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網址: 央視新聞中心,功能齊全,打造的極具科幻感的健身區裡,幾位央視主播正在健身。 一邊在跑步機上慢跑著,李聞靜一邊笑嗬嗬的歪頭跟李紫萌說話。 “聽張麟他們這麼說,我覺得現在不管寫沒寫過100000+,我想我們都身懷一口氣報出一連串100000+文章標題,堪比報菜名的才藝。” 聽到這番話,另一個跑步機上的李紫萌轉頭,笑嗬嗬道:“還有能復製黏貼成百上千條新聞而不手酸,以小時計電話通知幸運中獎者而不口乾,填寫厚厚一打又一打快遞單而不字跡淩亂。” 說罷,想了想笑著道:“還有,普通人的相冊裡是自拍、男女朋友、美食、風景照。 我們這類人手機相冊裡都是:數據截圖、素材截圖、表情包。 手機裡安裝了成批的APP。 今日頭條、網易新聞、新媒體管家、糗百、一條、AUE,隨時在Snapseed、、留白、黃油相機等圖片處理軟件之間切換自如。” 嗬嗬而笑,李聞靜補充道:“電腦桌麵上肯定重重疊疊滿布著word文檔: 什麼一稿,二稿,三稿,終稿,最終稿,真的最終稿,再也不改了最終稿,哈哈~” 坐上主播臺之前,兩人也都曾手持話筒,奔波在全國各地,錘煉新聞人的四力。 因此對於直播間幾人的感慨,她們是能共情的,能勾起塵封的回憶。 聽到兩人這般說,看了一眼前方大屏裡侃侃而談的幾位同事,朱廣銓笑嗬嗬插話道:“我想我最大的不同,就是單身二十幾年,卻在每個情人節偽裝成情感豐富的小編,關愛粉絲嘲笑單身狗(搖頭)。” 聞聲,李聞靜和李紫萌齊齊一愣。 旋即兩人想起這家夥除了在《午夜新聞》深耕二十多年,還兼職幾家大報的編輯賺點外塊。 畢竟他的筆頭是出了名的好,主持人裡文彩也就僅次於張麟了。 這樣的大才子靠文采賺錢,一點都不奇怪。 而隨著互聯網產業的全麵崛起,不可避免的,老朱也在網上開始發一些文章吸引流量。 論起標題黨,他絕對是當家能手。 不過鮮少有人知道這事兒,隻有她們這些好友才知道一些。 當然,文人靠標題賺錢,也不寒磣嘛! 看著大屏,略感寒磣的朱廣銓不停說道:“乾過編輯,我這些年工作中最常說的話是: 發了預覽給你,看一下、改好了,你再看看、那我推了喲? 我最驚心動魄的職場回憶是:等等先別發,再預覽一下。 然後最怕領導的超長語音和群裡的單獨@,更怕半夜接到客戶電話,手機一震動心肝脾肺腎都會跟著一起顫抖。” 朱廣銓回憶往昔的時候,張麟也開始進行總結。 [記者節像護士節、教師節一樣,是華夏僅有的三個行業性節日之一。 記者,以他們的職業精神和專業素質,講述了一個又一個華夏故事。 在突發事件、災難和戰爭現場,總有他們不懼危險沖向前線的身影; 當公眾利益受到損害,總有他們深入調查尋求真相; 在偏遠貧困地區也總有他們不畏艱難,報道基層最真實的一麵…… 新聞工作者也屬“高危職業”。 早前調查顯示,我國九成記者編輯處於亞健康狀態。 不僅如此,2016年全球已有48名記者殉職,其中26人死於戰爭,18人死於謀殺,3人在執行危險報道任務時喪生,1人未作說明。 據統計,2011年起,全球每年都有百餘名記者及媒體工作者殉職。] 直播畫麵裡,張麟麵色沉重的說著,其他人也都因為他的話而神色凝重起來。 在當今社會,媒體行業已經不止局限於傳統媒體。 人們看到了新媒體和自媒體正在崛起,新聞可以通過各種渠道了解。 不止常用的社交軟件平臺,連購物平臺也開始做起了“新聞內容”,很多原本與“嚴肅”新聞毫不相關的行業,也成了新聞工作者的“媒體同行”。 無冕之王的濾鏡,在這個時代已經碎了一地。 但不可否認的是,拋開那些令人生厭的營銷號和娛記狗崽,媒體這一行業已然入選“十大高危行業”之一。 為什麼? 因為在突發事件現場有記者的身影、在災難現場有記者的身影,在戰爭現場也有記者的身影。 尤其央視的戰地記者,時刻麵臨著生命危險。 對了,今天央視綜合頻道直播記者節,央視國際頻道也搞了一個“國際新聞記者全球連線,慶祝記者節”的活動。 這是一場覆蓋六國的連線。 六位跨越時區的戰地記者,講述他們出生入死的故事。 其中最負盛名的,當屬奶音猛男劉小騫。 在拉美中心記者站工作時,他報道了裡約奧運會倒計時、貧民窟旅遊、亞馬遜雨林保護等主題的內容。 2014年,在新聞頻道《東方時空》節目《走進“上帝之城”》特別報道中,劉小騫麵對全副武裝的毒販臨危不亂、應對自如,因此一夜成名。 