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裡起義成功之後,起義軍迅速設立了由10人組成的軍事委員會,經過軍事委員會的一致商討之後,他們決定利用德裡地區還未切斷的電報像印度周邊地區傳達了起義成功的消息。
這個決定雖然會使德裡地區暴露在不列顛軍隊的視線中,但是同樣也能夠將消息準確傳達給其他想要起義的軍隊,讓想要起義的軍隊知道他們並不是孤身一人。
要知道整個印度有30萬受雇傭的印度軍隊,而負責監視他們的英國軍隊隻有4.5萬。
其中一部分英國軍隊已經啟程前往東亞,另一部分軍隊還在波斯同愷加王國鏖戰。
刨除這兩個部分後,留守在印度的軍隊也就2萬人左右。
依靠兩萬軍隊控製30萬雇傭軍,怎麼想都是一件不可能的事。
當然起義軍的領導們也明白,失去印度掌控的不列顛人一定不會善罷甘休,他們一定會從本土召集一批強大的軍隊用於鎮壓他們。
因此,起義軍必須盡可能的擴大其在印度地區的戰果,隻有這樣他們才能夠吸收更多的軍人同不列顛人進行戰鬥。
當然,這個時期的起義者並不知道,他們聯合起來一同對抗英國人的想法,隻不過一廂情願罷了!
德裡的起義的電報一經發出,確實有許多的軍隊跟隨著他們一同進行反叛,但是臨近德裡的旁遮普地區更是在收到德裡起義電報之後,第一時間鎮壓了妄圖起義的軍隊。
兩個團將近4000多人,被不列顛掌控下紮的土邦軍團屠殺。
加爾各答更是成為反對印度起義最重要的碉堡,英國總督坎寧在度過了最初的驚嚇之後,迅速行動起來。
身為總督的他一邊命令加爾各答、旁遮普地區的士兵前往德裡鎮壓德裡的反叛,一邊又派人前往波斯(兩萬人左右的不列顛士兵在波斯還未返回)與不列顛尋求援助。
援助的消息由加爾各答出發,經過了一個月的海上漂泊,總算抵達了不列顛駐奧斯曼大使館。
此時已經是六月底,當不列顛駐奧斯曼大使收到印度叛亂的消息之後,臉色順便大變,他趕忙詢問負責求援的不列顛軍官印度地區的近況。
不列顛軍官根據坎寧總督的指示,將印度地區的真實情況加以渲染後告訴不解饞駐奧斯曼大使,“大使先生,根據加爾各答總督府的估算有將近10萬人參加了叛亂,還有6、7萬的軍隊還在觀望叛亂階段,他們隨時都有可能加入到叛亂的隊伍中。
更糟糕的人,印度地區的鄉村已經完全淪為了叛亂者的天下。
我們所能掌控的地方以後加爾各答、德裡北部與孟加拉!”
【坎寧之所以讓軍官這樣匯報,目的是督促不列顛內閣盡快拿出方案。
如果他們向不列顛匯報真實信息的話,不列顛內閣就會認為印度無大礙。
然後導列顛內閣會針對出兵多少的問題進行爭論,一來二去就得浪費大量的時間。】
對於印度情況並不了解的不列顛駐奧斯曼大使在聽到軍官這樣的回應後,皺緊眉頭對軍官回應道:“能否將你了解到的消息全部寫下來,我好向不列顛傳遞!”
不列顛軍官立刻將早已經寫好的信交給不列顛駐奧斯曼大使,“大使閣下,印度的具體情況都在這封信裡麵!”
不列顛駐奧斯曼大使接過信,點了點頭回應道:“我這就向不列顛發送電報!”
說完,不列顛駐奧斯曼大使便將不列顛軍官安頓在使館一樓的客廳,而後獨自一人前往使館二樓的電報室發送電報。
電報室中傳來了滴答滴答的聲音,十分鐘後,方才停止。
結束發動的電報員告訴不列顛駐奧斯曼大使,電報將會在四十分鐘以後發動至不列顛。
不列顛駐奧斯曼大使拍了拍發報員的肩膀,而後轉身離開發報室。
……
四十分鐘後,距離君士坦丁堡千裡之外的倫敦外交部收到了來自不列顛駐奧斯曼大使館的電文。
看完電文內容的發報員臉色立刻大變,他趕忙找到了自己的上級,並將這封電報交給了上級。
上級在看完電報之後,臉色同樣也變得難看起來,他趕忙叮囑這位發報員對電報的內容進行保密。
【實際上不列顛外交部是最不善於保密的組織。】
而後轉身小跑前往外交大臣的辦公室,當外交部電報局長官抵達辦公室門口的時候,外交大臣秘書將他攔了下來。
“閣下,我有很重要的事想要見大臣閣下!”電報局局長麵色焦急地對外交大臣秘書說到。
“你有預約嗎?”外交大臣秘書不緊不慢地詢問電報局局長道。
電報局局長搖著頭對外交大臣秘書道“閣下,我並沒有預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