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歸來者的新家園(1 / 1)

失去族長的指揮與意誌之後,剩餘的基因竊取者與一群野獸也無甚區別,收尾工作甚至隻由這顆星球上的凡人部隊就能完成。   沙羅本欲繼續他未完成的方針敘述,但一條新的艦隊通訊將他眼前的事從中隔斷。隨後,他隻拋下一句話,便直接回到了旗艦之上。   “我無意接受你們的效忠,但想要在這個殘酷的宇宙中生存下去,你們就必須全盤接受我的改革方案,並且毫不懈怠的全麵執行。”   “我的艦隊現在有了新的任務,但我會留下這三艘巡洋艦對你們星球的改造工作進行協助。這對你們隻有好處沒有壞處,等到改造完成,艦隊就會撤離,把統治權交還給你們。”   “我的助手會將條約與方案全部列出,你們隻需要執行即可。我不希望遇到問題,也沒耐心解決來自你們的阻力。醜話說在前頭,解決產生問題的人可比解決人產生的問題容易得多。”   雖然言辭恩威並施,但黃金時代的技術所能帶給這顆星球的可謂是隻有好處。從強大的武器,到先進的環境改造技術,甚至於早已遺失的高級智控技術,格拉諾夫星不用付出任何東西,就可以獲得來自黃金時代的全套技術扶植,這對於整個星球上的人民,乃至整個人類帝國,都毫無疑問的有著極為重要的意義。   拉裡奧與費蒂尼同樣明白這個道理,因此,他們隻是象征性的看了一眼那被稱為“平板電腦”的黑色方扁儀器上所顯示出的條條款款,忽略掉其中那一堆堆完全無法理解的專業術語,大致審閱一下後,就簽上了自己的名字。   生效甫一瞬間,周圍有風聲響起,拉裡奧與費蒂尼似乎透過那懸停於空氣中的條條款款,看到了一個風起雲湧的宇宙。   -   隻在格拉諾夫星簽署條約的須臾片刻內,沙羅已經通過超時空傳送技術回到了最後堡壘號旗艦。   回到艦橋,一幅投影於虛空中的巨大星圖已經橫亙在整個艦橋中央,所有的數據都已經按照注解條例的形式被標記在這幅星圖的各個方位。而隨著沙羅·戈多雷的歸來,一直對此負責的情報部負責人克雷楚·伊庫希特立刻快步向他走來。   “指揮官,我們已經探測到了一個宜居星係,就位於太平星域和朦朧星域的交界處……實際上也不算交界處吧,更加偏向太平星域一些,總之我們現在為您展示。”   克雷楚將星圖拉近,詳細的為沙羅展示這個星係的詳細狀況。   實際上,進入薩菲利斯星區追獵塞壬蟲群的焚風艦隊隻有艦隊總數的三分之一左右,全體焚風艦隊所屬的萬餘艘艦船,已經分成數支探索隊,從銀河係以西的各個方向發起探索。   人類探索的偉業早在黃金時代就已經開始向銀河係蔓延,而在永恒的探索中漂流了兩萬五千年的焚風艦隊,也終於想要在一個足夠美好的地方落腳。   雖然在河外星係同樣有著許多美麗的星球,但那畢竟不是銀河係,不是能夠稱之為家的存在。越是經年的探索者,越是對“家”這一個概念分外敏感,對於他們、或者對於任何宇宙的遨遊者來說,如果定居在一個並非自己誕生的地方,那就相當於永遠放棄了自己的血脈和身份。   這種定義的範圍並不確定,小到誕生的房子,而往大裡看,最大也就是這片銀河了。   事實上,人與人之間的理念不盡相同。這個對於“家”的定義,也許隻是焚風成員們自己對自己下的禁咒而已。早在八千年前的一次黃金遠征艦隊通訊中,自遠征出發時便一直向南行進的一支艦隊“玄冥”便宣布其已經找到適宜的定居點,將會退出黃金遠征。   玄冥艦隊於三千年前徹底失聯,也許他們真的找到了生命中的美好與平靜,也許他們已經消失在了某些不為人所知的宇宙變動中,這已經成為了一個永久的謎團,但不論究竟發生了什麼,他人的經歷都無法動搖焚風艦隊的意願。   焚風艦隊的成員們還沒有如此大的胸襟,能讓他們將整片宇宙作為“家”來定義。對於他們來說,誕生於銀河中熊熊燃燒的烈風,最終的歸宿仍然還是自己來時的地方。   -   太平星域邊界,科洛尼亞星係。   一支規模龐大的艦隊正在這個星係內停泊,它們數量眾多,幾乎要將星係間行星與行星的空隙整個占滿。   如果此時有一個足夠有耐心的觀察者,漫步在星係之間,一艘一艘不差不漏的仔細把這支艦隊全部的清點一遍,那麼他就會得到一個接近五千的數字,在天文尺度中,它再小不過,但作為艦隊,它絕無僅有的龐大。   