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弗蘭茨.約瑟夫皇帝在美泉宮定下了奧地利帝國外交紅線之後,整個奧地利帝國外交部與軍方開始運轉。
外交部方麵以包爾伯爵為主,梅特涅顧問為輔的外交團隊先後向法蘭西帝國與俄羅斯帝國分別通過他們的外交大使遞交了一份正式文書。
在遞交給法蘭西帝國的文書之中,奧地利帝國抗議法蘭西帝國將撒丁尼亞王國拉入戰爭,他們聲稱法蘭西的這一行動會導致整個亞平寧半島陷入混亂,從而影響到南歐的和平。(實際上還有一份非正式文書,由梅特涅親王親筆寫下,交給自家的仆從,由仆從轉交給理查德.梅特涅。這份文書的內容可以說直接推翻了奧地利帝國遞交給法蘭西帝國的正式文書。)
然而,在遞交給俄羅斯帝國的的文書之中,奧地利帝國卻以截然不同的態度委婉地懇求俄羅斯帝國能夠退出多瑙河兩公國,隻有俄羅斯帝國退出這兩個地區,奧地利帝國才有機會幫助俄羅斯帝國同英法兩國斡旋。
另一方麵,以赫斯大臣為首的軍方代表,則北上前往普魯士王國,同普魯士王國攝政王威廉一世(腓特烈.威廉四世一直未蘇醒,作為攝政王的威廉一世把持普魯士內外政局。當然,還有一種陰謀論的說法是,腓特烈.威廉四世因為其自由化的思想,而被普魯士王國內的容克貴族暗害,並讓討容克歡心的霰彈槍親王登臺。)商議對策。
奧地利帝國在這段時間的種種舉動著實讓它在國際舞臺上刷足了存在感,儼然有了一絲重現維也納會議的苗頭。
畢竟,不管是不列顛、法蘭西,亦或是俄羅斯、普魯士,都無法忽視一個擁有40多萬常備軍武裝的一流列強。
哪怕俄羅斯帝國對奧地利帝國背信棄義的行為恨得直咬牙,但是還是不得不一麵派遣特使(第三科廳長奧爾洛夫伯爵)前往奧地利帝國力求做通奧地利帝國的工作,使他們不再反對俄羅斯帝國。一麵高調的宣稱,法蘭西帝國與撒丁尼亞王國的結盟是想要重新點燃亞平寧半島的革命火焰,拿破侖三/四世(熱羅姆.波拿巴)同他的叔叔一樣,是一個為了推翻君主製的惡魔。俄羅斯帝國希望某些國家(不列顛王國)能夠盡快看清楚法蘭西帝國的本來麵目,重新加入正統君主製的大家庭之中。俄羅斯帝國依然會按照之前劃分奧斯曼帝國的方案,給予某些國家相應的待遇。
而法蘭西帝國方麵,自從奧地利帝國向法蘭西帝國明碼遞交了抗議文書之後,不列顛駐法蘭西大使考利勛爵便立刻行動起來。
考利勛爵先是前往外交部,向德.呂伊斯大臣表達了不列顛王國,對於法蘭西帝國將撒丁王國拉入對俄羅斯帝國戰爭,這一行為表示抗議。
考利勛爵聲稱:法蘭西公然在不通知不列顛王國的情況下,擅自將撒丁尼亞王國拉入對近東地區戰爭這件事。首先就是一種對於不列顛王國這位盟友的不信任,既然法蘭西與不列顛已經締結了軍事同盟,那麼兩者之間就應該保持親密無間的交流,不應該在軍事同盟下方再去建立一個小一號軍事同盟。其次考利勛爵也認為,將撒丁尼亞王國拉入戰爭這一行為,很有可能會將原本處於和平狀態的亞平寧半島再一次卷入戰爭之中。
所以,考利勛爵希望法蘭西帝國同撒丁尼亞王國應該盡快中止。
與此同時,位於撒丁尼亞王國的不列顛大使同樣也向維克多.伊曼紐爾二世發出了警告,並督促維克多.伊曼紐爾二世讓撒丁尼亞王國恢復和平。
但,不管是法蘭西帝國還是撒丁尼亞王國,對於不列顛大使的警告都沒有放在心上。
德.呂伊斯大臣表示:隻要不列顛王國能夠填補撒丁尼亞王國士兵的空缺,那麼法蘭西帝國將會同意不列顛王者的請求。
畢竟,現在法蘭西帝國在瓦爾納地區的兵力隻有8萬(第一師、第二師、第三師)左右,而俄羅斯帝國在多瑙河地區的兵力足足有18萬(誇大其詞),法蘭西帝國必須盡可能將更多的軍隊運送到瓦爾納,隻有這法蘭西帝國才能夠有把握戰爭俄羅斯帝國。
對於德.呂伊斯顧左右而言他的說法,考利勛爵是一百個不相信,於是他決定向熱羅姆.波拿巴闡明問題的嚴重性,好讓他意識到法蘭西帝國這一行為會為聯盟帶來什麼後果。
當考利勛爵抵達杜伊勒裡宮之後,迎麵便同符騰堡外交大使打了一個照麵。
麵對麵的兩個人麵帶微笑的相互打了一個招呼,然而各自離開。
不過,符騰堡外交大使出現在杜伊勒裡宮著實讓考利勛爵的內心也生出一個疑惑。
為什麼符騰堡大使會出現在這裡?難道說德意誌地區也要有什麼變動不成?
帶著種種疑惑的考利勛爵在莫卡爾的帶領下,來到了熱羅姆.波拿巴的麵前。
穀霐/span熱羅姆.波拿巴先是詢問考利勛爵急匆匆的想要同他見麵所謂何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