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護城河終於被填平了,陣中的周瑜不由露出了一絲滿意的微笑,一旁的法正也是微微頷首,如此一來,進攻的道路已經變得平坦,破城,也就指日可待了。 “命令投石機集中攻擊南城門西邊那段快要坍塌的城墻,爭取從這裡打開缺口。”周瑜笑著對身後的親兵命令道。 很快,周瑜的命令便傳到到了投石機這邊,投石機的準頭當然沒有那麼好,幾個什長商量了一下,決定將八架投石機並在一處,正對著那段城墻進行投射,雖然準頭不行,可是數量大了,總有運氣好的石彈能碰巧砸開這段城墻。 投石機的移動還是比較困難的,雖然底座上被裝上了巨大的輪子,可是如此龐大的機器若要移動,需要的力量可不是一般的小,十頭犍牛拉一架投石機,用了大約半個時辰,總算將投石機安置在了指定位置。 “預備”聲響起,同時舉起的還有八麵紅色小旗,士卒們緊張地為投石機裝上石彈,伴隨著一聲“發射”,活鉤脫掉,配重落下,臂桿抬起,數十枚石彈配拋射出去,目標就是那段即將坍塌的城墻。 當石彈隨著臂桿的升起而拋射出去的時候,周瑜與法正都將緊張的眼神移向了那段城墻,兩人身後就是全副武裝好,準備已久的兩千名精銳士卒,他們將會在城破之後,作為先鋒直驅城中。 從結果看來,他們的運氣還算不錯,“轟隆”的聲音響起,數十枚石彈之中,有四五枚都擊中了那一段城墻。 曹將有些無助的站在城頭上,看著城外被填平的土地,有一種想要領兵沖出縣城的沖動,可是,當回頭看著身後士卒們驚恐的眼神,他知道即便沖出去,自己也九成九是跑不掉的。 早知有今天這番局麵,曹將說什麼也絕對不會在北門也挖那麼多壕溝,這完全就是給自己下了個套,畫地為牢了。 煙塵緩緩散盡,映入周瑜眼中的是一個可容近十人通過的一個大缺口,廣陵縣城南門西側那一段城墻終於坍塌了。 周瑜和法正的嘴角都露出了興奮之色,這北伐廣陵的頭功到手了,隻見周瑜一把抽出自己腰間的寶劍,厲聲喝道:“進攻!” 他的命令對於等待已久的兩千精銳士卒猶如久旱逢甘霖一般,他們的大刀早就饑渴難耐了,隨即這批人馬便猶如猛虎下山一般,帶頭沖向了那個缺口。 每一伍士卒都形成一個小陣型,中間三人是長矛手,兩側之人則是刀盾手,這樣的小陣型,有利於城中混戰,在進攻和防禦兩方麵都處於相對最優解。 曹將看著那坍塌的城墻,還有不遠處正在沖來的大批士卒,心中復雜異常,有些沉重,有些解脫,又有些說不清道不明的難言滋味。 回頭再看了一眼那些眼神中充滿了驚慌的士卒,曹將拔出了腰間的環首刀,他對身邊的幾個親兵厲聲喝道:“跟我上。” 那幾個親兵聞言,相視一眼,紛紛點頭,各自手持著武器,麵色堅毅的跟著曹將向缺口沖去,寥寥四五人堵住了那個缺口,稀稀拉拉的,在如潮水般的江東軍精銳士卒麵前,他們隻會被殺死,甚至被踏成肉泥。 廣陵縣城終於被攻破了,僅僅隻用了一天半的時間,付出的代價也不過是千餘士卒的傷亡和一共四架投石機壞掉而已,這代價完全出於可以接受的範圍內。 周瑜笑了,笑得很開心,他有理由這般開心,因為他清楚的明白,在江東利益集團中,有不少人都看不上自己,認為他今天的地位,不過是憑借著他是孫策的摯友這個身份而已。 