如果他的視力再好一些,擁有能貫穿整個星係的強大視覺,那麼他還會發現,在星係之間的各處地方,艦船的數量在隨著撕裂宇宙的時空漣漪不斷增加。   終於,在這個數額達到某個規模之後,一艘比數艘巡洋艦加起來還要長的巨大星艦緩緩地折躍到了這個星係中央。   它的麵前,就是焚風艦隊此行的目的地,一顆被命名為“海藍”的宜居星球。   “通知下去,開始準備‘行星編纂藍圖’的啟動工作。”   所謂“宜居”,實際上也沒有多麼宜居,隻是具備基本的生態圈而已。黃金遠征艦隊離開銀河係兩萬五千年,背後的人類帝國早已將勢力蔓延至整個銀河,想要找到一顆自然條件與地球別無二致的星球已經幾乎不太可能。   好在黃金時代的積蓄足夠,焚風艦隊的科技已經推進到足夠發動對一顆星球的整體改造。   最後堡壘號的艦船底部開始亮起宏偉的巨大光環,一個直徑與艦船長度相當的巨大能量圓環在不斷地充盈中變得盈實。很快,這道光環向前推進,衍生出許多直徑不一的大小光環,一道淡藍色的光束直直的射向下方科洛尼亞星係的主星。   大量鐵礦石被提出地表,製作成一棟棟樓房堅實的骨架,高分子材料與納米填充構件在海藍星的空氣中自行組裝。海洋與地下的石油被提煉分餾,最下層的瀝青直接用於鋪設道路。而上方的一層層石油產品則被妥善儲存。   受到“行星編纂藍圖”光束照射的海藍星籠罩著一片淡藍色的霧氣,城市的雛形正在氤氳中快速建立。雖然這顆星球上一個人都沒有,但卻已經有了幾十上百座城市,如同一個美麗的仙境。   不過,受製於隻能從星球本身取材,所以構成房屋的大部分材料選擇使用了人類上古時代最常用的被稱為水泥的物質。相比於後代性能優良但加工繁瑣的材料,水泥最為易得,堅固性也同樣有所保障。   在此後的相當一段時間裡,整個科洛尼亞星係將作為焚風艦隊的家園與後勤基地,為他們在銀河係的探索提供補給與支持。   -   雖然行星編纂藍圖能夠快速“編輯”現實,但海藍星體積相當龐大,比黃金時代地球還要大上接近一半,所以改造過程仍然持續了將近一天時間。   大多數艦隊的成員們都聚集在戰艦舷窗附近觀看即將成為他們家園的星球的改造過程,而沙羅與其他焚風艦隊的高級指揮官們則聚集在旗艦的艦橋裡,對科洛尼亞星係的其他星球進行討論。   這個星係的其他幾顆星球已經被列出,等待討論的最終結果。根據這些星球經過討論得出的用途,行星編纂藍圖將會開始工作,將它們“編輯”成對應的形態。   除去恒星外,整個科洛尼亞星係一共有七顆行星,而它們的衛星則各不相同,有一顆沒有的,也有數量繁多的。而與之對應的,它們的特點也各不相同。   -   海洋世界涅柔斯,行星體積隻有海藍星的一半左右。它由83%的深海區、11%的潛水沙地區與4%的陸地組成。涅柔斯與海藍星軌道不同,但距離恒星的距離大致相近。所以受星球體積縮小帶來的自轉速度加快,以及水的高比熱容影響,涅柔斯的氣候常年保持在熱帶狀態,全年溫熱濕潤。   同時,由於沒有衛星導致涅柔斯沒有潮汐漲落,所以這個行星的美麗海洋會永遠保持相近的穩定態。幾乎是天生的泛舟、釣魚與度假聖地。   事實上,焚風艦隊最先考慮作為家園的行星正是涅柔斯,相比尚處於物種演變早期的海藍星,涅柔斯的海洋生態體係非常完善,在調查中登記在冊了數萬種海洋生物。但最終,其常年高溫不減的熱帶氣候與過小的陸地麵積也成為了阻止它被完全開發的桎梏,艦隊最終放棄了這個方案,選擇了四季分明海陸麵積適宜的海藍星。   -   高山世界卡爾邦尼,行星體積比海藍星大約20%左右,星球地表有一顆可以從太空中直接觀測到的行星級巨樹。   由於這顆星球沒有海洋,所以用於測量海拔的海平麵是以巨樹旁的廣袤湖泊為基準。按照一般普遍規則進行測量,並得出一個平均海拔在三千米之上的粗略結論。   這樣的地勢足以斷絕大多數地表水的存在,隻有少部分海拔兩千餘米的低地以及巨樹周圍存在小的湖泊與河流。卡爾邦尼的地表幾乎盡數被高原草甸所覆蓋,隻有能承受住高原惡劣嚴寒與稀薄氧氣的生命才能在此生存。   但卡爾邦尼並非隻有聳立的高山,深入地表之下是大量連續不斷的溶洞,缺乏地表水與海洋所換來的是地下水的極度豐沛,在長期的地下暗河與滲透水係的沖刷中,溶蝕溶洞與沖擊空洞大量生成,為卡爾邦尼帶來了另一個獨特的地下生態體係。   