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節 借住高家(1 / 1)

韓光宗被老漢領進了隔壁的院子,這個院子和老漢家的院子相連,中間是用一個一人多高的土墻隔開,土墻上爬滿了瓜蔓,幾個已經發老的絲瓜臥在墻頭。   老漢推開房門,屋子裡透著黴味,應該是有段時間沒有開門了。門後麵,放著一些鋤具,土墻上打進去一排整齊的竹木釘子,上麵掛著一件棕毛做的蓑衣,蓑衣旁掛著一個青灰色的布袋,布袋表麵落滿了灰,依稀能看到上麵映有羅漢畫像。   韓光宗拍了拍布袋上麵的灰,一個身披袈裟,袒胸露腹的大肚羅漢重新浮現在布上。韓光宗認得這個布袋,布袋是苦信大師雲遊時用來裝布施食物的,後因獵戶上山打獵,造成諸多殺戮,苦信大師將布袋贈予了他,希望化解其身上的戾氣。獵戶倒也爽快,索性收了這個布袋,上山時用它裝一些熏乾的肉。韓光宗也從這袋子裡拿過一些肉食,因此,印象很深。   韓光宗將這布袋之事,順口和老漢提了。老漢連連說:“這般巧合!佛家講究一個‘緣’字,你與茂勝有緣,我就不怕他怪罪我了。”韓光宗這才知道,原來高茂勝就是獵戶的名字。從老漢接下來的敘說中,韓光宗也知道了老漢的名字——高茂堂。   高茂堂將韓光宗安置好,就出了門走進了自家的院子。韓光宗依稀地聽見高茂堂讓屋裡的女人多加一個人的飯。   韓光宗將屋子清掃了一下。他看到門前有個陶罐,裡麵落了灰,就用水沖洗了一下,將藏在竹簍稻穀裡的錢全部拿了出來,將稻米倒進了陶罐。韓光宗知道財不能外漏,因此不敢在高茂堂不收錢的時候,將身上的稻穀拿出來給他。這些錢是韓光宗的命根子,是他那麼多年在田地主家忍氣吞聲換來的。他不害怕高茂堂會謀他的錢財,隻是覺得不漏財,就少了禍端。   韓光宗抱著陶罐走出院子,大黃狗又跑回原來的位置,躺在門口依舊假寐。韓光宗試探性地往前挪著腳步,大黃狗將頭埋在瓜子下麵,懶得理會他了。   “高叔”韓光宗進了院子,朝屋裡喊了一聲。   高茂堂聞著聲,從屋裡走了出來,應聲著說道:“咋了,娃,還有什麼事嗎?”   “這個稻穀您拿著吃。那邊房子的鍋灶塌了,鐵鍋也生銹銹壞了,我先在您這邊搭個火行不?”韓光宗怕高茂堂不收,編了一個理由。這戰亂的年頭,糧食比錢還金貴些。   高茂堂畢竟也是近五十歲的人了,人情世故的事見得也多。韓光宗的心思,他怎能看不出來,也就不再推脫地說道:“好,好,好。我就收下了,你先到屋子坐會,你嬸子已經在做飯了。”   高茂堂領著韓光宗走進屋。他的婆娘陳秀珍正在鍋灶上忙活,做飯的地方和屋子的正堂連在一起,中間砌了一個半人高的土墻隔開,一根立柱砌在土墻裡,撐起房頂的梁柱。   鍋灶下,木柴在鍋灶內燒得通紅,不時發出劈裡啪啦的炸裂聲。陳秀珍臉色像一塊煙熏的臘肉,眼睛有些往裡陷,頭上裹著一個沾滿油垢的頭巾,穿著一個灰色布衣,單褲,整個人看起來昏昏暗暗的。隻見她擦了擦頭上的汗,又急得來到灶火前,將幾塊枯死的柿子樹乾丟進火裡,然後一拉一推地動著風箱,風順著下麵的鍋洞往灶膛裡灌。不多時,青藍色的火苗將枯死的樹枝包裹起來。   “別著急,飯快做好了,屋裡不透風,有煙,你們到外麵坐一會。”陳秀珍一邊忙著,一邊招呼著對韓光宗說了一聲。韓光宗準備上前幫忙,被勸了出來。   隻見陳秀珍起了身,擦了擦手上的灰,用葫蘆瓢在水缸中舀了一瓢清水,打開鍋蓋,水汽混合著煙氣,在屋子裡彌漫。她中指和食指蘸了蘸清水,在鍋中的饅頭上輕輕按了一下,對著外麵的人說道:“差不多了,再燜一會就可以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