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2章“君士坦丁堡過聖誕”(1 / 2)

攜帶著尼古拉一世命令的侍從武官於23日晚在不驚動其他人的前提下從皇村出發,在經過兩天一夜的長途奔襲後,總算在26日清晨抵達俄羅斯邊境的比薩拉比亞邊境重鎮基什尼奧夫(1991年摩爾達維亞共和國改名基希納烏),這裡就是未來摩爾達維亞共和國的首都。

1812年5月28日,俄羅斯帝國取得了對奧斯曼帝國的又一次勝利之後,迫使奧斯曼帝國簽訂了《布加勒斯特和約》,將普魯特河與德涅斯特河之間的領土劃入俄國版圖。比薩拉比亞也作為了一個省份受到當時神聖王亞歷山大一世的管轄,為了滿足當地民眾對於宗教的“迫切”需求,也是為了加上對於這個地區的控製。俄羅斯帝國皇帝特意向比薩拉比亞撥款,在基什尼奧夫地區興建東正教堂,並派遣主教傳教,同為委派大軍駐紮。

原來建築在基什尼奧夫地區的少量蒜頭建築物同樣也沒有拆除,隻不過現在已經很少有信仰和平教願意呆在一個東正教的國度。

經過俄羅斯帝國長達40多年的磨合以及軍隊駐紮的情況下,比薩拉比亞的叛亂比克裡米亞還要小一些。

第四、五兩個軍團分散在了以基什尼奧夫地區為中心的廣袤無垠的土地上,駐守在這裡的軍團司令部設立在了基什尼奧夫的城市之中。

侍從武官到來的這一天,擔任第四、第五兩個軍團司令員的戈爾恰科夫將軍與其夫人正在基什尼奧夫地區的某間主教教堂做禮拜。

在這個難得的閑暇時光(其他時間戈爾恰科夫一直在倒賣軍隊物資),夫人又從莫斯科大老遠從聖彼得堡跑過來看他,戈爾恰科夫自然也就大獻殷勤。

為了滿足自己虔誠的東正教妻子,戈爾恰科夫將軍特意在一天告訴當地教堂這個消息,並且為當地教堂捐獻了5萬盧布用作禮拜經費。

當地教堂在收到比薩拉比亞“土皇帝”戈爾恰科夫將軍的盧布之後,自然也就更加盡心盡力了起來。

教堂主教親自出現在了教堂為戈爾恰科夫將軍的夫人主持工作。

就在禮拜進行到中途的時候,一位身穿黑色單排扣束身軍裝的副官慌慌張張地闖了進來。

突如其來的動靜打斷了禮拜中的主教與夫人,同樣也讓戈爾恰科夫的臉上流露出了不悅的神色。

好在主教是一位善解人意的牧師,副官的表情告訴主教軍隊中一定發生了什麼大事,他不慌不忙地沖戈爾恰科夫將軍與夫人微微頷首。

“發生了什麼事?”戈爾恰科夫臉上依舊掛著不悅的表情。

如果他的副官不能夠給出一個合理解釋的話,戈爾恰科夫一定會讓他吃不了兜著走。

副官來到了戈爾恰科夫的麵前,湊到戈爾恰科夫的耳邊小聲地說道:“將軍!有一位自稱是沙皇陛下特使的家夥正在司令部!他說有要緊的事情想要見您!我們搞不清楚狀況,所以才會冒昧的打擾您!”

“沙皇特使?”戈爾恰科夫臉上露出了一抹訝異,他不明白為什麼沙皇陛下會派遣特使過來?

按照一般而言,沙皇陛下想要想要向他傳達命令的話,隻需要通知戰爭部就行了,然後戰爭部再將戈爾恰科夫下達命令,特意派遣一位特使向自己傳達命令是不是有一些過於麻煩了。

“走!帶我去看看!”戈爾恰科夫對副官回應了一句。

而後轉頭向主教露出了歉意地表情道:“實在很抱歉!軍營裡有突發事件等待我去處理!”

“沒什麼!”主教對於戈爾恰科夫的行為表示理解。

隨後,戈爾恰科夫將自己的夫人留在教堂繼續禮拜,自己則返回軍營看了看那個所謂的特使究竟是什麼成分。

離開教堂的戈爾恰科夫命令周圍士兵將自己放在教堂後院馬槽中的棕紅色蒙古馬牽來。

士兵迅速行動起來,戈爾恰科夫的馬很快就牽到了他的麵前。

看著眼前這匹身材魁梧的蒙古,戈爾恰科夫輕輕撫摸著它的馬臉,蒙古馬仿佛像是通人性一樣,親地拱了兩下戈爾恰科夫。

戈爾恰科夫將一隻腳放在馬蹬上,雙手握住馬鞍上的拱形圓環,用力一蹬翻身上馬。

雙腳放在馬蹬上的戈爾恰科夫將雙手握緊韁繩,輕輕地踢了一腳馬腹。

收到信號的蒙古馬昂首發出了叫聲,“嗖”的一聲朝著軍營狂奔。

幾位負責護送戈爾恰科夫返回軍營的騎兵隻能尾隨在戈爾恰科夫的身後吃灰。

在狂奔了將近5分鐘後,戈爾恰科夫總算從城市的中心來到了城市的邊緣。

位於城市邊緣處的不遠處處有一座座營盤,那裡就是第四軍團下屬一個團部的地點,同樣也是第四、第五兩支軍團的司令部指揮所。

由於現在是12月,比薩拉比亞雖然沒有下雪,但是依然很冷。颼颼寒風吹拂在戈爾恰科夫的臉上使得戈爾恰科夫格外的清醒,騎在馬上的他仔細思考著尼古拉一世的用意。

戈爾恰科夫猜測很有可能是因為卡爾.涅謝爾羅迭等人已經不再受到尼古拉一世皇帝的信任,所以尼古拉一世才會繞過他們親自給自己傳達命令。

想到這裡,戈爾恰科夫的心思不斷都活躍的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