此外,有趣的一點是,卡爾邦尼高原生態圈頂點的原生物種是一種極為類似龍的生物,或者說根本就與人類早期歷史中的那種傳說生物別無二致。而它們甚至在地下生態係統中也有出現,同時,艦隊還探測到了疑似地精的生物痕跡,傳說生物越來越多了。顯然,卡爾邦尼的世界中隱藏著諸多秘密,等待著人類前去探索。   -   金屬世界納爾維亞,是焚風艦隊在探索科洛尼亞星係中最為驚訝的發現。它是整個星係中第二大的行星,體積是海藍星的三倍有餘。   納爾維亞完全由金屬構成,這顆星球的構造之奇怪,一度令艦隊認為它是一顆人造星球,出於某種原因被硬塞進這個星係中。   但考慮到製造這樣一顆星球和它的兩個衛星成本過於巨大,並且在掃描星球的過程中沒有發現任何文明痕跡,這個可能性便隨著後續的探索被擱置了。   粗略估計,如果將納爾維亞完全拆解,得到的金屬足夠打造一百個同等規模的焚風艦隊。基於這種情況,焚風艦隊指揮係統決定忽略掉種種不重要的懷疑,直接照單全收。   納爾維亞的行星內核似乎具有強磁力,對它的進一步探索需要專門的艦船來進行作業。但艦隊仍可以在太空中對它的構成元素進行測量。而精確測量得出的結果則更令人歡欣鼓舞。   納爾維亞的一半由銅鐵鋁等常見金屬構成,而另一半則由大量稀土元素單質與黃金白銀等貴金屬組成。豐富的稀土元素儲量有力的補充了焚風艦隊稀缺的庫存,無疑讓黃金時代的遺民們許多因材料不足而研發受阻的科技更進一步。   -   永夜世界夜火星,這顆新生星球的地表分布著大量活躍期的火山,它們在之前的萬年內不斷噴發著一種叫做“佩尼”的物質,這種構成了夜火星大氣層的物質會在空氣中緩慢分解,但它不會反射任何光線。這種物質造成了夜火星所接受到的陽光幾近為零,也是造就這個永夜世界的根源。   根據地質演變測算,夜火星的大量活火山都在最近兩千年內逐漸變得穩定,磅礴的地熱能不再洶湧的尋找突破口,而是逐漸溫和的在地表之下流動。夜火星近一千年內的佩尼物質噴發量相比前幾個千年已經減少了90%以上,但滯留在空氣中的佩尼物質消散仍然需要數百甚至上千年。   理論上無法接受恒星光芒的夜火星應該極為寒冷,但實際上廣泛流動的地熱能將地表溫度保持在一個足以誕生生命的位置。而這種獨特的生態環境也造成了物種演變的不同。一些元素生命出現在夜火星的地表,而夜火星上的植物在火焰與地熱持續千年的影響下也進化成了完全不同的生命形態。   -   氣態巨行星黛煙,是整個科洛尼亞星係中最大的行星,它的體積接近海藍星的十倍,周圍環繞著大小不等的六顆衛星與一個星環。由於充斥著巨量甲烷氣體,黛煙在太空觀測中呈現美麗的粉紅色,這也因此成為其得名原因。找書苑 www.zhaoshuyuan.com   但在其瑰麗的外表之下,隱藏著對普通人極為致命的危險。與其他氣態行星一樣,黛煙沒有固態的陸地,大氣層內充斥著危險的輻射、永不停息的暴風與不斷改變的溫度,是完全無法用於生存的行。,焚風艦隊不會對它做過多停留,在後續的星係建設中,也隻會將其當做一顆純粹的資源星球對待。   -   科洛尼亞星係的最後一顆行星則極為特殊,這顆被命名為“神幽”的行星有一顆幾乎與它同等大小的衛星時刻圍繞它旋轉。而在神幽星中,每當有人入夢,就會在同一時間直接從它的衛星“幻夢”的某處地點醒來。   同樣的,在幻夢星中有人入夢,他們也會同時在神幽星上醒來。掉落在幻夢星的地點因人而異,但隻有第一次完全隨機,之後的落點會與入夢者的行動軌跡保持一致。   在發現這個現象之後,艦隊曾嘗試過對幻夢星進行直接登陸,結果意料之外卻在情理之中。   幻夢星無法直接抵達,所有從宇宙中抵達幻夢星的嘗試,最終都以隨機掉落在神幽星的某處做結。   艦隊最終放棄了嘗試,但對神幽星和幻夢星所使用的行星編纂藍圖卻成功了。結合了一係列探索與實驗所得出的結果,指揮小組最終推定這兩顆行星上存在著某種目前尚無法被準確定性的時空渦流,並放棄了進一步的勘測。   神幽星的資源並不充沛,如要進行進一步開發需要從其他星球挪取資源,而目前焚風艦隊的工作重心仍在海藍星,目前沒有餘力為了一個科學問題浪費太多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