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陳登,孫策還是比較重視的,畢竟歷史中記載的兩次戰役是實打實的,雖說主因在於孫權在軍事上的無能,但陳登在軍事上有一定造詣也是不可否認的。 廣陵縣內,縣衙中,孫策高居堂上,看著堂中諸臣,微微一笑,輕抿了一口杯中的清茶,緩緩開口說道:“諸位,對於這廣陵郡太守陳登有何看法,說說吧。” 孫策首先將目光看向了周瑜,畢竟周瑜久居江夏,對於江北之事要熟悉一些。 周瑜略微思索了一下,開口說道:“回稟主公,據屬下所知,陳登此人性格沉靜,智謀過人,允文允武。其人雖為文官,卻於軍事上頗有造詣,上任不久就收服了廣陵郡內的一支盜匪武裝,化為己用。” 孫策點了點頭,周瑜的評價與他記憶中的陳登其人很吻合。 “公瑾,可有何計策能對付陳登?”孫策開口問道。 “陳登為人謹慎且多智,用計行險恐怕難以成功。”周瑜停頓了一下又繼續說道:“以屬下之間,唯有正麵對敵,以大軍穩紮穩打,以實力碾壓對方,方為上策。” 孫策點了點頭,又看向了龐統。 “士元,你有什麼看法?”孫策開口問道。 龐統想了想,開口說道:“回稟主公,屬下以為周護軍所言甚是,陳登如今救援不及,我軍實力遠超對方,如今他隻能退守高郵縣,而我軍有投石機,破城易耳。” 事實也正如龐統所料,陳登沒有考慮多久便決定退守高郵縣,曹將有堅城尚不能守,更何況野戰?所以,兵少且無險可守的陳登,退守高郵縣是一個理智的決定,至於如何守下去,那就是另一回事了。 孫策聽聞龐統也如此之說,也點了點頭,表示認可。 “呂範聽令。”孫策輕聲說道。 “屬下在。”呂範聞之一喜,起身拱手應諾。 “命你率本部攻克海陵縣,隨後暫且駐守海陵。”孫策道。 “屬下遵命。”呂範大喜,高聲答道。 周瑜都已經立大功了,呂範自然也是急不可耐。 孫策看著呂範滿心歡喜領命而去,點了點頭,繼續說道:“周瑜,陳武、淩操何在?” 三人聞言,紛紛起身拱手道:“屬下在!” “命爾等率本部兵馬,進攻高郵縣,以中護軍周瑜為主,萬勿輕敵!”孫策吩咐道。 “喏!”三人紛紛應道。 想了想,孫策又補充道:“這一次依舊帶上十架投石機!” 看著三人領命而去的背影,孫策想了想,看向身旁的龐統說道:“士元以為高郵縣幾時可下?” 龐統想了想,過了一會兒,才開口說道:“屬下對陳登此人並不甚熟悉,若周護軍所言無差,恐怕短時間之內難以攻克高郵,不過我軍有投石機利器,攻克高郵不過是時間問題而已!” 孫策點了點頭,對龐統的話很是認可,在強大的實力麵前,一切詭計都無甚意義。 周瑜乃是少有的帥才智將,淩操和陳武均是武勇過人之輩,若是他們率領近萬人的大軍尚不能攻克高郵縣城,那豈不是天方夜譚? 至於史書中記載的周瑜攻打南郡時,花了足足一年才攻下,孫策認為這是由許多因素造成的。 首先是那時候的孫權對周瑜並不信任,這點從其分別任命周瑜和程普為左右都督就可以看得出來;再者,曹仁在曹操麾下也算得上是一員難得的勇將,能力完全足夠成為鎮守一方的統帥,在沒有大型攻城器械的年代,他能守住近一年的時間才讓周瑜攻克南郡倒是不足為奇;另外,南郡之戰是赤壁之戰後的一次大規模戰役,並不隻是僅僅圍繞一城一池展開的戰鬥,這場戰役中還涉及到了與劉備軍配合的問題。 這一次,周瑜三人領命攻打高郵縣,有不少的優勢,其一是孫策很信任周瑜三人,周瑜和孫策從小便是玩伴,可以說孫策對周瑜的信任甚至要超過他的親人,淩操和陳武等人也都是孫策看重的大將,同樣極為受信任,其不管如何用兵,都不會受到限製。 其二,陳登雖然在軍事上有一定造詣,但是畢竟是文官,更不是曹仁那般可以獨當一麵的勇將,很難將軍隊的戰力發揮到那個程度;其三,高郵隻是一座小小的縣城,周瑜三人有投石機相助,且兵力上占有優勢,破城不難。 當然,以上這些分析都隻能算作是紙上談兵,但一場戰役往往很少能夠按照預定的計劃進行,天時地利人和都會影響戰役的發展,將領的隨機應變能力,士卒的軍心士氣都是有些不太好把握的標準。 這不,周瑜、陳武、淩操三人在向高郵縣進攻的過程中,並不是十分順利,陳登在明白自己的處境之後,確實迅速開始向高郵縣城後撤。 但是,如果僅僅是坐困孤城,坐以待斃,那也體現不出陳登的智謀過人,膽識超群,於是他一方麵派出了士卒求援,另一方麵親率兩千士卒在江東軍必經之路上進行伏擊,以遲滯其行動,為援軍的到來爭取時間,其餘士卒則迅速撤回了高郵縣,找書苑www.zhaoshuyuan.com 開始大規模的加固城墻,並進行守城準備。 翌日,陳武率軍來到了高郵湖南部的一處小鎮,這小鎮叫做南湖鎮,意思便是這個鎮子位於高郵湖南部。 原來,周瑜三人領命出兵後,便以校尉陳武為先鋒,領本部打頭開路,而周瑜淩操率領的中軍大部還在距離陳武約莫八十裡的地方。 出南湖鎮往北行三百餘裡,便是高郵縣了,陳武一開始還保持著應有的警惕和謹慎,可是行軍三日,未曾見敵軍一兵一卒,甚至連個斥候探子也未曾出現過,這就不由得讓陳武對陳登有些小瞧。 雖然周瑜和龐統都把陳登說的挺厲害,可是在陳武這種信奉武力至上的武將眼中,士人若是做些主簿和參謀的事情可能還不錯,但對於打仗嗎,肯定是比不上他們這些經驗豐富的戰將。 當然,陳武並非對周瑜不服氣,畢竟周瑜雖說武力值不高,可也有實打實的軍功。 軍中對誰服氣不服氣簡單的很,一看戰功高低,二看武力強弱,戰功和武力都是很直觀的,軍中的粗漢子們也都清楚得很。 然而,正是由於陳武的不夠謹慎,導致他險些釀成大禍,史書中記載,建安二十年,陳武跟隨孫權攻打合肥,魏將張遼發動突襲,眾將領沒有防備,吳將宋謙、徐盛皆被擊潰而敗走,陳武奮力迎戰,不幸戰死。 歷史總是驚人的相似,這一次陳登同樣打了陳武一個措手不及,這兩個說不定在一百年前還是本家的同姓人,在南湖鎮終於發生了一場激戰,所幸的是,陳登可不是張遼,而陳武也不是二十年後的他。
第七十章 廣陵(5)(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