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林變(三十四) 作者:陳草旭變(1 / 1)

柳林變 作家EHfxYK 1867 字 2024-03-16

三十四   連綿起伏的西山,漫山遍野被大雪覆蓋。賀委員和劉慧生,踏著冰雪在寒風中走了一天,卻在近傍晚的時候找不到要落腳的山寨,迷失了方向,繞來繞去,遇到了一條大河。河已結冰,寬闊茫然,後無村寨,前無人煙。兩人沿河堤會走,因為,此條河流可能就是流經柳林鎮一直流向西南的潁河。堅持不要向導引路、固執不畏冰雪趕路趕時間交付任務的賀委員,這時候清楚地知道,如果不至於凍死在山河之間,就必須找到村寨或者重回柳林鎮。   夜幕就要降臨,仍然看不到人煙。突然,賀委員發現前麵河堤上,有兩個人影向這裡靠近,像是兩個老鄉牽一頭毛驢向這邊走來。他驚喜的喊著劉慧生,快走,快走,有老鄉,有人家啦。對麵的兩個老鄉也發現了他們,一個人趕著毛驢走在後麵,另一個靠近河堤的路邊走。相距近些,賀委員感覺不對,一邊轉身對劉慧生說:你下河堤、下河堤。一邊拔出手槍。哪知道對麵的敵特已經收我兩把駁殼槍,迅速拔出,接連向這邊射擊。賀委員一邊還擊,一邊轉身要下河堤,被敵人打中後背,撲到在冰雪上。   劉慧生,一九一五年出生,一九四五年犧牲。曾經用名肖曼、孫曉梅,江浙人,出生在封建大家庭,初任小學教師,受進步刊物影響,傾向革命。一九三七年抗日戰爭爆發,在民族危亡之際,以筆為武器,著文宣傳抗日。一九三八年底離家出走,參加抗日武裝。一九四零年九月加入中國共產黨,同年前往敵後抗日遊擊區,開展抗日民運及宣傳工作。期間曾經被國民黨逮捕,經家人和地下黨組織多方營救而獲釋出獄。之後前往延安,又隨同抗日劇團到晉察冀等根據地和遊擊區,從事抗日宣傳。一九四四年末,到豫西柳林鎮進行慰問和抗日宣傳。在一九四五年元月份,外出執行任務的途中,迷途而遭遇敵人特務,彈盡被俘。不久,被敵人押往許昌,不畏日寇軟硬兼施,堅貞不屈,被日寇殘酷殺害。年僅三十歲。   全國解放後,她的母親在病逝前,把烈士生前所寄的家信,獻給了當地的烈士陵園紀念館。信錄如下:   母親大人:   您的快信已由陳先生轉告我,在昨天下午看後,付之一笑。問題在我看來,並無那樣嚴重,請放心,一人做事一人當,一切都有我自己來處置,不會連累家人,大人您也大可不必掛居心懷。   母親大人,我是一個有智慧有勇氣的人,不會被別人利用和愚弄。我有清晰的人生目標和理想前途,我決不會讓自己盲目的陷入黑暗的深淵裡麵去。我有堅定的信念,不怕任何壓力、威脅和非議;我能毅然打破封建禮教所束縛我的鐐銬。我所要的“名和利”是大眾需要的“名和利”,我和我們除了為大眾謀福利而奮鬥之外,個人的利益本來是放在後麵的。“全忠不能全孝”,這是後來的忠臣義士的名言。母親大人,請原諒我不能如您所願,讓我去做封建社會的犧牲品。   母親大人,我不願和一個思想完全相反的人共同生活下去,寧願奔走他鄉,自謀生路,誓不茍安偷生。我為了要實現自己的理想,我隻有犧牲自己的幸福。我相信,隻要在全人類得到解放之後,我也一定能夠得到解放。現在,我可以不依靠誰來單獨進行我的事業,我們已經有千百萬同病相憐的青年男女,結成堅固的陣線來和一切壓迫我們的惡勢力做頑強的鬥爭。而且,我們有力量戰勝我們的敵人來爭取最後的勝利和最後的解放。   國將不國,家何安在?在此民族生死關頭,望母親大人以國家為主,民族至上,莫為區區兒女之情,埋沒了子孫為國盡力盡忠的大義前途。當然,誰無父母,提攜捧負;誰無夫婦,如賓如友;誰無兄弟,如手如足;生死何恩,死以何咎?。但是,正因為人類不應殘殺,然人已殘殺我,而我不能自衛麼?家境和睦平靜,惡鄰如何禍我家門,我能不自衛乎?敵寇殘害,國人多少妻離子散?家破人亡?多少屍骨斃野,戰死沙場,甚或喪命饑寒?想人不免一死,不過死得其時而得所值罷了!時值夏令,寒暖不均,望保養玉體,並努力加餐以幸。此致敬請。   康安!   兒慧生叩上   一九四一年五月一日燈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