太史慈雖然與他同一輩,但是其是領兵投靠孫策,之後還不斷立下功勛,能得到孫策的重用倒是合情合理。 而周瑜不同,雖然自孫策起兵以來,他也立過不少功,但終究缺乏了一些大功勞,撐起來他的江北都督之職,如今孫策北伐廣陵,周瑜一日半攻克廣陵縣,這北伐首功,非其莫屬。 “想必多少能夠堵住一些人的嘴吧。”周瑜喃喃自語道。 聲音很低,連他身旁的法正都沒聽到,當然,周瑜也明白,不遭人嫉是庸才,他不可能讓所有人都喜歡自己,他隻需要不斷用戰功來證明自己,來證明孫策的眼光沒有錯。 就目前來看,周瑜確實沒讓孫策失望,當孫策在一日之後,得知周瑜攻下了廣陵縣城,心中不由得大喜,立馬讓功曹為其記功。 在知道了曹將率眾死戰的事情後,孫策不禁有些唏噓,沉默了良久之後,孫策終於還是讓人將曹將厚葬於廣陵城外。 廣陵縣一日半被克,是許多人都沒有想到的,若孫策是聽後感到驚訝且高興,那陳登就是滿滿的驚愕了。 三日後,孫策領大軍至廣陵縣,而帶著支援自高郵縣趕來救援曹將的陳登,恰好剛剛趕到高郵縣與廣陵縣中間的一處小鎮。 已經得到消息的陳登有些不可置信,更多的則是有些措手不及,實在是周瑜的速度太快了,一日半克廣陵縣城,這在陳登看來實在是太令人不可思議了。 不過他現在可沒有空去思考為什麼有三千士卒駐守的廣陵縣會如此迅速的被攻克,擺在陳登麵前的問題是他該何去何從? 立刻退守高郵縣是目前最為保險的選擇,有高郵城墻為依靠,總比在這荒郊野外的鎮子裡安全些,可是廣陵縣城不過一日半便被攻克,不比廣陵縣城堅的高郵縣又能撐得過多久呢? 陳登在思考對策,而孫策也在思考對策,陳登在軍事上也是有一定造詣的。找書苑 www.zhaoshuyuan.com 建安四年,孫策攻下皖城後主動向徐州陳登部發難,派孫權跨江進攻陳登所守匡琦城。 當時孫權率領的兵力數倍於陳登守軍,陳登鎮靜自若,命將士們嚴陣以待,為迷惑敵人,陳登下令緊閉城門,偃旗息鼓,示弱於敵,陳登登上城樓,仔細觀察敵軍,認為可以出擊,突然打開城門,將士們如下山猛虎,奮勇殺出,向敵陣沖去。 孫權所部猝不及防,被陳登軍沖亂,潰不成軍,失去指揮,陳登親自擂鼓,將士奮勇沖殺,孫權軍很多士兵登船不及,被殺死淹死者不計其數,大敗而回,陳登取得全麵勝利。 不久,孫權率大軍卷土重來,再次進攻廣陵郡,陳登一麵向曹操告急,一麵做好應敵準備,他暗中命人在救兵來援的必經之地聚積柴草,隔十步一堆,縱橫成行,布列整齊,然後乘夜點燃,光照遠近。 孫權軍發現後,誤以為救軍已到,十分驚恐。陳登見時機已到,親率大軍出擊,一舉擊潰孫權軍,再次取得了保衛廣陵的勝利。 這兩次陳登大敗孫權,從某種程度上說,孫權是以自己的屢次失敗來反襯出陳登在軍事上的造詣。 從軍事角度來講,這兩次大敗是完全可以避免的,第一次戰敗,孫權輕敵無備,狂妄自大,犯了兵家大忌;第二次戰敗,孫權又變得膽小如鼠,不明敵情。 兩次戰敗,孫權的色厲內荏暴露無遺,孫策當然與孫權不同,他明白要在戰略山藐視敵人,戰術上重視敵人,這可是偉人當年指揮作戰的心得之一,也是孫策始終遵循的作戰策略。
第六十九章 廣陵(4)(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