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婚過後沒幾日,孫策便命侍從帶著禮物、上門拜訪了帶著朝廷詔書趕回來的張紘。 許昌的荀彧得知孫策成功進一步實行了擴張,且逐漸穩定內部後,立即自主向漢帝劉協上奏,拜孫策為後將軍,荊州牧,允許設置長史、司馬、從事中郎,擁有開府辟召掾屬的權力,禮儀如同三公。 此外,他還讓人跟著張紘前來授予孫策假節,並督揚、交、益三州兵事。 這些封賞都是基本都是當初李傕當權時,拉攏劉表的安排,如今為了穩住孫策,讓其將擴張的目光放在大江以南,替曹操爭取時間,荀彧也有樣學樣地照做了一遍。 荀彧相信曹操不會因此怪罪於他,當然,事後他還是命人將此事通報給前線的曹操。 而孫策這邊,隻要封賞的聖旨上蓋著皇帝的玉璽,自然是欣然接受,至於荊州牧與劉表沖突了,那又何妨?反正他已經初步占據了荊南四郡,而劉表在荊北早晚都會滅亡。 …… “子綱先生,如今我治下範圍愈發廣闊,然人才卻稍顯不足,因而便想增強教學,因此,想要在江東成立一家書院。 一番思慮之後,我決定將丹陽郡秣陵縣改名為建業,在那建造新城,並成立建業書院,吸引大江南北的學子前來。 我欲讓先生出任書院山長,兼第一任建業令,負責監督新城和書院的建設,不知可否?” 張紘一聽,微微一愣,他預料過各種孫策對他的安排,卻唯獨沒有想到,他會被派去當書院的山長,一時間,他有些看不透孫策的用意。 他想了想,開口問道:“不知這建業書院設立的意圖為何,還請主公示下!” 孫策答道:“如今我已經據有江東廣大的地盤,人口頗豐,卻苦於人才不足,讀書人太少,郡縣地方缺少守令佐丞,雖然我已讓人在軍中開戰軍事教育,但建業書院也很重要,其首要任務就是替我選拔人才!” 張紘想了想後又問道:“不知主公對進入書院學習的學生有何要求?” “要進行入學考核,達到一定水準方能入書院讀書!”孫策說道。 “那主公以為幾年結業可好?”張紘再次提問道。 “就以四年為期把,結業後舉行考核!” “結業考核到時候一同舉行,考核題目則由各部門先自擬,再交由我等審核,取其中優等者可以直接授官,通過者分為三等,一等可為縣令,二等可為縣長,三等可為縣中丞尉。” “剩餘學生可以選擇再回書院深造,參與下一屆考核。” 聽完孫策的想法,張紘稍微愣了一下,隨即便理解了孫策的用意。 如果通過書院的結業考核就能授官,恐怕整個江東都會沸騰,甚至會吸引江北以及荊州的士子前來,尤其是那些寒門士子,或者是出身不好的讀書人,對他們的吸引力還要更甚。 當然,從某種程度上來說,這會影響到一些世家豪族的利益,當然對一些已經與孫策交好的世家來說,其實影響不大。 不過,張紘也能夠理解孫策的無奈。 雖然經過前段時間對於世家的威逼利誘,江東的官民如今表麵看起來無不敬服孫策,但仍有一部分江東豪族在暗地裡對孫策不是很服氣,而且還經常做出點小動作。 這些行為雖不至於對孫策造成傷害,但也惡心人,他有些惱火,卻沒有合理的動手借口,總不能無緣無故地將其全部殺了吧! 而建立書院還有考核製度,則是釜底抽薪之計,到時候無論是哪個世家豪族,隻要敢和他呲牙,那就對不起了,反正他隨時都可以培養出一個替代其的家族。 其實孫策也是在給這些世家豪族一個機會,畢竟,在這個時代,百姓們一般是看不起書的,讀書識字且能通過書院入學考核的人,即使不是出身於官宦世家,家中也定然是有足夠的資產。 見張紘遲遲不作答,孫策開口問道:“子綱先生可是有何異議?” 聞言,張紘略微有些遲疑,最終還是將自己的疑惑說了出來:“主公可是想要廢除察舉製?” 孫策搖頭說道:“當然不會廢除,隻不過是再多一條入仕的道路罷了,否則沒有官員儲備,新下一地後我到哪裡去現找人才來?” “主公此舉大善!”張紘開口贊道。 這個想法絕對稱得上等,因為建業書院不但能夠解決官吏的問題,還能拉攏士族之心,是個一箭雙雕的計策! 孫策點了點頭,他知道張紘會答應的,這個簡化版的科舉製雖然與魏晉時期的九品中正製都是為了拉攏士族,但是效果是截然相反的。 九品中正製是一種慢性毒藥,未來會不斷地侵蝕整個王朝和世家的根基,而科舉製度,不但相對更加公平,也是對世家豪族的激勵,還能夠確實地不斷為王朝輸送新鮮血液。 不管從哪一方麵來說,科舉製都要比九品中正製強太多。 “子綱先生放心,建立建業書院所需錢糧,皆從府庫所出,我會和打個招呼,凡是子綱先生調取錢糧,找書苑 www.zhaoshuyuan.com一切皆準!”得到張紘答復後,孫策笑著對張紘說道。 “屬下謝過主公!” 建立建業書院這一步棋,既合理,又能向那些還未完全臣服與自己的江東士族拋出橄欖枝,通過書院的結業考核,便可入仕,這是一個巨大的誘惑,想來大多數人都是無法拒絕的。 數日後,秣陵縣南,一支隊伍緩緩朝城中行進著,正是張紘帶著大批工匠和孫策調撥給他的人馬而來。 隊伍中還有一隊會稽謝家的馬車,馬車裡坐著的,正是尚書郎謝煚,在得到孫策要設立建業書院的消息後,他立馬就找上了門、向孫策保證謝家上下全體支持此舉,並自薦日後參與書院學生的教導。 謝煚甚至都想好了,等回去後,一定要主動撮合自家女兒和孫家的婚事,最理想的是讓她嫁與孫策,實在不行,孫權也勉強可以。 畢竟他在孫策微末時沒有投靠,創業時也沒有投靠,而是眼見孫家已經起勢了才來投機的,所以他要想跟緊孫策的腳步,使用聯姻手段是避免不了的! 沒過多久,張紘便遠遠瞧見了一個黑色的輪廓,想必那裡就是秣陵縣城了。 又走了一段時間,張紘與眾人終於看到了秣陵城外前來迎接的人群,此時的城外擠滿了百姓,一眼望過去黑壓壓的一片,打頭的正是原先的秣陵縣令。 此人身高八尺,麵容俊秀,膚色略微有些黑,身穿一襲錦衣製成的官服,頭戴官帽,腳蹬皮靴,看起來頗有幾分父母官的氣度。 離得遠遠地,張紘便見對方帶頭喊道:“拜見子魚公!”
第四十九章 建業(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