來到了築城工地上,放眼望去,整個城墻已經圍了起來,城墻上的女墻,箭垛之類的也修建的差不多了,當然,城門還沒有安裝,城門處的青磚也沒有。   走進城中,入眼所見之人皆在忙碌,城中的氣氛可謂熱火朝天,每一個見到的人似乎乾勁都不小,一個個光著膀子,或推著小車,或背著籮筐,都在勞作著。   孫策點了點頭,卻有些詫異,便看向陸遜問道:“伯言是如何讓這些百姓如此有乾勁?”   聽到問題,陸遜微微抬頭看向孫策,用餘光瞥到了其身後、正一臉笑意看著自己的顧雍,心知無事,便開口解釋道:“無他,唯利益二字耳!”   孫策饒有興趣地問道:“哦,說說看!”   “如主公所見,長水縣人力大大不足,屬下派人查訪過後,整個縣人口不足萬戶,約莫有八千戶作用,共三萬餘人,為了讓這些人主動修城墻,屬下便將整個縣城中除了縣衙和倉庫以外的所有地方進行分割和劃分!”   “屬下上任後,先給每家每戶都劃好住宅的地方,一些富裕的人家或者商人,我則會將臨街的地方劃給她們,或者給他們較大的地皮,當然,他們也要付出相應的代價,比如說給縣府捐獻一些錢糧,然後屬下便用這些錢糧來雇傭那些不願意搬入城中居住的百姓,讓他們一起來修築城墻!”   孫策點了點頭,這種做法簡直就是空手套白狼,沒想到陸遜還有做房地產奸商的潛力,錢糧一點沒花,便能修好了縣城,看來他能在有家仇的情況還做到都督不是沒有原因的。   “既修好了縣城,又節省了錢糧,伯言好智計!”   一旁的顧雍這時也站出來說了一句:“之前還在擔心伯言為何不去我那兒支取錢糧,如今看來是我多慮了!”   聽到顧雍的誇贊,陸遜朝其拱了拱手,也不言語。   孫策頷首道:“想來這縣城修好也不是什麼難事了,伯言,再帶我們去看看鹹魚作坊吧!”   陸遜點頭,在前麵領路,也沒過多久,就來到了海邊的一處空地上,離此地不遠處就是一個小港口,港口邊還停著大概十來艘漁船,這漁船不算大,約莫有鬥艦大小,船上有帆有櫓,順風則用帆,逆風則降帆用櫓。   放眼望去,海麵上也能看到不少的漁船,陽光下,波光閃閃的海麵,倒是一副令人難忘的美景。   就在這時,陸遜突然開口說道:“將軍,如今長水縣漁民極多,但是漁船卻有些不夠勞力,而且這些漁船都無法遠洋捕魚,隻能在近海行駛,稍微遠行,便有傾覆之虞。”   思索片刻後,孫策突然想起了後世很著名的一款海船,也就是福船,一種尖底海船,於是他說道:“這個別擔心,我會想辦法!”   孫策沒有當場說出此事,找書苑 www.zhaoshuyuan.com畢竟陸遜和顧雍雖然有才能,卻不可能懂那些工匠技藝的東西,若是蒲成在這的話,倒是還可以聊上一聊。   “伯言,帶我去看看如何製作鹹魚的!”孫策轉移話題道。   陸遜點點頭,作為一個和孫策關係還不親近的下屬,他時刻謹記著一條準則,那就是不該問的不問,尤其是此時孫策明顯不想說的時候,更是不能表露出好奇心。   而這點,顧雍等人顯然也很清楚。   一番視察過後,孫策帶人前往陸遜的縣長府上吃了一頓便飯。   孫策提出了自己的想法,打算在長水縣建立一個鹹魚製作工坊。   長水縣緊鄰海岸,按照陸遜所言,出海捕撈的漁民數量應該不算少,若是能將那些捕到的海魚全部收購來進行醃製,然後再分運到各部軍中,便可以起到改善將士們夥食的作用。   得知這個想法後,顧雍和陸遜當即表示了贊同,其實他們贊不贊同已經不重要了,自從孫策整頓內治、對外擴張成功以來,整個江東已經漸漸變得真正由他說得算了。   將製作鹹魚之事安排好後,孫策又去芮良駐守之地慰問了一番,然後帶人再次回到了海鹽縣。   到了之後,孫策照例帶人到陸飛的縣長府上、與眾縣府官吏一起吃了一頓便飯。   他這般行事正是學的劉備,此舉可以極大地顯示出對屬下的親近,而且他本就習慣了後世的飲食習慣,不一定非得分席而坐,再加上與眾人同食,便不容易給刺客下毒的機會。   所以即便有人勸說,孫策依然我行我素地繼續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