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三章 抵達西昌(1 / 1)

數日後,孫策一行終於到了臨海郡郡治東冶縣,當他們重新踏上堅實的大地時,才總算鬆了口氣。   孫策還好,大多數的官員和士卒也都還好,畢竟都是南方人,可是一些不熟悉水性的人卻臉色蒼白,這些人一開始在船上還好,過了永寧縣後,海浪卻突然大了起來,他們便開始暈船,嘔吐不止。   好在有華佗提前配置好的暈船藥,總算不是特別嚴重。   臨海郡郡治東冶縣的港口裡,臨海郡太守率領一眾官吏前來迎接孫策一行,因為整個臨海郡依舊是漢越雜居,所以仍然處於軍管狀態。   “拜見主公!”諸人齊聲拱手拜道。   孫策微笑著將幾人一一扶起,口中說道:“諸君替我鎮守臨海,勞苦功高,不需行此大禮!”   眾人寒暄了幾句後,便到了東冶縣內的太守府。   太守府內,孫策高坐其上,他看了看堂中群臣,開口問道:“文表,臨海郡內的山越人可還安生?”   秦鬆笑著說道:“主公,有數千兵馬在此,郡內的山越人倒是不足為慮。”   孫策聽後微微頷首,這與他心中所預計的差不多,不過,這數千兵馬都是能征善戰的,一直駐守在臨海郡這種後方總是有些浪費,日後若要對荊州和交州用兵,少不得要把這些兵馬調往前線。   “文表之前在奏表中提到臨海郡糧食生產不易,如今可有想到什麼好的解決辦法?”孫策開口問道。   臨海郡主要是丘陵地形,糧食生產一直就是個大問題,在丘陵地區種糧食,梯田是一種創造性的方式,至於可能造成的水土流失什麼的,孫策可沒工夫考慮。   要知道,如今的這個時代,飯要是都吃不飽了,還去考慮水土流失的問題,那不是傻子嗎?   秦鬆聽到孫策問他,想了想,答道:“以目前的人口來計算,糧食尚能自給,福州、吳興、南平三縣都建於平整的穀地之中,土地肥沃、水源充足,糧食也足夠。   然而,隨著人口的不斷增加,僅僅在穀地中生產的糧食就不夠了,不過,臣發現在不少丘陵地帶有一種梯田,解決了無法種地的問題,所以,臣以為可以推廣梯田。”   聽到這,孫策點了點頭,不過還有一個問題,梯田當然能夠解決一部分問題,但是梯田的一個缺陷在於其人力消耗過高,且無產量優勢。   “可以推廣梯田,但梯田不能解決問題,我聽說梯田人力消耗大,且畝產量低,得不償失!”孫策開口說道。   秦鬆點了點頭,說道:“主公明察秋毫,確實如此。因而,臣以為在推廣梯田的同時,主公的種茶計劃也可以大力推行,以茶換糧,進行貿易!”   孫策聽後微微一笑,秦鬆果然是他的心腹,對他的想法了解得十分清楚,後世的福建省,本就是產茶大省,所以種茶倒稱得上因地製宜了,以茶換糧,甚至以茶換馬。   於是他說道:“文表所言甚合我意。”   隨即,孫策又將目光轉向了負責種茶之事的官吏,問道:“這幾個月,種茶之事做得怎麼樣了?”   隻見那人微微一笑,恭敬的開口說道:“啟稟主公,如今正在育種階段,東冶、福州、吳興、南平四縣外,已經各自開發出百畝的茶園,到了明年,就可以大規模的推廣種茶。”   孫策聞言,嘴角露出了一絲微不可查的笑意,隨後他又問了一些問題後,便命人開宴,這場宴會倒與之前的不太一樣,這一次的宴會上,各種海鮮頗多,味道也不錯,眾人吃的頗為開心。   再加上臨海郡特有的山越音樂和舞蹈,這場宴會自然是賓主盡歡。   翌日,孫策便實地考察了一下東冶縣的茶園,東冶縣的茶園約莫有一百多畝,修建在丘陵之上,此時正是夏鋤的時候,不少茶農正在茶園裡清理雜草。   看著一片片綠油油的茶樹,聞著四處飄散的淡淡清香,孫策置身於這大自然中,心情格外的舒暢。   視察過東冶縣之後,孫策領眾人一路西行,溯閩江而上,相繼視察了沙溪與閩江交匯處的吳興縣、建溪與閩江交匯處的南平縣,還有閩江源頭金溪邊的福州縣。   這三縣裡,山越降民眾多,好在雖然是漢越雜居,民族融合發展得倒也順利,甚至在孫策的有意推動下,不少漢人已經娶了山越女子為妻,不少山越人也加入了江東軍隊。   先前平息山越的許多將校,當時損失的士卒都用山越人補充上了,畢竟他們悍勇善戰,乃是最優秀的兵源。   ......   在一分為二前,找書苑 www.zhaoshuyuan.com 豫章郡曾是孫策治下人口最多的一郡,其轄十四個縣,人口高達九十餘萬之巨,戶數約莫有十七萬。   這麼大的麵積,人口也這麼多的一個郡,無論孫策交給誰,他都不能完全放心,而且即便是如今的豫章郡已經是被分割走了一部分,規模依舊不小,可見當初豫章郡人口之盛。   孫策吞並豫章郡之後,之所以沒對原先的太守華歆出手,一方麵是因為華歆是個願意投靠他的人才,另一方麵則是不想引起豫章動蕩。   雖然豫章歸入孫策治下之後整體還算平穩,但畢竟曾經是劉繇的地盤,為了預防萬一,孫策絕不能讓人有機會掌控如此龐大的豫章郡,因此才有了豫章郡的一分為二。   豫章郡的劃分是以吉水為界,吉水以北為新豫章郡,吉水以南則為廬陵郡。   分割後的豫章郡有人口約莫六十萬,下轄南昌、艾縣、建城、新淦、宜春、南城、建昌、臨汝等共八個縣。   而新置的廬陵郡人口則隻有二十九萬餘,拆分廬陵為高昌、西昌、東昌、石陽、遂興、吉陽、興平、陽豐八縣,另外新設巴丘、南野二縣,共十個縣,郡治在西昌。   數日後,孫策一行人終於到達了西昌縣,早已經得到消息的豫章郡文武、已經在城外恭迎孫策的到來了。   為首之人正是廬陵太守孫輔,他明顯已經收到了消息,隻聽其拱手道:“仆率豫章郡眾文武、恭迎後將軍!”   孫策微笑著對眾人說道:“無需多禮。”   他與孫輔寒暄了幾句,然後便一同往西昌城中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