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戌時坐困帝陵(1 / 1)

季漢北地王 秋風渭水 4687 字 2024-03-16

帝廟之內,先帝像前,一顆血淋淋的人頭擺在地上。   劉諶立於殿中,身後跪著一人,正是被俘的成都縣尉龔遲。   龔遲宛如雨打芭蕉一般,沖著劉諶的背影頻頻磕頭求饒。   方才乍敗,龔遲欲趁亂逃走,卻不想西鄉侯張瑛早就盯上他了。   “龔遲,你來湊什麼熱鬧?”   “回大王,小人是奉了縣令之命前來,請大王明鑒!”   “你說,孤該怎麼處置你?”   “大王饒命,小人也不知這費立是要襲殺大王,成都令隻說是奉旨擒拿駙馬都尉鄧良,叫小人率縣兵前來協助。”   龔遲連連磕頭,抖如篩糠,左部督費立的腦袋,可就在麵前。   他此刻是欲哭無淚,神仙打架,凡人遭殃,這個成都縣尉還真是難做。   “呂辰,是誰的人?”   “回大王,這個小人著實不知。”   劉諶聞聲回首,轉身走到了龔遲麵前,用腳尖將伏在地上的龔遲勾起,彎腰湊近,麵露輕笑。   “你再想想?”   龔遲一愣,小心抬頭,見北地王目光意味不明,咽了咽口水,轉了轉眼珠,試探道:“杜......杜氏?”   劉諶眉頭一挑,龔遲立馬改口。   “是費立,是費立的人!”   “嗯?”   龔遲頓時汗如雨下,充滿肌肉的腦子此刻仿佛要轉冒煙。   他知道,這是自己唯一活命的機會。   須臾之間,靈光乍現。   龔遲急聲道:“是譙周,是譙周的人!”   “恭喜你,答對了。”   劉諶一巴掌拍在了龔遲腦袋上,麵露笑意,瞥了一旁的諸葛京一眼,便出了正殿。   龔遲周身冷汗,正如釋重負之時,諸葛京悠悠站在了他的麵前。   “那夜行刺,你是知道的吧?”   “知......知道。”   龔遲目光畏懼,喘著大氣,說話磕磕絆絆起來。   那夜北地王別館遇刺,他事先知情的,臨行前,成都令呂辰命他當夜無論發生何事,都要當做沒有看見。   可他在率隊巡哨之時,正好看見了刺客入陵。   “刺客乃是譙周所遣,對否?”   “對。”   “刺客乃是北兵所扮,對否?”   “對......啊?”   龔遲愣住,北兵?   縱使他再遲鈍,這時也明白了北地王的意思。   “小人明白了。”   龔遲口中酸澀,心中叫苦連天。   見龔遲識時務,諸葛京寬慰了幾句,便出了殿外向劉諶復命。   “這個人留好了,這可是譙周加害本王的人證,也是孤清君側的根由。”   “臣明白。”   甭管呂辰是受誰指使,劉諶都要給算到譙周頭上。   至於那夜的刺客身份,樊建和衛繼之前便已將追查結果遣人告知。   刺客身上多有舊傷,仵作推斷乃是軍中之人。   樊建和衛繼皆以為是費立的心腹之兵所扮,但劉諶卻是別有猜測。   刺客下肢多傷,且多為近期所留,這讓他不禁想到了翻山涉水而來的魏兵。   雖不能肯定,但也八九不離十,鄧艾的探子或許早已混進了成都城中,與降黨暗通款曲。   正這時,斥候來報,帝陵東,萬裡橋南,中虎步兵正在集結。   虎步軍之名,劉諶素有所知,丞相第五次北伐時,虎步監孟琰率部據武功水東堅守不動,力撼司馬懿發來的馬步兵萬餘,足見其戰力強悍。   “行宗可知何人統帥中虎步兵?”   “回大王,中虎步兵員額一萬五千人,大將軍薑維北伐,陛下分五千虎步精銳從征,故此刻都城之中,實有虎步萬人,統軍者乃是虎賁中郎督加行領軍,永昌亭侯趙統。”   “趙統?”   “乃是順平侯趙雲之長子。”   劉諶頓時展顏輕笑起來,方才揪起來的心又落了回去。   夜幕深垂,繁星似水。   眾將聞虎步軍將至,皆出言勸劉諶避走他處,不可力敵。   劉諶安坐於帝廟先帝殿中,屯騎校尉宗弼猶豫再三,還是忍不住規勸道:“殿下,中虎步兵十倍於我,我方實難抗衡,臣請殿下退走南中,暫避鋒芒。”   “大王,陛下既遣中虎步兵,咱們便毫無勝算了,南中霍弋忠正,必能尊奉大王。”   西鄉侯張瑛心中也沒了底氣,贊同了宗弼的建議。   殿中燭火搖曳,劉諶坐在蒲團之上,自信一笑。   “孤避他鋒芒?哼!汝等不必擔憂,布置兵馬堅守帝廟便可,孤自有計較。”   眾將麵麵相覷,難道還有辦法不成?   諸葛京沖著幾人微微點了點頭,眾人才心中稍安,趕忙領命調兵布防。   長水參軍常忌不動聲色,站在角落望著泰然自若的北地王,心中略有猜度,不免為譙周感到了一絲可憐。   北地王為何明知自己兵少,還要故豎大旗,揚言欲清君側?   譙周所為,或許又中了北地王下懷,一步錯,步步錯!   不久,中虎步兵便將帝陵四麵圍困,三步一崗,五步一哨,可謂是水泄不通。   帝陵內,踏步聲如陣陣浪濤,摧人心魄。   譙周步行在前,步兵校尉狐憲與越騎校尉文立護在譙周身邊,皆披堅執銳,全副武裝。   趙統領兵在後,內心之中頗為煎熬。   景耀三年,後主追謚關羽、張飛、馬超、黃忠四位元老,卻獨獨沒有趙統之父趙雲。   趙統為父不平,當時黃皓專權,於是趙統便暗中賄以金錢,打探緣由。   最後黃皓隻給趙統傳了一句話:乃父常從丞相帳下。找書苑 www.zhaoshuyuan.com   這句話背後的深意,令趙統備受打擊,於是便憤懣上奏,請皇帝念及舊功,追謚自己的父親,但奏疏卻石沉大海,留中不發。   就在趙統失望沮喪之時,光祿大夫譙周登門,稱自己為老將軍倍感不公,願領群臣上奏,請皇帝追謚。   於是景耀四年,皇帝劉禪下詔:雲昔從先帝,功績既著。朕以幼沖,涉塗艱難,賴恃忠順,濟於危險。夫謚所以敘元勛也,外議雲宜謚。   這個所謂外議,便是譙周朋黨,皇帝扛不住朝野壓力,與大將軍薑維等共議,決定追謚趙雲為順平侯,還加封趙統為行都護,以示恩榮。   趙統因此對譙周感激不盡,屢出報答之語。   可他沒想到,這份恩情,卻是譙周之謀。   ......   戌時中,譙周兵至,環列帝廟。   廟門緊閉,內院之中,諸將督兵嚴陣以待。   門外,譙周觀望張望片刻,越騎校尉文立低聲道:“恩師,破門否?”   譙周想了想,搖搖頭邁步上前,沖著帝廟之內朗聲道:“老臣譙周,請殿下開門一見!”   他終究是不想手上沾染皇子的血,否則入魏之後,難得重用。   門內,聞譙周喊話,劉諶自正殿起來,向外走去。   “打開中門。”   “殿下?”   校尉宗弼一驚,怕譙周使詐。   劉諶壓了壓手,示意無妨,宗弼便隻好遵命。   廟門開,譙周在外,劉諶在內,頃刻間,兩人四目相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