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怒不可遏司馬昭,喪子之痛諸葛誕(1 / 1)

諸葛誕這番話說的淚流滿麵。   捶胸頓足,悲痛欲絕。   說著說著,聲音都發顫成了哭腔。   可謂是真情流露。   文欽、唐谘、全懌等人聽到諸葛誕如此慷慨陳詞,雖然諸葛誕這話有點傾向於魏國,但也不影響全懌這些個吳國將領對諸葛誕感到敬佩。   全懌甚至感覺熱血澎湃。   “君侯…君侯當真是大義之人,為此大義,竟不惜舍棄…”   全懌話說至此,不再言語,而是改為一聲哀嘆。   諸葛誕也確實痛心,雖說是庶出,但說到底也是他兒子,不痛心就有點不是人了。   諸葛誕借此說出那番話,另一目的,則是為了穩住吳國的將領。   諸葛誕現在是不能露出半點不反的念頭,否則就會有危險。   不過諸葛誕也不傻,哪有反一半不反的道理?   哦,也有個先例。   淮南第一叛的王淩就是先例,墳頭草都一人高了。   特別是在麵對司馬家時,千萬別信了司馬家的邪跑去投降。   這都是前人探出的經驗。   諸葛誕在全懌麵前這麼說,無非是怕全懌心中有芥蒂。   就效果而言,全懌信了。   …   “司馬昭!”   諸葛誕忽然暴怒。   臉色漲紅,拳頭緊握,脖頸處青筋暴起。   文欽、全懌等人也被嚇一跳。   諸葛誕突然大喊,他們都沒防備。   隻聽諸葛誕咬牙怒吼:“你殺我兒,此仇,我諸葛誕必報。”   這幾句話,雖然有點裝的嫌疑,但諸葛誕確實是發自內心的。   殺子之仇,不共戴天。   諸葛誕麵對以兒子要挾自己的鐘會,不予回應,大軍依舊屯駐在岸邊。   北岸,諸葛敏被魏軍挾持。   諸葛敏久不見父親回信,不由哈哈大笑:“鐘會,你這個賊子,算盤落空了吧,我父奉旨討賊,我勸你早點投降我父親,不要再和司馬家同流合汙了。”   顯然,諸葛敏是贊同父親諸葛誕起兵反司馬家的。   諸葛敏不懼死,他隻想死的有意義,能讓父親看得起他。   麵對諸葛敏的怒罵,鐘會心中很不高興。   鐘會本就不是什麼大善之人。   就在鐘會想耐心快被消磨殆盡時,對岸總算是有了動靜。   隻見對岸有一人,朝著他們大喊。   鐘會還以為是諸葛誕派人來談條件的,臉上的鬱色也消散了幾分,不由冷嗬一聲:“你父親也不過如此嘛。”   諸葛敏也是這麼覺得的,眉頭緊皺,心中很無奈。   但是…   鐘會大錯特錯了。   那個人喊的話,是諸葛誕大罵司馬家的內容,而非談條件。   鐘會臉色瞬間就變了   聽著對岸喊的話,鐘會氣急敗壞的立馬大喝:“放箭,放箭!”   經此一事,鐘會也知道,用諸葛敏來要挾諸葛誕這件事是行不通了。   諸葛誕不是王淩那樣的人不會那麼輕易的被勸降。   諸葛敏見此情形,再度哈哈大笑。   他是一點都不怕。   “賊子鐘會,剛剛你囂張的氣焰去哪了,你父鐘太尉也是大魏肱骨之臣,今日卻為司馬昭這等謀逆之人效力,伱就不怕你父親不認你這個兒子嗎?”   “住嘴。”   鐘會氣壞了,剛想下令處死諸葛敏。   就見諸葛敏爆發出驚人的力氣,掙脫開兩人的束縛,搶過旁邊那個魏軍士兵的的武器,就朝著鐘會殺了過來。   鐘會當即大喝:“擋住他。”   諸葛敏自知殺不了鐘會,隨性就用全力拋出了長槍,直朝鐘會飛去。   鐘會幾個親信立馬跑去擋,其餘魏軍方才回過神,朝著諸葛敏殺了過來。   諸葛敏絲毫不怕,就徒手和人打了起來。   諸葛敏想的很簡單,反正他是死定了,不如放手一搏。   就這樣,諸葛敏徒手捶死一人,剛剛拋出的長槍,也刺死了一人。   鐘會固然是安然無恙,但也被殊死一搏的諸葛敏嚇得不輕。   諸葛敏終是不敵倒下,臨死前,諸葛敏努怒目而視鐘會:“鐘會,今日我死,也會看著你的。”   鐘會對上諸葛敏那個猩紅的眼神,頓感背後一陣涼。   “快,快把他拖下去,送去大將軍營寨。”   “喏。”   …   司馬昭在看到諸葛敏的屍體後,立馬就明白,諸葛誕是鐵了心和他反目了。   司馬昭握拳憤怒到了極點,看著諸葛敏的屍體,司馬昭又恢復了理智。   便指著諸葛敏的屍體說:“諸葛家不仁,起兵謀反,但我司馬昭不能不義,把諸葛敏厚葬了。”   戲要做全。   司馬昭用諸葛敏的屍體,彰顯了自己的“仁義”。   司馬昭就是做給手下人看的,這時候如若再有個人蹦出來叛亂,很致命。   …   與此同時,被司馬昭軟禁的皇帝曹髦,無時無刻不在想著怎麼搞死司馬昭奪權。   但他沒能力,在丘頭,全是司馬昭的人。   曹髦早些年,和司馬望、王沈、裴秀、鐘會,以及鐘毓、崔贊侍中荀顗的關係都不錯。   眼下,在丘頭,曹髦自認為關係尚且不錯的,也就隻有鐘毓和鐘會兩人了。   曹髦試著想要聯絡鐘毓和鐘會,找書苑 www.zhaoshuyuan.com但都沒結果,他能用的人…隻有寥寥幾個無關緊要的小人物。   曹髦也實在是無人可用了,否則也不會冒險聯絡二鐘。   …   說完司馬昭這邊,再看諸葛誕。   諸葛誕在得知諸葛敏殊死一搏,殺死幾個魏軍士兵後力竭而死,當時就昏厥了過去。   全懌等人趕緊把他抬回了營帳,找人看了看確定他就是傷心過度導致的昏厥後,方才放下了心。   就這樣,因為諸葛敏一事和西麵吳軍的到來,司馬昭暫時不再強度,而是緊急從各地抽調兵力趕來。   就這樣,相安無事對峙了十天。   …   這些天裡,從安城往西的諸葛啟、全端、文鴦三人,也總算是趕到了南陽郡邊境附近。   準確來說,應該是昆陽縣境內。   不過三人商量後決定,繞過昆陽,直接進入南陽郡境內,兵逼宛城,迫使在江陵和施績對峙的王昶回援。   王昶回援南陽郡,那施績就可尋得機會北上,如若施績能力和膽子皆有的話,追著王昶殺也不是不行。   隻不過,糧食有點不太夠。   文鴦是譙郡人,他對南陽郡的情況也就是稍微了解一點,並不清楚。   從他們現在這個位置,想進南陽郡,最近的一條路,就要走方城通道。   這個位置,北有山,南有山,隻要有少量兵力扼住險要之地,就很難通過。   文鴦道出了這一點。   臨了還說:“先前昆陽被李遠打下過,那這個位置…賊人恐怕已做防備,怕是難走。”