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舉兵前事,殺樂綝(1 / 1)

諸葛啟離開後,就回家了。   諸葛啟雖然還未到弱冠之年,但也已經搬出去住了。   更是已經快要成家了,原本打算是過完年就成婚。   結果因為司馬昭的猜忌,這件事也沒了音訊。   因為對方是王肅的孫女,不是嫡女,諸葛啟隻知道她叫蕓娘。   硬要說起來的話,諸葛誕和河內司馬家的親戚關係還不算薄弱,奈何牽扯到立場問題,再是親戚也沒用。   …   諸葛啟坐在屋裡揉眉心。   “固守壽春絕對不行,吳國北伐次次無果,怕是也指望不上,蜀在西,距淮南太遠,遠水解不了近渴,就算出兵關中,也無濟於事。”   諸葛啟腦海浮出天下各地的地圖,分析著局勢,怎麼看怎麼不利。   思慮半天,諸葛啟忽然想到了一個人,大魏皇帝!   得出結論,唯一的變數就是曹髦。   隻是,司馬昭帶著曹髦親征了,這個變數…幾乎為零。   諸葛啟是越想越覺得沒有取勝的幾率。   “呼,不能再想了,做好眼前事吧,得勸勸父親。”   不管怎麼說,諸葛誕的做法不可行,諸葛誕已經親身證明過了,那樣隻會把自己耗死。   想著想著,天就黑了。   諸葛啟即刻起身出門,找到了李遠,李遠是屯田校尉,閑暇時就帶人在壽春外屯田。   戰時為將,帶兵殺敵。   他出身不這麼好,是諸葛誕一手提拔上來的。   對諸葛誕極其忠誠。   李遠在看到諸葛誕的親筆信後,沒有任何猶豫,直接道:“公子你說,怎麼打,我都聽你的。”   諸葛啟滿意的點點頭,隨即小聲道:“我父親說了,揚州刺史樂綝是為隱患,應盡快除掉。”   李遠立馬開口:“我這就帶人去。”   “嗯,帶可靠的人,趁夜色,隨我去刺史府,殺樂綝。”   “喏。”   李遠照做,第一時間按照諸葛啟的意思,去挑選了三百可靠的親信,匯聚在李遠家中,等諸葛啟調度。   諸葛啟到來後,當即喊話:“司馬昭野心昭著,囚禁皇帝,名是魏臣,實為反賊,樂綝與其同流合汙,征東大將軍不忍皇帝被囚,故起兵反司馬昭。”   說完這話,諸葛啟掃視眾人。   發現他們麵不改色,諸葛啟繼續說:“你們若是害怕,此刻還能退出,今日過後,再想退出可就晚了。”   “公子,要我們乾什麼,你說就是了,我等皆受過君侯恩惠,又豈會忘恩負義?”   說的人是一個中年男人,諸葛啟見過他,曾在諸葛誕府上做過幾天護衛。   在場的人,基本上都受過諸葛誕的恩惠,都是最早跟著諸葛誕的那一批老人了。   “好,你們都是強兵強將,我先前的話還望諸位勿怪。”   此言一出,立馬有人出聲:“公子言重了,公子好心全我等,我等又豈會不知。”   “對,公子的好意我們心領了。”   “公子,我們何時動手?”   “……”   一時間說什麼的都有,但最重要的一句就是何時動手。   諸葛啟見士氣高昂,群情激奮,正是去殺樂綝的好時候。   不再拖遝,當即下令:“出發,殺樂綝。”   “殺,殺!”   一時間,眾人士氣達到了頂峰,隨諸葛啟殺出,直奔樂綝住處。   …   另一邊,諸葛誕也沒閑著,他在諸葛啟離開後,就叫來了諸葛靚,將他們要做的事全盤托出。   諸葛靚聽完,有點懵。   “如若舉兵,那洛陽的兄長怎麼辦?”   “事已至此,已經無暇顧及他了,為父叫你來,是打算讓伱帶全家離開魏國。”   諸葛靚聽完諸葛誕的話後,點點頭同意了。   就這樣,諸葛誕麾下將領吳綱為護衛,同諸葛靚及諸葛誕妻子連夜出城,逃去了吳國境內。   諸葛誕已經打算殊死一搏了。   同時,諸葛誕還寫了一封信,在上麵清清楚楚的敘述了魏國內部的情況。   諸葛靚是連夜走的,他離開時,諸葛啟正帶人趕去殺樂綝。   …   再看諸葛啟,此時他已經帶人殺到了樂綝府上。   樂綝雖然是揚州刺史,但並無多大權利,因為諸葛誕才是揚州戰區的老大。   手握軍權,少說也有十幾萬兵力,遠不是樂綝能比的。   樂綝其實也是這幾天才回壽春的,還是諸葛誕叫他來的。   可見諸葛誕早就在謀劃這件事了。   諸葛啟命人圍住樂綝府邸,李遠帶人強攻。   如此動靜,樂綝不會不知道。   樂綝自己也是武將,披甲走出屋子,打算帶府上家丁和敵軍拚死一戰。   剛走到大門,就聽外麵諸葛啟怒斥:“樂綝,你父乃是魏臣,你卻為司馬家做事,枉你世受皇恩,今日,我就替陛下收拾反賊。”   諸葛啟這話喊的義正言辭,樂綝聽的卻是有點懵。   他又不是司馬昭的死忠。   不等樂綝說什麼,府門就已經被李遠帶人攻破了。   樂綝頓時瞪大眼睛,找書苑 www.zhaoshuyuan.com 轉身就跑。   樂綝不傻,就這個情況,反抗無用。   諸葛啟大喝:“樂賊休走。”   喊完話,就指揮幾人饒過正在和李遠廝殺的幾個家丁,直撲樂綝。   樂綝反手一刀,砍死一人。   威懾住了另外幾人,樂綝勇猛,也頗具威望。   正麵硬剛,哪怕是李遠也沒把握能打過他。   諸葛啟心想要擒賊先擒王,立馬大喊:“圍住樂綝,其餘人投降不殺。”   諸葛啟還是太嫩了,這些家丁既然被樂綝帶來了,那就說明是樂綝死忠,自然不會因為一句話而背叛樂綝。   此話一出,非但沒有效果,反而反抗的更加頑強了。   “公子。”李遠開口提醒:“他們並非壽春人,有的家中有妻兒,皆在別處,是不會降的。”   諸葛啟心中暗道不妙,諸葛誕手下固然有十幾萬人,但他們的情況也都和這些家丁差不多。   都不是壽春本地人,成家立業之人的妻兒也都在老家。   如果正式舉兵…司馬昭以此為要挾,到那時被動的可就是諸葛誕了。   想到這,諸葛啟不自覺的皺起了眉頭。   就在諸葛啟失神時,李遠已經解決掉擋路的幾個家丁,並帶人圍住了還沒跑掉的樂綝。   樂綝極力反抗,但被李遠圍的水泄不通,單挑打不過,那就群毆。   樂綝眼見打不過,身上紅痕越來越多,再打下去必死無疑。   樂綝看到了諸葛啟,心下一橫,不再躲避,就硬扛著刀槍,殺向了諸葛啟。   “公子小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