在B站上,就是他名字的個人賬號,粉絲多達近百萬,無數年輕人視他為偶像。 張麟也是他的粉絲之一。 由衷覺得自媒體時代的很多“記者”都成了小編,拿著別人的信息添油加醋做成煽動情緒的稿子騙流量,亦或者無事生非充當攻擊他人的馬前卒。 而劉小騫這種真正做著前線記者工作的人,才是值得敬重的記者。 他那句“在所有捷徑中,我選擇了一條最遠的”,端的是印象深刻。 頓了頓,張麟繼續說道:“自從加入央視大家庭,了解了新聞記者史之後,我感觸頗深。 多的我就不贅述了。 就說我最佩服的人。 現在我最佩服的新聞傳媒人是康暉康帥,理由我已經說過了很多次,今天也不再過多講述。 今天我就說說我以前最佩服的人。” 聽到張麟再次提及康暉,很多網友想起了他的麟式吹康。 說到對康暉的印象呢,我給他起過兩個書名,一個是一生不能錯過的20個主持人,還有一個就是播音主持例句600句。他是一個教科書式的很標準的這樣一個新聞主播。 然後康暉回復他: 你命由我不由天,你就屬於直播間。 想想就覺得好笑! 密集的彈幕中,張麟朗聲說道:“以前我最佩服的是範常江,青年時代走出書齋,以筆桿為武器,投身抗日救亡運動。 長江一支筆,勝過百萬兵。 這句話是對他最高的褒獎,也是新聞人夢寐以求的境界。 他是第一個報道很多歷史事件真相的人,新華夏新聞事業的奠基人之一。 欲成大河者,必長其源,欲成大事者,必固其基。 源愈長,則此河之前途愈有浩蕩奔騰之日; 基愈固,則人生事業愈不敢限其將來。 他行進6000多裡,歷時10個月,撰寫而成的《華夏的西北角》一書,已成新聞報道、非虛構文學的經典之作。” 說到這裡,張麟視線看向頷首的幾人,微笑說道:“最後,還是再cue一次可愛的康康吧!” 這話說的,令在場諸人皆忍俊不禁。 小雯忍不住打趣道:“你又給康帥起新外號,小心他給你瘋狂排班,讓你體驗那個啥? 對了,你說的天命打工人的感受。” 趕忙搖手拒絕,張麟抿住嘴搖搖頭,片刻後繼續說道:“剛剛入職的時候,他曾對我說: 新聞是一條注定要長跑的路,一朝一夕不足以改變這個世界; 要相信新聞依然有助於讓這個世界變得更好一點,你會是千萬推動者中的一員。 在華夏新聞的歷史中,有千千萬萬名記者奔跑在這條沒有終點的長路上。 今天是第23個華夏記者節。 記者,是名詞,也是動詞。 記者,記著初心,記著使命! 我想說的就這些,謝謝各位能耐心聽我講完。” …… 如此規格的盛事,自然不可能播出既完。 記者節結束後,多達十幾個相關座談會拉開帷幕,各大官媒更是頭版頭條給予報道。 #2017記者節丨願你心有所持,一直在路上# #一聲記者,一生記著!最好的禮物:在路上# #「記者,記著」新聞路上,有你而精彩|獻給2017年記者節# #《好記者講好故事》2017年華夏記者節特別節目_節目官網# #2017年華夏第18個記者節:記者,記著心疼自己# 除此之外,找書苑 www.zhaoshuyuan.com 華夏郵政也宣布於2017年11月28日發行紀念郵票——記者節。 《記者節》是郵政為體現新時代“記者”職業的重要意義,展現當代新聞與論工作者嶄新的精神風貌,打算發行的紀念郵票。 共1枚,誌號為2017-28,郵票麵值為1.20元。 該《記者節》郵票除了中心的一支傳統鋼筆造型,兩邊是兩個半圓,離遠了看似蝴蝶翅膀,與鋼筆組合呈現出一種放飛的形態。 左側的半圓是用銀色方塊構成的網格狀,右側的半圓則是以曲線組合的數字化界麵。 兩邊區域中有若乾表現新時代新聞采編工具和裝備的圖標:筆和紙、照相機、鍵盤和鼠標、實踐十三號衛星、麥克風、攝像機、錄音筆和地麵發射站等8個符號。 而麵值底色有一人物側身虛影,仔細看可不就是張麟本麟。 不錯,張麟因為恐怖的人氣和號召力,榮幸當選,成為了這張郵票的封麵人物。 雖然他的圖像進行了虛化,不如麥克風、攝像機顯眼。 但如此殊榮,依然令所有新聞從業者羨慕不已。 哪怕堂堂白巖嵩,聞訊後都麵色變幻,心裡瘋狂的恰檸檬。 當然,看到張麟轉發該微博,然後無數他的粉絲跑進郵政官網進行預約搶購,導致該郵票成為自08奧運以後發行的最受歡迎郵票,他也就釋然了。 拋開本事論資歷,他這個德高望重的前輩還拉不下臉。 再者說了,他現在也不敢得罪張麟,這小夥子早已非昔日吳下阿蒙啊!(本章完) 最新網址:
第331章.登上紀念郵票封麵的男人(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