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一生是很短的,短暫的歲月要求我好好領會生活的進程——高爾基。 因此,一個活著的人,特別是年輕的時候,嘗盡生活中的酸甜苦辣不是一種不幸,而是一種奢侈。 北驚頤和園中的玉帶橋在昆明湖的後堤上,平時一般的遊人根本不會去,因為太遠且偏僻。 太陽像血紅的火球,炙熱的空氣仿佛擦根火柴就能點燃。 但我們是初生牛犢不怕虎,決定繞著後堤走一圈! 這一走才發覺,這個後堤繞一圈需要整整2個多小時! 就這樣,我們在烈日下暴走著,也不知走了多久,最後,小寧忍不住了,問我道:“我們走了多久了?” 我聽小寧這麼問,就抬起左手去看表。 當時我帶了一塊日本的鬆下電子手表,這個玩意兒當時就算奢侈品了。 結果當我看到表麵時,心裡登時涼了半截,因為隻見電子表的顯示屏裡麵一片發白,全是水蒸氣,原來是天太熱,手臂上的汗全通過電子表的後蓋給滲透進去了——電子表壞了! 盛夏,烈陽高照,二個多小時走下來滴水未進,我們每個人都嗓子乾得冒煙,渾身熱得冒火,二個女生Z和小陳更是撐不住了,炎熱難耐之下小寧對我說道:“看看有沒有賣冰棍的地方,買幾根冰棍來解解暑,這天實在太熱了!” 於是我們開始東張西望地看了起來,想找個賣冰棍的地方。 但很快我們就失望了,因為那時北驚頤和園裡沒有小賣部,連賣冰棍的也不許入內,說是怕搞得滿地是冰棍紙。 可能是我們太想吃冰棍了,也可能是我們想起了“望梅止渴”的典故,我們幾個都不約而同地談起了冰棍。 “真有意思,在上海叫‘棒冰’,到了北驚叫‘冰棍’!”小寧一麵擦著滿頭的汗一麵說道。 “我發現過了長江,站臺上叫賣‘棒冰’的就變成了叫賣‘冰棒’了。”小寧的女朋友小陳是個細心的女孩,她說發現過了長江這“棒冰”就變成“冰棒”了。 “是啊,我也發現了,不僅僅是當火車過了長江,這‘棒冰’變成了‘冰棒’,而當火車過了山東後,不知道什麼時候這“冰棒”又不知不覺地變成了“冰棍”!”Z也在一旁附和著小陳道。 沒錯,中國雖然是一個文字統一的國家,但中國在文化上的多元從來就沒有消失過,所以每個地方都有各自的方言。 比如這冰棍,當我們坐著綠皮火車,從上海出發,站臺上有不少賣冰棍的。不過在上海,不叫“冰棍”,叫“棒冰”。 隨著火車逐漸北上,過了長江,不知什麼時候這“棒冰”的稱謂變成了“冰棒”,二個字倒了個個! 再隨著火車咣當咣當地北上,過了山東,不知道什麼時候這“冰棒”又不知不覺地變成了“冰棍”,又改了一個字! 小寧聽了小陳和Z的話,就笑著說:“我感到叫‘冰棒’或‘冰棍’更合理,意思就是把冰做成棒頭或棍子的模樣,但如果叫‘棒冰’,則就不通,難道是把棒頭做成冰?所以看來古代時中國的中原人把南方人稱作‘蠻子’還是有道理的。” 小寧和我一樣,是個飽讀詩書的人,而且富有幽默感,他笑著評論起了南方人叫“棒冰”,而北方人叫“冰棍”,這二個不同的稱謂究竟哪個更合理。 “我感到都有道理,北方人叫‘冰棍’,意思是把冰做成棍子的形狀,而南方人叫‘棒冰’,意思是棒頭那樣的冰,這是北方人和南方的性格不同所致,北方人的性格比較直率,因此就直接說把冰做成棍子的形狀,而南方人的性格比較委婉,因此就拐了個彎,說是棒頭那樣的冰。”聽了小寧的評論,我笑著搖搖頭,表示不同意小寧的說法。 不過,到底北方人叫“冰棍”,南方人叫“棒冰”,是不是因為性格的差異所致?沒人知道。 就這樣,我們一麵揮汗如雨地頭頂著烈日,一麵熱烈地談論著冰棍,好不容易來到頤和園的後門,大鐵門鎖著,隻見門外有個滿臉皺紋,頭上紮著一方白毛巾的賣冰棍老頭,用一個木塊敲著裝冰棍的木箱在叫賣:“冰棍,冰棍”。 我們一看,如同遇見了救星,馬上隔著大鐵門,一麵使勁地用手拍著鐵門,一麵大叫起來:“喂,賣冰棍的,到這裡來,我們要買冰棍!” 老頭一看來了生意,也來勁了,一路小跑地跑了過來,用濃重的北驚腔問道:“要幾根?” 