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雲海要做的項目很簡單,就是開打字復印店。
“我們四海商店,提供收費的打字復印服務,這項業務開通以來,每天的收入可以達到幾百塊錢。”
隨著國民經濟的發展,基建、城建項目與日俱增,個體戶和私人企業蓬勃發展,隨著身份證的普及,市民百姓對打字復印的需求越來越多。
有了身份證後,不管辦什麼業務都要求復印身份證,個體戶去工商所辦理營業執照,需要復印身份證,去銀行櫃臺辦理業務也需要復印復份證。
一套復印設備,動輒幾萬、十幾萬,小微企業、小單位沒有能力購置,所有的打字、復印工作都要到外麵找人做。
在李雲海看來,打字復印,門檻並不高,有初中以上學歷的年輕人,經過一定的培訓,就能學會電腦打字和復印機的使用。事實上,後世的梅山人,做這個行業的,大多數隻有初中學歷。
這個項目,可以讓每個家庭都參入進來。
全國有那麼多的省市縣,每條街道,每所大學,每個單位門口,都可以開這樣的打字復印店,賺大錢就要看個人的命運和頭腦,但要解決溫飽奔小康,完全不成問題。
項目是好項目,但最大的難題在於:農民手裡沒有錢。
小型企事業單位都買不起的計算機、打印機、復印機,農民怎麼可能買得起?
林振邦聽完,陷入了沉思。
李雲海是過來人,當然知道這一行生意可以做。
即便他不插手,梅山人也會往文印這一塊發展。
20年後,全國各地都會開遍梅山人的文印店。
梅山人也靠著文印產業發家致富,年產值達到1200多億元。
打字復印店這個行業很難造就億萬富翁,畢竟大多數是夫妻店,頂多請兩三個人做事。但賺到了百萬、千萬元的家庭,卻數以萬計。
李雲海現在提出這個設想,等於將這個產業提前擺到了明麵上。
林振邦和唐玉霞都是聰明人,馬上就明白,這是一個巨大的產業,肯定值得做。
李雲海說道:“開文印店,說辛苦也不辛苦,比起耕地來,這個工作隻需要坐在門麵裡,風吹不著,日曬不著。但要說不辛苦也辛苦,一大早就得開門營業,半夜三更還得加班幫人打印文件和標書,需要付出大量的時間。但這是準入門檻很低的一個行業。家裡隻要有一個初中生,會打字就行。以後城市擴大了,發展了,全國開上幾十萬家門店,一點也不算多。”
林振邦摸出煙來,遞一支給李雲海,問道:“那這個設備怎麼解決?最便宜的一套設備,需要多少錢?”
李雲海起身,雙手恭敬的接過煙,說道:“二手計算機4000塊錢;二手多功能復印機,自帶掃描功能,10000塊錢;一臺噴墨打印機,1000塊錢;最少也要1萬5千塊錢。”
林振邦搖了搖頭,說道:“這卻難哪!農村能拿得出1萬5千塊錢的家庭可不多。”
李雲海笑道:“除非銀行貸款!但也夠嗆!別說十幾萬戶,便是一萬戶,就要1.5億的資金,哪家銀行敢把這麼多的錢,貸給農民去開店?開店還要別的錢,租店麵、辦執照,七七八八算起來,也是錢。不過,這個行業最大的好處是,創業初期投資比較大,但後續全是利潤!一套設備,少說也能用個十年八年的。平均下來,這個成本很低了。”
林振邦問道:“雲海,項目是好項目,能不能推廣呢?你還有沒有更好的辦法?”
李雲海道:“隻要資金解決了,一切都不是事。”
唐玉霞道:“一口吃不成大胖子,可以先幫扶一萬戶,再由這一萬戶帶動他們的親戚朋友出來,慢慢的發展。”
林振邦道:“一萬戶,也要1.5億元的資金!我要是有這麼多的錢,那就好辦事嘍!”
唐玉霞笑道:“你沒有,雲海有。”
李雲海吃了一驚:“阿姨,說好了,不打我的土豪啊!”
林振邦擺擺手,說道:“這不現實,雲海再有錢,也不能拿出來這麼用。他留在手裡,一樣可以創造價值,也能帶動消費和生產。”
李雲海笑道:“對,是這個理。”
林振邦沉吟道:“那你有沒有更好的辦法,實現伱剛才說的那個目標?”
李雲海想了想,說道:“辦法總比困難多,我還真有一個辦法。就是機器我來出,不賣給他們,而是以出租的形式,租給他們使用。”
林家人都是雙眼一亮:“租?這是個好辦法!租多少錢一個月呢?”
李雲海道:“每個月五百塊錢,我們還提供維修服務,解決他們的後顧之憂。當然了,耗材他們得自己買。等他們賺到了錢,也可以把這套機器買下來。”
一個月五百塊錢,也要出租三年才能賺到李雲海說的15000元。
當然這個本錢,是算的批發價。
如果隻計算成本價,那就要低得多。
一臺二手計算機1600元。
一臺翻新復印機也不過1000多塊錢。
一臺噴墨打印機,成本幾百塊錢。
加在一起不超過四千,等於隻要八個月就能收回成本。
出租設備的收入還在其次,後續的耗材收入才是大頭。
想想看,如果全國十幾萬家打字復印店,全部都使用李雲海提供的耗材,這是多大的一筆產業?
