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策帶人離開海鹽縣之後,並沒有直接返回吳郡,而是繼續沿著海鹽縣的東北方向一路前進,然後來到了鬆江的入海口,後世華夏第一大都市,上海的鬆江區就在這裡。 吳王闔閭曾經在此設立長水縣,而此時,孫策正帶著諸人,距長水縣故地不遠了,滾滾的江水滔滔不絕的流入海中。 孫策跳下馬兒,走在海灘上,指著大海,對身後的顧雍,孫河和徐琨說道:“你們看,這大海裡有著無盡的財富,等到局勢大致穩定下來,我便會派人出海前去挖掘這片寶藏。” 遠遠望去,一望無際的大海,碧藍的天空,清澈的海麵上,沒有絲毫的汙染,不遠處還有一兩艘漁船,隻不過隻在近海處,不敢跑得更遠。 如此美景,讓忙碌許久的孫策感受到了久違的寧靜,一時間連他的心境似乎都快有所提升。 這片海灘上綿延數十裡,很多地方都有起伏不平的石頭,在大海的沖刷下,這些石頭千奇百怪,看起來極美,海邊的一些大石頭已經被海水沖刷的中空,巨大的浪頭沖來,發出轟鳴聲,不斷泛起白色的沫子。 孫策在海邊一會兒向東,一會向西,一陣亂跑,其餘人雖然有些不理解他在做什麼,卻也不得不跟著。 其實他不是在亂跑,而是在找魚,前世經常觀看荒島求生視頻的他,可是很清楚大海就是一座無盡的寶藏,食物在大海中近乎是無窮無盡的。 “就是這裡!” 孫策一腳踹開了一塊石頭,那石頭掉進水坑後,原本清澈的海水變得渾濁起來。 突然,一些小氣泡緩緩出現,似乎有東西要鉆出來似的,水中果然藏著魚群。 孫策瞅準時機,手中的長槍連連刺下,一刺,一提,一甩,便有魚到了岸上,這套動作一開始很生疏,進而變得連貫和流暢,魚兒不斷地被扔上海灘。 直到此時,顧雍等人總算明白了孫策先前的行為。 孫策紮上來的魚都是黃魚,見孫河和徐琨等侍衛都有些好奇,一副躍躍欲試的模樣,他笑著說道:“大家都可以自己試試,今晚我們就吃這些魚了!” 說罷,孫策便從石頭上跳了下來,然後看著顧雍問道:“怎麼樣?有何感想?” 被問道的顧雍拱手答道:“主公所言不虛,大海果然有無盡財富,今日所見倒是十分契合當年管仲所言的興漁鹽之利!” “元嘆,我欲在此重建長水縣,你看如何?”孫策問道。 顧雍沉吟片刻後答道:“主公所言對我江東的發展確實有利,隻是這其中恐怕會有不少困難!” “此事我也知曉,想要做成任何事情都免不了困難,所以,不知元嘆可能說服陸家陸遜前來擔任這長水縣長?” 聞言,顧雍一愣,不敢當麵應下此事,要知道陸遜祖父陸康可以說就是因為孫策而死的,雖然孫策是受袁術的命令,但到底還是他圍困的陸康。 被孫策注視良久之後,顧雍才說道:“屬下必不負主公所托!” “元嘆放心,陸遜上任後所需一切錢糧,皆可從你那兒支取,我隻有一個要求,要盡快看到成果。” 隨後,孫策又告訴顧雍長水縣長還需兼任江東司漁長史,發展長水縣的漁業。 ...... 數日後,在長水縣故地等到陸遜到來後,孫策便準備動身離開這裡了,他並不打算現在就和陸遜見麵。 會稽南部山越的遷徙工作已經進行了一段時間了,孫策想過去看看進度,而陸遜似乎是被顧雍說服了,過來後便開始了重建長水縣的工作。 這倒是令孫策十分滿意,因為在他的計劃中,漁鹽之利是非常重要的一環。 正所謂“兵馬未動,糧草先行”,一場戰爭打到最後其實打的就是後勤,隻有良好的後勤保障,才能夠讓士兵在作戰中發揮出該有的戰鬥力。 歷史上袁軍糧倉被燒後,軍隊被打得一路潰敗,就將這點展現得淋漓盡致,因而,孫策要吸取教訓,做好後勤保證工作,就算前線真的不幸出現了問題,也能及時補救。 這方麵的後勤工作,孫策是打算交給魯肅和顧雍去負責的,他想把海鹽縣和長水縣打造成自己的魚肉加工基地。 食鹽和魚相結合,得到的自然就是鹹魚了,鹹魚不僅易保存,煮了後的味道也不錯,其營養也較為豐富。 在這個年代可不用講究什麼一樣營養均衡,找書苑 www.zhaoshuyuan.com 飲食健康,能讓每個士卒吃飽就很不錯了,至於講究食物種類健康的,根本沒有士卒敢想。 有了充足的鹹魚後,當別的軍隊在戰場大多隻能吃乾糧充饑的時候,江東軍士卒可以有魚肉吃,他們的身體狀態至少是要好上一些的。 以上便是孫策要重建長水縣最重要的原因,另外,也有一部分想讓陸遜出仕的緣故,畢竟這是個大才,現在自己沒死,孫權沒機會上位,與其有可能讓他一輩子留在家中浪費了,不如讓顧雍勸他出來做點有意義的事。 去往會稽南部的路上,考慮到發展漁鹽過程可能遇到的問題,孫策當即下令調侍衛孫河為司鹽校尉,領一千兵馬前去海鹽縣駐守,又調吳郡張氏的張允為司漁校尉,同樣領一千兵馬,前往長水縣駐守。 安排好這些後,孫策帶人在會稽郡各縣視察了一番。 大約兩月之後,風塵仆仆的眾人再次回到了長水縣。 距離長水縣還有好幾裡地時,孫策就意識到,長水縣生產的鹹魚量少是有原因的。 原因就是,此時的長水縣看起來還像是一個大工地,而且是一個工人嚴重不足的大工地,他有些高估了這個時代築城蓋房的速度了。 現在想來,海鹽縣能在那麼短的時間內蓋好鹽倉,已經是一個相當快的速度了,不得不說陸飛在海鹽縣真的很有凝聚力。 不過重新鑄造一座縣城顯然要更困難一些,即使孫策對長水縣城的要求並不高,但人力卻是個嚴重的問題,這樣的一個地方能有多少勞力呢?
第三十四章 重建長水(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