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內心已經有了決斷,不過他還需要更充分的理由,於是他朝著誠意伯劉伯溫的方向望去。 這位誠意伯,也是跟朱元璋的眼神對接之後,立馬就走出隊伍,然後恭恭敬敬的沖著洪武帝施禮道: “陛下,微臣關於魏國公北伐失利一事,有奏上疏!” “伯溫,講!” “剛才魏國公說此次北伐失利,他應該接受懲處,老臣深以為然。” “但是老臣覺得這件事情上麵,還有更深層的原因。” “眾所周知,當初諸葛武侯,六出祁山,差點把司馬懿斬殺上方穀。” “但是天可憐見,天降大雨,救了司馬懿一命!” “但是後人很多都在分析,或許這次上方穀一戰當中,諸葛武侯有意放過司馬懿!” “要知道,諸葛武侯,不光是運籌帷幄於營中,決勝千裡之外,更是精通神鬼之術。” “不管是當初的草船借箭,還是後麵的七擒孟獲,諸葛丞相,都能夠預測出天氣異象。” “作為老對手,諸葛武侯不可能在上方穀之戰開打之前,沒有預算過那天的天氣情況!” “為什麼就那麼巧呢,就在司馬懿準備被徹底滅殺的時候,天上就會忽然降下大雨,救下司馬懿呢?” “事實上司馬懿當初在諸葛武侯用空城計的時候,就可以斬殺諸葛丞相,但最後卻沒有斬殺!” “兩人演變到最後,已經成了惺惺相惜的莫逆之交。” “雖然兩人私底下,並沒有真正交流過,但心意相通,知己知彼,鬥爭了數十年,沒有把敵手徹底斬殺,卻是成為了不爭的事實。” “這裡麵真正的原因,後世諸多史官分析出來,那就是不管是司馬懿,還是諸葛丞相,從始至終都沒有真正想要斬殺對方的念頭!” “道理也非常簡單,狡兔死,走狗烹!” “在三國之前,韓信和劉邦之間的恩怨情仇,上到皇上,下到牙牙學語的幼童,恐怕都知道這個故事吧!” “那麼尊貴如司馬懿和諸葛丞相,兩人豈有不知這個道理呢?” “說白了,如果司馬懿真的滅了諸葛亮的話,那麼司馬懿也會跟著一起被誅殺!” “相反,司馬懿留著諸葛武侯的話,那麼這位諸葛丞相始終都是魏國的心頭大患!” “隻要諸葛武侯在世一天,那麼司馬懿就可以保證他在魏國的權力和地位!” “當然,諸葛丞相在蜀國依然如此,隻不過因為諸葛武侯在後世的口碑要遠遠高於司馬懿,所以也就沒有多少人如初揣測諸葛丞相的真正心意。” “說白了,司馬懿和諸葛武侯兩人算是互相成就!” “老臣鬥膽猜測一下,這次魏國公傾舉大明全國之力,但是依然北伐失敗,惡劣的天氣固然是很大一部分原因!” “但是更重要的原因,應該就是徐達將軍自己也不想,立馬趁這次機會,直接覆滅北元餘孽吧!” “如果北元餘孽真的被徹底覆滅的話,那麼以後徐達將軍和眾多武將,在朝堂上的位置,是不是就會越來越低了啊?” “所有人都應該清楚,亂世之中,將士們是最容易得到封賞的,但是和平年代的話,那麼這些將士們,就會逐漸的被流放!” “歷朝歷代休養生息的時候,反倒是文官更容易出彩,獲得陛下的賞識!” “所以呢,容老臣在這裡大膽的猜測一下,魏國公徐達將軍,這次真正北伐失利的原因,就在於他自己不想打贏這場戰爭吧!” “眾所周知,剛才很多同僚們也都說了,徐達將軍的統帥打仗之能,毋庸置疑!” “但是作為從來沒有任何敗績的大明萬裡長城,偏偏在這次最關鍵的北伐之戰中,失利,這裡麵的原因就破位耐人尋味啊!” “要知道,上一次北伐,北元餘孽勢大,但是徐達將軍卻依然能夠克服重重困難,取得重大勝利,把北元餘孽趕回到北疆!” “這次精心準備之後,反倒是吃了敗仗,實在是讓人百思不得其解啊!” “老臣,再次提議,請皇上按照魏國公自己所請示的那樣,直接重罰!” 殺人誅心! 如果說最開始那些言官們彈劾魏國公徐達的理由,沒有多少攻擊。 外加上胡惟庸等一幫淮西官員出來替徐達辯解,導致徐達被重罰的理由不那麼充分。 那麼現在劉伯溫的話,可以說直接就給這次北伐失利給蓋棺定論,甚至還要給徐達將軍安上了暗藏禍心的罪名。 如果真的按照這個罪名定下來的話,那麼徐達可就不單單是受重罰的事情,甚至很有可能會被夷三族! 本來朝堂之上,找書苑 www.zhaoshuyuan.com 還算一片和諧的氣氛,瞬間就被誠意伯劉伯溫這番話,整的立馬劍拔弩張起來。 現在一種淮西官員,看著這位溫文爾雅的誠意伯,眼裡冒火。 如果眼神能夠殺死人的話,恐怕劉伯溫現在當場就要被這些淮西官員們,直接千刀萬剮! 隻不過浙東官員們,聽到劉伯溫的話,卻異常的興奮和激動。 在劉伯溫話音剛落之後,這些浙東官員就開始紛紛附和起來。 “誠意伯說得對,這次北伐失利,絕對是徐達將軍自己有意導致!” “沒錯,就是因為徐達將軍,擔心破元之後,他們武將將會被逐漸的邊緣化,所以才會故意留下北元餘孽!” “臣附議,皇上請重罰魏國公!” “魏國公狼子野心,如果真的因為私心,故意北伐失利的話,理應當誅!” “當誅!” “當誅!” “當夷三族!” ....... 隨著劉伯溫開口之後,大殿之上的這些附議的眾多官員,也是聲音越來越大。 徐達將軍,也是沒想到,從來沒有積極參與過淮西黨和浙東黨,兩個黨派之爭的誠意伯,這次竟然會真的落井下石。 關鍵是現在劉伯溫提出來的這個理由,可以說是非常的有理有據,很容易就讓朱元璋對於徐達內心產生芥蒂。 本來從不屑於解釋的徐達,這一刻聽了劉伯溫和眾多官員的反應之後,也是立馬反駁道: “微臣惶恐,微臣對於大明的忠心日月可鑒!”
第一百三十七章 大明版司馬懿和諸葛亮!(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