李雲海這麼做,既讓自己賺到了錢,也幫助了農民進城創業。
對他來說,隻需要拿出4000萬,就能幫助一萬戶農民開店。
如果他再大氣一點,拿出4個億來,就可能幫助10萬戶農民開店,一夜之間,梅山人的文印店,就能開遍全國各地!
以後李雲海完全可以躺在家裡收錢,財富將源源不斷的匯入他的賬戶。
不過,這項偉大的事業,不可能真在一夜之間實現,這也太不現實。
李雲海可以提供設備,也可以出租給貧困戶,但他也得有個保障才行。
所以,他要求政署和銀行提供雙層擔保。
李雲海和林振邦商議,先幫助一萬戶開店,做個試驗。
這一萬戶,必須先和當地政署簽訂保證協議,還得從銀行拿到擔保書,如果有人騙走了設備,一走了之,那就由政署和銀行進行追責。
雖然這種情況發生的機率極小,但李雲海還是想給自己的資金,上一個雙保險,也給租借辦公設備的農戶上兩道緊箍咒。
有政署和銀行的協議在,租戶就會更加老實,畢竟家裡還有房有田,還有老有少,不至於為了這一萬多塊錢,犯下大罪。
林振邦覺得李雲海這麼做,也無可厚非。
他唯一擔心的是,這些租戶,每個月能賺到這麼多的錢嗎?每個月500塊錢的租金,是不是太多了?
李雲海哈哈大笑,說如果他們連這點錢都賺不到,那趁早回家種田吧,把機器歸還回來,叫別人去做。即使他們每天隻賺30塊錢,一個月也能賺一千塊錢了。
這個時代因為設備昂貴,一般人也找不到這種進貨的渠道,所以開店的人少,價格喊得起來。根據城市不同,打印一張A4紙,開價兩毛到五毛錢,復印五分或者一毛。
按照這個價格,一天賺30塊錢不是隨便?
據可靠資料記載,到1990年的時候,梅山人在全國已經開了超過一萬家復印店,在那個平均月工資兩三百塊錢的年代,這批人每年能賺到幾萬到十幾萬!
就算李雲海不乾預,歷史也會重演。
李雲海不做這個領頭羊,別人自然會做。
他隻是把這個歷史節點,稍微提前了一點點。
正規渠道購買全新的辦公設備,那簡直就是天價。
而從東洋和米國進口二手機器的渠道,被李雲海掌握在手裡。
他現在有能力提前實現梅山的文印產業。
林振邦當即做出決定:“那就試試看!在梅山縣裡,招聘一萬個有理想、有誌氣、敢想敢做,吃苦耐勞的人,讓他們走出農村,進城創業!星星之火,尚且可以燎原,這一萬點星星之火,肯定可以點燃梅山的經濟!”
當天晚上,李雲海和林振邦聊了很多,直到十一點半才回家。
林芝對未婚夫充滿了敬愛之情。
她覺得李雲海真的是個很了不起的人。
他不僅自己賺錢,還能帶動一個縣的人一起發財!
回到家裡,兩個人一起洗了澡,上床休息。
林芝趴在李雲海身邊,笑道:“這件事情要是能辦成,那你可就是大英雄了!你既幫到了我爸,也幫到了那麼多的村民。”
李雲海將她的嬌軀摟在懷裡,說道:“我也是在為自己的生意布局。全國各地的文印店,這兩年之內,都會像雨後春筍一樣,遍地開花。這個事情我不做,總會有人去做。這是時代發展的必然結果。現在是我在做,他們得了我的恩惠,以後自然會買我們四海集團的耗材。那這個生意就做大了。”
林芝嫣然笑道:“那也是你有本事。誰有這麼大的魄力,敢扶持一萬家復印門店?對了,我今天和郭姐姐通電話,她告訴我說,她懷孕了。”
“哦?她打給你的?”
“是啊!你說好奇怪啊,她男人都死了那麼久了,她怎麼還能懷孕呢?”
李雲海不由得一陣心虛,摟緊了懷裡的人兒,問道:“她跟你說什麼了嗎?孩子是誰的?”
林芝咯咯笑道:“咦,你這話問得好奇怪哦!她的孩子,當然是他丈夫的啊!可能是死之前留下來的吧?郭姐說孩子懷上三個月了,你算一算,豈不正好是她丈夫死之前懷上的?”
李雲海心想,郭婉華到底是什麼意思?
她不是當麵說過,不爭不搶不奪嗎?
怎麼又跟林芝來這一出?
林芝輕輕嘆了一口氣:“你說郭姐姐也真是難啊!男人都沒了,她又懷上了。這個孩子生下來就沒有爹!多可憐!唉,女人真的是太難了!”
李雲海怔怔的發呆,聞言說道:“郭姐有錢啊!多生一個崽,每個月又可以多領一百萬家族信托基金的分紅,多爽!大不了多請幾個保姆帶,反正她又不辛苦。”
林芝笑道:“有錢也累啊,懷孕生產,哺育孩子,你以為當母親的人不操心的嗎?我要是有了孩子,我都不敢交給保姆去帶。”
李雲海打了個哈欠,說道:“別說這些了,睡了吧!不早了。”
兩人說著話,相擁而眠。
聞著林芝勻稱的呼吸聲音,李雲海想到郭婉華,想到那個還沒有出生的孩子,完全睡不著覺。
他忽然很想給郭婉華打個電話。
這些天,李雲海很忙,也沒空和郭婉華聯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