我說:“全包了!” 老頭吃了一驚,以為聽錯了,抬起頭,用那眼角布滿魚尾紋的雙眼瞪著我。 我朝老頭點點頭,意思是沒錯。 “有六十多根呢!要吃壞肚子的。”老頭遲疑地好心提醒我們道。 小寧曾經在農場工作,言行上習慣了粗魯,加上今天又有女朋友在場,因此就豪氣地朝著老頭大聲說道:“你看我們像會吃壞肚子的人嗎?!” 老頭見說,也樂了。但無奈由於冰棍木箱太大,隔著鐵門傳不進來,因此老頭把包著冰棍的小棉被連同這幾十根的棒冰一起從大鐵門的柵欄空隙中給塞了進來。 我們不得不感謝老頭的好心,因為如果他不把這包冰棍的小棉被一起塞進來,不等我們吃完一根冰棍,這所有剩下的冰棍恐怕都得化成糖水了! 半小時後,這將近60多支冰棍隻剩下冰混紙和小木棍了,其中Z和小陳因為是女的,吃得比較含蓄,而我和小寧則每人至少吃了20多根。 前段時間,聽說有組織吃冰棍比賽的,一個人在連吃了40根冰棍後被送往了醫院。 那時,我們的感覺好像雖然離這送醫院的記錄還有點小小的距離,但如果再吃上個10根8根的應該也不是問題! 這就是那個時代的我們: 我們傻傻地去追究一個影片劇情的真實性; 我們固執地在盛夏的烈日下沿著無人的昆明湖後堤“漫步”二個多小時; 我們不要命地一口氣每人吃下將近20多根冰棍。 那時我們雖然幼稚和青澀,但我們不是“裝書的袋子”——書袋(呆)子,我們也有歡樂和激情,我們也會放飛自我! 現在回想起來:這是我們青春時代清純、執著和豪放的一麵。 而如今:歲月匆匆,年華似水,光陰如箭,追憶成夢。 人生有一首詩,當我們擁有它的時候,往往並沒有讀懂它;而當我們能夠讀懂它的時候,它卻早已遠去。 這首詩的名字——就叫青春! ...... 第二天,我們來到了著名的北驚大學,未名湖的湖麵平靜得像一麵鏡子,反射出點點金光,偶爾微風拂過,層層鱗浪隨風而起,吹鄒了湖畔博雅塔古老的倒影。 北驚大學位列全球大學排名第49,是中國新文化運動的中心和五四運動的策源地,湧現過不少當代名人,如著名的中國教育家蔡元培、中國著名的科學家錢學森,新中國第七任總理等。 北驚大學內的未名湖在清朝屬於淑春園的一部分,乾隆將該園賜給他的寵臣和珅,由此和珅在此大肆營建,一共建造樓臺64座、遊廊亭閣357間、房宇上千,極盡奢侈。 20世紀20年代清朝被推翻後成為燕京大學的一部分,校方請設計師亨利·墨菲規劃校園布局,而未名湖的名字則是由中國現代著名歷史學家、思想家、教育家,國學大師錢穆先生命名為。 1952年,燕京大學被行政撤銷,北驚大學從市中心遷至燕京大學舊址,從此未名湖成為北驚大學校園的一部分,2001年“未名湖燕園建築”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麵對如畫的未名湖畔的北大校園我突然產生了一種強烈的願望:希望有一天我也能進入一所像北大這樣美麗的大學去學習,因為中央廣播電視大學雖然是一所大學,一所被聯合國都承認的大學,但這是一座沒有校園,沒有老師,隻有教室和電視機的大學,那時,乃至今天,進入一個名牌大學念書是每一個中國人少兒時代都會有的一個夢想,也是每一位中國父母對子女的期盼。 我和Z靜靜坐在湖邊的長椅上,她如往常那樣,頭靠在我的肩膀上,我們誰都沒有說話,完全沉浸在這晚霞下的美景之中,此時我的思緒則早已飄過了未名湖,飛向了遠方,而Z卻仿佛心事重重。 突然,一條魚躍出水麵,濺起朵朵水花,真可謂是:客戲遊魚近,恐驚讀書人——從而打斷了我們的思緒。 “畢業了,聽說中央廣播電視大學不負責分配,大家哪裡來回哪裡去,這樣就要回原單位了!唉,真不想回去!!”Z坐直了身子,長長地嘆了口氣,悠悠地說道。 “現在國家這麼缺大學生,你回去應該不會再去賣豆腐了。”我安慰著Z。 “我不想回去,並不是單單因為怕去賣豆腐,而是我怕再回到這個環境。”Z見我安慰她說回去應該不會再去賣豆腐了,雙眼漠然地望著波光瀲灩的湖麵,嘆了口氣解釋道。 “當年我被分配去了老灣區副食品公司,可能是因為我長得漂亮了一點,引起了一些人的嫉妒,背後議論我說,這麼漂亮的人也來我們副食品公司,我們這裡除了菜場還是菜場,輕鬆一點的活就是賣豆腐了,這樣豈不變成‘豆腐仙子’了?”Z見我不理解她的難處,於是開始憤憤不平地說起了她當初中學畢業後被分配到老灣區副食品公司後所遇到的不公平對待。 我側身看著Z,靜靜地聽她述說畢業後的遭遇,過去,我知道Z不滿意她的工作,這一直是她的一個“心病”,因此我從不和她談起她工作的事,這次是她主動說了起來。 ` “後來我真的被分配去了賣豆腐的攤子,‘豆腐仙子’就這樣被他們叫開了!人長得漂亮是我爹媽遺傳的,這有罪嗎?”Z越說越不忿起來。 “自那以後,我感到自己在別人麵前抬不起頭來,因此我漸漸地變得不願意搭理別人,因為我怕別人看到我那顆流血的心,但別人並不理解,反而以為這是我的傲慢。”Z緊鎖著雙眉繼續述說著心中的不忿。 她的話讓我明白了當初我看到她時,為什麼會感到她仿佛是那麼地孤傲,而後來和她相識之後,卻發現她並非是一個傲慢的人的原因。 不過,Z的抱怨沒有錯,在那個年代,個人是沒有資格選擇自己的工作的,更沒有“跳槽”一說,因此如果被分配到了一個對自己不友好的工作環境中,確實是一件令人糟心的事。 現在的人都習慣了公平是相對的,但那時的人則認為公平應該是絕對的! 所以那時的人,不管你乾多乾少,收入都是一樣的。 換句話說:不管你能力大能力小,收入也是一樣的。 否則大家就會想,我也是人,你也是人,憑什麼你的收入要比我多——這就是不公平! 由於整個社會都是這樣,因此就變成了一個大家“混飯吃”的年代——因為你乾與不乾都一樣! 所以當時就產生了一個頗具時代性的名詞吃“大鍋飯”! 在這樣的社會環境下,一個人的心理自然就會變得非常狹隘,從而容易嫉妒一個比自己好的人——即使你隻是長得漂亮一點,因為狐貍吃不到葡萄一定會說葡萄是酸的! 現在,如果是一個學校中的漂亮女生,一定是受男生追捧的多——因為現在的人的心胸由於社會的進步而變得寬廣了,相比嫉妒別人,他們更願意做別人的粉絲。 而那時卻相反,漂亮的女生在學校裡反而比其他女生更容易受到男生的欺負——因為嫉妒,畢竟一個女生最多隻能被一個男生追上。 那時社會上有不少小流氓,所謂小流氓實際就是一些每天無所事事整天在街頭遊蕩生事的年輕人,專門喜歡找漂亮一點的女孩子的茬,比如朝你扔石頭啊,你路過時朝你吐口水啊,甚至踢你一腳,更甚的打你一個耳光也是有的。 因此我可以理解Z說的遭遇,但這也讓我的心情變得沉重起來,因為如果僅僅是她工作上的問題,比如她不喜歡賣豆腐,那我可以幫助她,比如幫她設計一個自動賣豆腐的機器等等,但如果是工作環境上的問題,那我就無能為力了。 ` Z見我默默地聽著她中學畢業後的遭遇沒有插話,就悠悠地說道:“也許,這就是我的命吧!” “這不,剛剛有消息說‘電大’不負責分配,就又有人開始說風涼話了。有人說:哈,想上了大學就能遠走高飛了?想得美!” “還有人說:上大學,變成大學生了,有什麼用?我們是菜場,不是研究所,大學生回來還不是照樣要去賣豆腐?” “甚至有人說:算了吧,你就是一個做‘豆腐仙子’的命!就認了吧。” “唉...列·拉捷米沙-勞裡遜說:人是不能自由地選擇自己命運的。”Z越說越沮喪起來,最後深深地嘆了口氣,引用了一句列·拉捷米沙-勞裡遜的名言,試圖以此來說明這就是她的命。 我聽了Z的苦衷,雖然很同情她,但她說一個人是不能選擇自己的命運的,這讓我很不服氣。 於是我搖搖頭說道:“如果信命,那我的命是什麼?我就應該是一個柔弱的‘病休青年’——一個永遠隻能在裡弄生產組這個社會最底層混口半飽的飯吃的‘病休青年’?” “愛默生說‘我們是自己命運的創造者’。”我又補充引用了一句愛默生的名言,同樣試圖來說明這不是我們的命,因為我們可以掌控自己的命運。 “我相信我們三年半的中央廣播電視大學不會是白念的!”接著我又意猶未盡地用充滿激情的鼓勵她道。 Z沒有說話,隻是回過頭來默默地看著我,仿佛被我的信心和激情所感染,半晌,她用希望中又夾雜著疑慮的口吻問道:“真的不會白讀嗎?” “絕、對、不、會、白、讀!”我一麵點著頭,一麵一字一頓地說道。 接著我又笑著搖頭晃腦地吟了一句李白的詩,這是李白在《將進酒》中的一句名言:“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 我的一生中有很多我喜歡的名人名言,“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就是其中的一句。 實際上,與其說是我用這句李白的詩在給Z鼓勁,還不如說同時也是給我自己鼓勁。 因為1971年中學畢業後我成了一個“病休青年”,後來進了裡弄生產組,那是當時社會的最低層,但我相信自己不會一直這樣的,而李白的這句話正好是對我的處境的寫照! 不過,我知道李白的這話是有前提的,那就是你必須首先是一塊可雕之材,然後才有“千金散盡會復來”! 如果換成大白話來說,那就是:隻有你通過自己的努力成為了一塊可雕之材,那麼即使錯過了一個機會,下一個機會也一定會再來的! ` “你永遠是那麼樂觀!”Z受了我情緒的感染,原本因為想到畢業後要回原單位而變得有些陰沉的心情開始變得重新晴朗起來。 很多時候,每當她沮喪和喪失信心的時候,我總會用我的激情和強烈的自信心去感染她,每次她也都會因此而重新獲得與我一起前行和克服困難的動力。 我見她重新變得陽光起來,就進一步勉勵她道:“永遠不要對明天失去希望,我始終相信明天會變得更美好!” 這也是我的人生哲學之一。 一個人為什麼活著?因為他有希望。 沒有希望的人是連一天都活不下去的。 然而希望又在哪裡?自然是在明天,因為今天是由明天而來——每一個明天都將變成一個新的今天!所以說如果我們希望有一個好的今天,那就不能對明天失去希望! “我不信命,如果真有命運之神,我願意挑戰她!”我聽Z說我永遠是那麼地樂觀,就情不自禁地握緊了拳頭朝藍天做了一個必勝的手勢,說道。 很多時候,命運就和困難一樣,喜歡欺軟怕硬,如果你足夠強大,命運一定會讓步的。 永不向命運低頭,這是我的性格,這點Z很清楚,同時這也是她最欣賞我的地方,實際上,找書苑 www.zhaoshuyuan.com 她也願意相信一個人通過自己的努力是可以掌握並改變自己的命運的,隻是她的內心沒有我這麼強大而已。 ` “畢業了,中央廣播電視大學不負責分配,你也要裡弄回生產組了,你有什麼打算呢?”短暫的爭論結束了,Z顯然不願意因此而破壞了原來興高采烈的氛圍,於是她轉移了話題,問起我畢業後準備做什麼,因為她知道這是我最感興趣的話題之一。 “我想先去考研,如果考不上,就回裡弄生產組,自己去研究微型計算機的應用開發!”我沒有看Z,而是把目光轉向遠處古老的博雅塔,斷然地說道。 確實,畢業了,“電大”不負責分配,我必須回裡弄生產組去,至於回去後我能不能如自己想的那樣去搞微型計算機應用開發研究?我不知道! 不過我想去考研,這是我從進入中央廣播電視大學後的第二年就開始有的想法,因為我有自己的理想,我感到三年半的“電大”學習時間太短了,因此我希望通過讀研究生去學習更多的科學知識來充實自己。 旅行者不該一直隻坐在自己所翻過的第一座山的山頂休息——司湯達。 ` 【下章看點】 畢業了,由於中央廣播電視大學不負責分配,Z隻能回菜場去了,這讓Z感到極度的沮喪,殘酷的現實讓她不再相信一個人通過自己的努力是能夠掌握並改變自己命運的...... 麵對極度沮喪的Z,X又該怎麼辦呢?他能幫助Z重拾對人生的信心嗎 欲知詳情,請看下章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