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四章 新錢(1 / 1)

即使拆分出一個廬陵郡之後,豫章郡依舊是孫策治下數一數二的人口大郡,更為難得的是郡內不但農業發達,而且礦產豐富。   尤其是豫章郡內的銅礦山,更是對江東至關重要,孫策要想穩固勢力,就得讓大部分人得到利益,這就需要大筆的錢財,因而開發銅礦鑄錢就是唯一的選擇。   好在豫章郡內,南昌縣附近的綠銅礦山是已經開發過很多年的地方,有熟練的工人、完備的設施,孫策在接手後,很快便恢復了生產,而且礦石的產量很快便超過了銅陵鎮。   《漢書》中曾經記載:“然其居國以銅鹽故,百姓無賦。卒踐更,輒予平賈。歲時存問茂材,賞賜閭裡,它郡國吏欲來捕亡人者,頌共禁不與。如此者三十餘年,以故能使其眾。”   這說的是吳王劉濞之所以能夠發動叛亂,其原因在於吳國豐富的銅鹽資源,以至於吳王劉濞極為富裕,得郡國民心極甚。   南昌縣附近,便是軍山湖和撫河,土地肥沃,水源充足,人口密集,農業極為發達。   這一帶,孫策推廣的並不是一麥一稻的種植製度,而是一年兩稻,一年兩收,也就是說,這裡種植的是雙季稻。   雙季稻在中國具有悠久的種植歷史,最早見於公元前3世紀,《山海經》中的記載。   水稻畝產本就高於小麥,種植雙季稻要比一麥一稻的產量更大,當然這也和豫章郡相對偏南的地理位置有關,氣候條件更適合種植雙季稻。   孫策視察過南昌縣附近的稻田之後,便在龐統等人的引領下,前往綠銅礦山視察,豫章郡也就是後世的江西省,江西銅礦資源之富,居全國之首。   南昌縣城以東,武夷山脈以西,也就是廣義上的綠銅礦山區。整個地區分布著大量的銅礦,有了產量不低的銅礦,想要將銅礦轉化為可以實際的財富,就要鑄錢。   光武帝建武初年,官府下達了禁止私鑄銅錢的禁令,東漢時期的文獻中基本也上不見有關於私鑄貨幣的記載。建武十六年,東漢朝廷恢復鑄行五銖錢,一直到今天,百姓之中通用的也是傳承了數百年的五銖錢,初平元年,董卓壞五銖錢,更鑄小錢。   然而,董卓的這道命令,實際上對於天下的影響並不大,主要影響到的也隻有洛陽一代,當時天下已經亂了,在董卓的控製範圍之外,已經沒有多少人聽從其命令了。   值得注意的是,東漢時期的貨幣鑄造,中央隻是作宏觀調控,具體的鑄造是由地方郡縣來實施的,所以如今孫策自己鑄錢,在某種程度上來說,並沒有任何難度。   銅礦的產量足夠多,豫章的銅礦加上銅陵的銅礦,完全能夠滿足治下的錢幣需求,再加上地方郡縣自行鑄造錢幣,因此錢範的問題也不需要考慮。   當然,問題也是有的,自桓靈以來,物價上漲,貨幣貶值,五銖錢製造粗劣,建武五銖錢,也就是光武帝時期鑄造的錢幣,錢徑二點六公分左右,重量約為三克,銅略帶紅色,鑄造精致,銨麵平整,都有外廓,錢文清晰,筆畫較細,此後,錢幣的鑄造逐步下降,多不足三克,但仍沿用建武錢範。   自桓帝時期開始,五銖錢的質量開始迅速下降,字跡淺而不顯,筆劃粗,肉麵多瘢疵,重在二點五克左右,而靈帝建寧後最為盛行的,剪輪五銖更是極為惡劣,錢的外廓被剪去,隻剩下內圈,有些錢文各剩半個字。   此後、挺環五銖、四出五銖、董卓小錢,均粗劣不堪,如今的問題是,孫策該使用哪種錢範來鑄錢。   出於本心,孫策當然希望用建武錢範來鑄錢,並希望銅錢的標準達到建武五銖,可是,孫策治下十郡之中,各種劣幣仍在一同流通。   當然,最好的錢依舊是建武五銖,其次是明帝、章帝、和帝等時期所鑄五銖,再次則是桓靈五銖,至於董卓小錢根本無人使用。   差不多在民間的兌換比例中,建武五銖與明帝、章帝時期五銖等值,和帝及其以後鑄造的五銖,三錢可兌換建武五銖一錢。桓靈及其後所鑄五銖,十錢可兌換建武五銖一錢。   孫策在幾個銅礦視察了一番之後,便到了鑄幣場,鑄幣場內,煙囪林立,冒著濃濃的黑煙,那是在將冶煉好的銅錠化成銅水。   他帶著一眾文武,走進鑄幣場內,正好看到兩個赤膊工人抬著一筐子剛鑄好的五銖錢,往外走,於是便命人叫住兩個工人,看著竹筐裡滿滿的五銖錢,微微點頭,這些可都是孫策個人的私產,說白了,這些錢都是孫策的錢。   隻見他用兩隻手指夾起一枚五銖,找書苑 www.zhaoshuyuan.com 仔細的瞧了瞧,錢上還保留著溫度,這錢看起來鑄造精致,銨麵平整,有外廓,錢上印文清晰,筆畫較細,確實是上好的五銖。   “拿一枚建武五銖過來!”孫策對身後的孫河說道。   孫河很快從錢袋裡摸出了一枚建武五銖,孫策接過孫河遞來的銅錢,拿在手裡,掂了掂,感覺兩枚銅錢的重量和大小都相差無幾,區別在於建武五銖的銅色略紅,而孫策鑄造的五銖錢銅色更黃。   孫策將新鑄好的錢扔回竹筐,滿意的點了點頭,隨即對身邊的龐統說道:“士元,我拿建武錢範鑄造五銖,你覺得如何?”   自從得知龐統來到江東後,身邊正無人可用的孫策立即便命人將其帶了過來。   龐統長得的確不像士族之人,反倒有些像農家子弟,臉色深黃,皮膚暗沉,發絲枯槁,但也不算醜陋。   不過對於相貌,孫策是不在乎的,畢竟即使再帥,也不會對他的實力有什麼增長。   龐統聽完孫策之言,立即拱手說道:“回稟主公,此舉大善。”   孫策一笑,問道:“哦~看來士元有所見解,不妨說來聽聽!”   “主公所鑄五銖,目的在於發放俸祿,獎勵軍功,如果鑄造劣幣,於主公名聲有誤!”龐統恭聲說道。   孫策點了點頭,龐統說的不錯,他確實是出於這樣的考慮,除此之外,更為重要的是,不穩定的幣值,對於國家經濟的損害是十分嚴重的。   他相信,當大量的新鑄五銖投入市場之後,必然會驅逐劣幣,使劣幣再無立足之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