隻不過胡惟庸這次在知道徐達北伐失利之後,就已經在準備如何幫助魏國公開脫罪責。 因為嚴格算起來,魏國公徐達跟李善長一樣,都是淮西黨不可或缺的靈魂人物。 如果說淮西黨,沒有了徐達的話,那麼實力至少會降低一半。 當然如果他胡惟庸將來能夠替代李善長,成為淮西黨的新首腦的話,也一定離不開徐達的支持。 所以,於公於私,胡惟庸都要幫助徐達將軍出頭。 隻不過胡惟庸主動替徐達辯解,並沒有得到這位魏國公的好臉色。 因為從一開始,徐達就對於胡惟庸這種精於算計的官員,始終看不上。 如果不是少年軍神一直提醒他,做人就算是再怎麼不願意,也不能過於的表現於外。 就算不結善緣,也至少不能跟胡惟庸這樣的人交惡。 否則的話,到時候這些人狠起來,真的吃人不吐骨頭。 正是因為如此,徐達也才耐著性子,跟胡惟庸這樣的人打交道。 聽到胡惟庸的辯解之後,朱元璋的臉色也是變得非常欣慰。 胡惟庸話音剛落,很多淮西黨的官員,也都跟著一起站出來,聲援徐達。 “老臣覺得徐達將軍,這次北伐失利,罪責不在於他,而在於老天,隻能說我們這次出師不利,天不亡北元!” “是啊,徐達將軍是僅次於少年軍神一樣的傳奇將軍,為大明王朝立下了赫赫戰績,我們所有人都記憶猶新,大不了,明年再找了好日子,然後再次北伐,一定能夠旗開得勝!” “這次魏國公北伐失利,在老臣看來,不光是不能降罪,反而應該重重有賞,因為北疆極度惡劣的天氣之下,徐達將軍還能夠保全大明將士無憂,安全回到大明境內,這就是功德無量的立功之事啊!” “沒錯,陛下,老臣上疏,就應該重重賞賜魏國公,能夠保證我們出去的大明將士們,安全回來,就已經是非常不錯的事情!” “是啊,這次魏國公帶著這麼多大明的將士安全回歸,如果沒有魏國公的話,大明不知道又要多出多少,孤兒寡母出來!” “臣附議,皇上應該好好賞賜魏國公和眾多安全回來的大明將士!” ....... 本來最開始的風向,胡惟庸隻是單純的想要幫助魏國公徐達將軍,免於罪責。 但是慢慢的風向就完全從懲處,到了現在的重賞。 雖然聽起來有些離譜,但是眾人卻說得非常有道理。 北伐失利,不但不得到重罰,反而要得到重賞。 如果沒有在奉天殿的話,可能普通老百姓一時半會真的沒有辦法理解,這種神奇的事情。 但是朱元璋也非常認可這些官員的回應! 因為徐達將軍,的確是打了敗仗,但是並沒有犧牲太多大明將士! 這對於大明來說,就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 畢竟隻要根基還在,就能夠擇日重新出戰。 如果因為這次北伐,直接把大明的將士們,全部折在北疆的話。 那麼才是真正的傷到了大明的根基啊! 朱元璋也是從戰火當中走過來的人,很清楚這些大明士兵,對於大明的意義到底有多重。 隻不過這些淮西黨要求朱元璋,賞賜徐達的上疏卻讓浙東黨的很多官員頻頻皺眉。 但是現在隨著朝堂之上,呼喊著要朱元璋好好重賞徐達的聲音越來越多,這位洪武帝的臉色也是莫名的變得開心起來。 隻不過徐達則是神色逐漸的凝重起來。 雖然這些官員是在替他開罪,替他說話。 但是在這位老將軍的概念認知當中,打了敗仗,還能夠得到賞賜這件事情,本身就是非常匪夷所思的事情。 如果朱元璋真的最後扛不住眾多官員的要求,封賞他的話,那麼他徐達真的就愧對於當初少年軍神對於他的教誨。 所以,徐達在眾多官員請願的時候,直接站了出來,然後大聲的喊道: “老臣惶恐,此次北伐失利,本就是我徐達指揮不當。” “耗費全國之力,但是卻沒有覆滅北元餘孽,怎麼看,都是我的責任!” “現在這幫老夥計,說要獎賞之類的話,真的不是在贊許我,而是在羞辱我,所以我懇請陛下,不要賞賜,請狠狠責罰於我!” “如果陛下真的因為這次事情,重賞於我的話,那麼對於整個大明的法度將會是挑釁。” “這種行為也會給以後所有出征的將軍們,做出一個非常不好的表率。” “這些出征的將軍,以後也不會再上戰場就拚命,因為對於他們來說,不管是打輸還是打贏,找書苑 www.zhaoshuyuan.com 都能夠回來得到皇上的賞賜。” “這恐怕將會讓我們整個大明軍變成傀儡一般的存在!” “皇上,萬萬不可獎賞於我等!” 徐達字字真誠,句句坦率。 不得不說,徐達真的比想象當中更實在啊。 哪怕他現在名義上是大明的右丞相,是真正的百官之首。 但是這位魏國公,卻從來沒有想過利用自己的手中權力,為自己謀求利益! 這次北伐之前,雖然徐達也內心有預估過可能會有失敗的風險,但他還為了大明江山的穩定,還有大明老百姓能夠安居樂業,還是義無反顧的選擇帶隊出征! 更為重要的就是,徐達現在哪怕是已經扭轉了輿論壓力,但他依然如故的把整個所有的罪責全部歸結到自己身上。 徐達主動懇請朱元璋重罰的話,也是讓那些原本還在為他爭論的官員們徹底安靜下來。 現在不管是浙東黨,還是淮西黨,都一臉蒙圈。 因為這兩個黨派的官員,怎麼也想象不到,這位魏國公竟然會實誠到這種程度。 事實上,不光是眾多官員蒙圈,就連一臉笑意的朱元璋,也是聽完了徐達的話之後,臉色立馬變得凝重起來。 正如徐達所言,如果真的開了這次先河,那以後大明將士出征的話,很有可能就會導致軍心渙散。 這對於一個國家的軍隊調度來說,無疑是致命打擊,甚至是滅頂之災。 朱元璋內心已經有了決斷,不過他還需要更充分的理由,於是他朝著誠意伯劉伯溫的方向望去。
第一百三十六章 魏國公雖敗猶榮,當重賞!(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