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國,甘露二年,即公元257年。 春。 諸葛啟端坐於案前,對麵是一眉間帶愁容,心情不順捋著胡須的男人。 “啟兒,朝廷召為父回京擔任司空,眼下局麵,你覺得應該怎麼辦?” 諸葛啟皺眉。 … 年前,諸葛誕上書,以東吳有意進攻為由,向朝廷要求增兵十萬和沿淮河築城抵禦。 諸葛誕就是故意誇大軍情。 上書後,不過兩個月,賈充就來了。 諸葛誕和賈充聊的很不愉快。 賈充就是司馬昭派來試探諸葛誕的。 賈充說:“洛陽的賢、德之士都希望皇帝把皇位禪讓給大將軍,不知君侯意下如何?” 諸葛誕聽完,大怒,拍案而起,厲聲斥責道:“虧你還是賈豫州的兒子,你家世受皇恩,安能負國?如若洛陽出事,吾第一個不答應。” 賈充無言,半天說不上話。 沒幾天就離開壽春,回洛陽了。 賈充回去就對司馬昭說,諸葛誕恐非常人,不甘人下,如若放任不管,必為大患。 然後前幾天,一封任命詔書從洛陽送來,升諸葛誕為司空,並催促諸葛誕快去上任。 … 眼下,諸葛誕、諸葛啟父子二人麵前的案子上,放的正是那份詔書。 諸葛啟沉默許久,方才開口:“形勢於父親不利,司馬昭既已猜忌,現在表忠心為時已晚,不如…” 諸葛啟身為重生來的後世人知道西晉搞的那些破事,自然很不滿司馬氏。 重生過來十多年,諸葛啟又經歷了高平陵之變,對於指洛水放屁的司馬氏更是沒有半點信任可言。 “不如…南聯孫家,西盟蜀地。” 諸葛啟這話已經說的很明顯了,就差直言道出‘造反’二字了。 “計劃的倒是不錯。” 諸葛誕嘴上是這麼說,但卻是直搖頭:“想的很好,但難以實現,為父在朝為官多年,也和東吳孫家對峙多年,深知東吳和魏國的差距。” 諸葛誕說的沒錯,蜀、吳和魏國的差距不是一星半點。 雖然是三分天下,但光魏國就占據了整個北方,人口、糧食都不是那倆能比的。 雖然魏國內部權利有所轉移,但基本盤還在,還算穩定。 諸葛啟這些年跟在諸葛誕身邊,也耳濡目染的學到了一些。 “就算有差距,也得去聯絡。” 諸葛啟點點頭,承認了諸葛誕的話,隨即話鋒一轉又說道:“但,現如今蜀、吳急需一個北上的破局之機,我們也需盟友相助,屬於是互相利用,隻要父親您書信一封送去吳境,吳國定會派兵援助。” “據為父所知,吳國內部情況…也很復雜。” “就算復雜,也必須如此做,兒以為,吳國掌權之人隻要不傻,定然會把握住眼前這個機會。” 諸葛誕頻頻點頭,因為諸葛誕也是這麼想的。 諸葛誕這麼問諸葛啟,隻是在考驗他。 諸葛誕有三子,一個在洛陽,兩個在身邊,其中就有諸葛啟,另一個是諸葛靚。 在沒有諸葛啟時,他是最小的。 有二女,皆已嫁人。 分別嫁給了司馬懿之子司馬伷和王淩之子王廣。 諸葛啟是小兒子,是和第二任正妻生的,也是嫡子。 對於諸葛啟,諸葛誕還是很喜歡的。 不然也不會帶在身邊。 … “那依你之見,我們如若起兵,勝算有幾成?” 諸葛啟想了想,搖頭道:“一成都是多算的。” “哈哈…” 諸葛啟本以為諸葛誕聽到會很生氣,卻不想諸葛誕反而大笑了起來。 大笑過後,倏地站起身,眼神也堅定了起來。 “一成,不少了。” 諸葛誕在接到司空升任詔書那一刻,就已經下定了起兵的決心。 倒不是諸葛誕一心為了魏國,實在是諸葛誕沒法去相信司馬家。 曹爽因為聽信了司馬懿的屁話,全家及其黨羽都死了。 上兩個在淮南做大的王淩和毌丘儉也沒了。 其實在諸葛誕當上征東大將軍、都督揚州諸軍事的那一刻,就在謀劃後路。 諸葛誕雖然和司馬家是姻親,但他自始至終都不相信司馬家這群人。 諸葛誕隻信自己,其次是是自家人。 “一成,足夠了。” “唉…”諸葛誕嘆氣道:“總比束手就擒,回洛陽成為那待宰的羔羊強。” 諸葛啟很贊同,諸葛誕又說:“揚州內,有一人是為隱患,啟兒你可知道那人是誰?” 諸葛啟稍加思索就想到了一個名字。 樂綝,樂進之子,時任揚州刺史。 他和諸葛誕關係一般,這也是為什麼諸葛誕說他是隱患的原因。 “父親所憂慮的隱患,莫不是…樂綝。” “正是他,在正式起兵前,還有一件大事要做,殺樂綝。” “為父打算讓你和伱兄長其中一人,前去吳國借兵,最好…別回來了。” 諸葛啟想了想說道:“還是讓兄長去吧,他為人穩重,比我合適。” 諸葛啟來自後世,熟知歷史,知道諸葛誕在舉兵後的戰略和謀劃全是錯誤的。 其一,收攏全部兵力堅守壽春,隻想守住一時,找書苑 www.zhaoshuyuan.com 完全不考慮後續的情況。 其二,昏頭殺文欽,導致文鴦反水。 決策錯的離譜。 諸葛啟的想法就是留下改變諸葛誕的錯誤決策,爭取能和司馬昭多抗衡些時間。 給吳國爭取到派援軍北上的時間。 “在為父看來,你更穩重,不過你既然主動留下,那就讓靚兒去吧。” 諸葛誕其實是想讓諸葛啟去的,諸葛誕覺得諸葛啟從小就穩重,長大後更是熟讀兵法。 諸葛啟長的也是姿容甚偉,身材高大,麵容俊朗的同時,又不失剛毅。 加上諸葛啟母親尚在,對諸葛啟或多或少有些偏愛。 父子倆也不是多愁善感的人。 諸葛誕沒再過多提此事,無非是徒增悲傷罷了。 言歸正傳說正事。 諸葛誕在房間裡踱步一會,對諸葛啟說:“樂綝一事,為父想讓你去辦,你雖然熟讀兵法,但也得真刀實槍的歷練。” “父親請放心,兒一定做好這件事。” “李遠跟為父多年,勇猛善戰,讓他做你副將。” 諸葛啟施禮道謝。 “此事,需早做。” “兒明白。” 諸葛啟心中多少有些害怕,死人見不少,但親自殺人…還是第一次。 “別讓你母親傷心,注意安全。” 諸葛啟點點頭。 諸葛誕寫一封親筆信交給了諸葛啟:“李遠見此書信便知該如何做了。” 諸葛啟接過書信,朝諸葛誕施了一禮後,便臉色凝重一言不發的離開了書房。
第1章:甘露2年!(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